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共读共写】李店镇学区教师刘丹——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李店镇学区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b></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7px;">——李店镇学区教师刘丹</b></h1> 夜深了,合上手中的书,在这春风沉醉的夜晚,我倚窗赏月,初春的月色携带着桃花的暗香倾泻而来。什么时候喜欢上阅读的呢?我已记不大清楚。只知书籍已成了我不可或缺的老朋友。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当时明月在</b></font></h1>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之“立”<br> 印象中父亲喜欢读书,也会给我买很多有趣的书籍。闲暇之余他总会给我们姊妹几个讲书中的故事,父亲故事讲的有趣,幽默诙谐的语言总能逗得我捧腹大笑,除了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父亲也极喜欢讲《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侠肝义胆,义薄云天,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的江湖世界在父亲绘声绘色的讲述中闯入我小小的世界。和父亲的“江湖”不同,母亲的故事则更具浪漫色彩,她从书店买回一本本书籍,从亲戚家带回一捆捆书籍。雨天母亲手捧《唐诗三百首》临窗教我读诗,读诗声和着雨声在我心底敲打出一片平仄诗意。夏天的傍晚,母亲牵着我散步 ,伴着虫鸣,母亲又将书中的故事洒在乡间小道。星光灿烂时母亲又握着成语字典坐在柔和的灯下和我们玩成语接龙的游戏…… 我热爱阅读的种子大概在这时被父母埋进了心里。他们从没有强迫我去阅读,而是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将我一步步带上了阅读的道路。年幼时一次偶然机会,我从一间废弃的屋内翻找出一本名为《第二次握手》的书,于是躲在里面看得入神,母亲推开门,看到坐在杂物堆里的我,先是一惊,接着欣喜地走到我身边说:“这本书很有意义 ,我很喜欢,一直想让你读,你竟然自己翻找出来了。”那一刻,阳光穿透空气中的浮尘,在我手中的书页上熠熠生辉。母亲闪亮的眼眸和那本《第二次握手》如一束光,走进我心里,催发着我阅读的兴趣。 那时明月,初露光华。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举杯邀明月</b></font></h1>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之“守” 杨绛先生说:“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生活与读书是互见、互证、互相照耀的关系。书没有生活那么丰富,却集中了光照与穿透生活的能力,而生活也总会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要读什么书,要怎样去读书。 随着年岁渐长,我对阅读的渴望愈发强烈,这期间,《飘》《穆斯林的葬礼》《复活》《牛虻》《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间词话》《路遥小说集》《红楼梦》《红与黑》《牡丹亭》《西厢记》《苔丝》等书籍成了我青少年时期最动人的月,它高悬中天,照亮了我暗夜中迷茫的脚步。我被书中主人公的伟大人格感动地热泪盈眶,我为主人公悲惨无奈的命运连连叹息,我跟随故事人走在风雨里,捏着拳头同他们的磨难暗暗较劲。在他们挣脱牢笼重获新生后拍手称快。 我捧着书,看不够天阔雪漫,沙滚水皱,只因大地众生太美丽。塞北风雪江南烟雨跃然眼底,勾勒出一幅绝美画卷。走进书籍,一页页文字,一处处风景,一个个故事,皆使我驻足流连 ,书悲我忧,书乐我喜。走出书籍,一片月色, 几两风声,千枝花影,婀娜起舞。街头形色匆匆的身影,灯下其乐融融的笑脸 ,点燃这滚烫的人间烟火。穿梭在书籍和生活之间,为贪嗔喜怒着迷,因悲欢哀怨陶醉,我是旁观者,亦是当局人。品书嚼句间我愈发热爱这平凡且动人的世界。袅袅炊烟,攘攘闹市皆为人间绝色。 罗翔说:“我们在世的日子如此的短暂,经风一吹便归于无有。我们要与伟大的灵魂去对话,我们要接受伟大观念的熏陶。”当我越来越多地阅读,我就能承认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价值,很多时候不是善和恶的争议,是善和善的争议,我就尽可能地在对立观点中接受相对的合理性。因为只有多阅读经典才能锤炼自己的思维,才能超越自己的浅薄,才能避免自己的平庸。 月亮正在努力地攀升着,月光咬破眼前迷雾,前路漫漫,月色柔和又坚定。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明月来相照</b></font></h1>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之“得” 疾风骤雨 葬落日 ,未曾彷徨;欺山赶海 践雪径,也未绝望;拈花泼茶 偏不惧世间风浪,凭这诗山 与词海,或典籍 才从容。