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i>摄影:白云</i></b></p> <p class="ql-block">4月2日,一年一度的修禊节再次在中国前南峪开幕,重现了千年以前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序》集里描述的“修禊”盛景,游客们积极参与修禊祈福、健步登高、踏青赏花等春季民俗活动。当天“前南峪数字工程”同步启动,“5G+AR游览体验场景”数字智慧导览服务即将上线,旨在对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进数字化性整合、开发和利用,树立前南峪修禊品牌,实现对乡村文化、民俗文化的重构,助力乡村振兴。</p> <p class="ql-block">上午十时许,在前南峪景区千年板栗树边,伴随着悠扬的钟鼓声,修禊节仪式正式开始。</p> <p class="ql-block">首先举行了神秘庄严的祭祀祈福仪式,这是在古老的修禊节中最重要的祭祀仪式,人们希望通过举行这种祓禊仪式,来祓除病气和不祥。</p><p class="ql-block">随后,五十多位国学少年齐声朗诵了《兰亭集序》,赢得了阵阵掌声;之后轻松而有趣的占花分席、清流浮枣及曲水流觞等修禊环节,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参与。</p> <p class="ql-block">据悉,修禊节是我国千年前的全民性节日,始于西周,传承秦汉,盛于魏晋,隋唐两宋。“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诗经》对修禊节最早记载。到了魏晋时代,休禊节逐渐演化为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曲水流觞,著名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就是王羲之参加修褉活动时的作品,当时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成就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p><p class="ql-block">据了解,为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恢复古代春季节俗,提升景区及游客的文化品位,本届修禊节同步启动了“前南峪数字工程”,基于“数字化销售平台搭建+数字化宣传推广支持+数字化人才培养支持”的路径,除了对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进行数字化升级,还结合前南峪实际特点,不断总结板栗、苹果等特色农产品数字化推广与销售的可持续发展经验,推动前南峪相关产业的数字化、融合化、高端化发展。</p> <p class="ql-block">巜致邢台前南峪第十一届修禊节》</p><p class="ql-block">古风古韵踏歌行,</p><p class="ql-block">千年修禊又歌声,</p><p class="ql-block">整冠春服踏青去,</p><p class="ql-block">新诗新酒唱兰亭。</p><p class="ql-block">文人雅士诗情浓,</p><p class="ql-block">画意山水太行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