【玫瑰镇】党建“聚势”,为基层治理“赋能”

警界飞侠

<p class="ql-block">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指示要求,玫瑰镇始终把加强基层治理摆在重要位置,深入调研,精心谋划,将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引擎”,针对难点问题定向发力,在加强队伍建设、多元共建共治、产业提振经济等方面精准施策,以党建“聚势”,为基层治理“赋能”。</p> 建强班子,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能 <p class="ql-block">  坚持“选育”结合,锻造一支本领过硬、能打硬仗、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夯实战斗堡垒,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走深走实、提质增效提供人才保障。<b>一是持续优化人才后备力量配备。</b>换届以来,动态调整村“两委”干部9人,实现学历提升、平均年龄下降;精准摸排,建立后备人才台账,48个村共储备147名后备干部,其中35岁以下占比42%;深入实施“青雁工程”,为51名“85后”村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建立微信群,定期举办“青雁论坛”、观摩学习等活动,加强沟通交流,增强他们扎根乡村、干事创业的信心和能力。<b>二是持续加强干部素质能力培训。</b>建设“三位一体”党员培训平台,依托镇党校主阵地,每月定期开展“头雁论坛”,邀请“头雁导师”在“头雁实训基地”现场授课。打造最强“中流砥柱”,选拔中层干部上台讲授理论知识、解读政策文件;接续培养“青雁队伍”,推选青年干部、业务骨干担任讲师,讲创新思路、谈心得体会。通过“练兵比武”,形成了“主动上讲台,争当主讲人”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科学素养和专业化水平。</p> 多元共治,提升基层治理融合效能 <p class="ql-block">  <b>一是构建多元化治理体系。</b>围绕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健全“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党建带动各领域参与基层共治的积极性,成立玫瑰镇商会党支部,构建“党政、群团、企业、村民”多元共治圈,扩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朋友圈”。<b>二是打造网格化管理模式。</b>健全“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联系户”治理体系,保障组织覆盖纵向到底,组建97个网格党小组,实现群众大小事务进网入格。建立社区、楼宇、网格“三级议事平台”,畅通协商渠道;发挥党员、专业骨干、志愿服务队、网格员“四支队伍”开展“共建共享共治”服务,促进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b>三是创新数字化治理手段。</b>安装“支部在哪儿”二维码标牌76个,创新增加“我为家乡建言献策”“为民办实事公开承诺”等模块功能,实现支部与群众双向互联;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玫力先锋”党代表工作室,配备“e键倾听”触控式一体机、智能答题机,方便党员群众及时链接最新政策信息,“党建+互联网”模式大大提升了数字化治理水平。</p> 产业振兴,积聚基层治理发展势能 <p class="ql-block">  <b>一方面,培育特色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b>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规范合作社运营,优化数量,统一由第三方管理账务。成立玫瑰产业党委和“玉带玫乡”农文旅产业党委,立足村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从规模经营土地、特色产业发展、拓展乡村旅游、区域统筹共建等模式中,为每村选择适合的发展方案,打造“一村一品”,统筹资源配置,实现多路径壮大集体经济、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以庄科民宿采摘、东唐研学写生、夏沟红色文化游、郭套大田种植、西唐藕虾混养、外山蘑菇种植等为代表的村庄,都趟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致富路。<b>另一方面,搭建联合平台助推抱团共富。</b>在全县率先成立首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服务工作室,从协助开办注册、提供政策保障、强化业务指导、加强培训引导等方面为镇域内合作社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推动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举办农资化肥统购、特色农产品统销等惠农活动,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弥补了过去单一合作社影响力小、销售渠道窄的短板,促进了共同增收致富。&nbsp;</p> <p class="ql-block">  下一步,玫瑰镇党委将持续强化组织引领、服务引领、基础引领,坚持在队伍建设、多元互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出真招、见实效,扎实筑牢基层治理根基。探索“智慧党建”,扩大链式效应,以数字赋能、科技支撑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努力构建基层智慧治理新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为基层治理“聚势赋能”。</p>

治理

基层

党建

引领

赋能

共治

党员

党支部

合作社

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