月圆月缺,几度春秋,书籍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读书开拓了我灵魂的广度和宽度,使我能在跌宕起伏的生活里拥有处变不惊温柔安定的内心。在阅读中,我也和自己达成了和解。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对自己百般挑剔,外貌过于普通平凡,性格过于内敛慢热不够健谈 ,能力又不足以让我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在阅读中,我逐渐学会了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甚至于喜欢自己的“钝感”,微如草木的我因阅读而扬起灿烂的笑容。 很认同董卿的一段话:读书的“用”,不在眼前,不在当下,而是像甘霖雨露滋润万物之后,万物所呈现的那种清新、新鲜、水灵时的生机勃勃,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它是一种无形之用,是一种潜移默化,它能融进你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悄悄地对你的生活、环境发生作用,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人生轨迹。正因如此,我想,我们的坚持阅读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即使是同样的工作,我们也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这就是我们选择读书的意义!” 此时明月悄声来访,在月色中,我拾得一处好风景。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共揽青天月</b></font><b></b></h1>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观书》之“新立” 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传薪人”,阅读不仅是自己的爱好,似乎更成了我的一种责任。除了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教育类书籍也逐渐走上我的书架 。在教育的过程中,曾经读过的书又燃起了夺目的光,它流淌在我的语言里,流转在我的眼神里,涌动在我的心田里,以至于我能和学生讲花月鸟兽,讲茶的意韵,讲酒的酿造,讲瓷器的来源,讲珠宝成色分类……我和学生谈李白杜甫,谈屈原苏轼,谈李清照龚自珍……谈清末中国的屈辱史,谈革命初期中国的奋斗史,谈建国后中国的崛起史……我将我读到的知识交到我的学生手里,点燃孩子们心里阅读的火种。 不知何时起,学生稚嫩的笔尖开始在诗歌的田野中耕耘。大自然细微的变化也逃不过他们敏锐的眼睛,起风时 他们会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东风是如何染绿每一寸土地,告诉我西风又如何羞红满山秋叶……看着学生们课余时间挤在图书角捧着书时亮晶晶的眼睛,小小的脑袋中满是“为什么”,我比任何时候都肯定阅读之于我的意义,比任何时候都庆幸自己曾捧着书走过光阴的长廊。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也愈发觉得自己知识的匮乏,觉得自己的视野的狭窄。因为求知读书,读书后方知自己懂得太少,走上讲台,越来越承认自己的无知,人生就是如此轮回,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只是后来看山是山的人早已不是原来的那个看山是山的人了。如此,阅读无疑成了我教育生涯的常青藤。 今日明月,又焕发出全新的光华,引得我和孩子们神往不已。 乔治.马丁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用极短的时间阅尽别人的一生,并在别人的一生中反思自己的人生,这种历尽千帆的感觉是其它任何东西都不能带来的。 思及此,我轻抚手中书,袅袅月光在我身侧流转回旋,手里的书仿佛一位陷于深思的智者,身披月色,散发着柔和且摄人心魄的魅力。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作者简介</font></b></h1> 刘丹,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现任教于静宁县李店镇中心小学,曾担任语文、数学、英语等不同学科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多次获得李店镇学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div> 教育格言:慈中有严,严中有爱。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div> <font color="#333333"> </font><font color="#ed2308">新教育实验</font><font color="#333333">是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教育改革行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静宁县于2022年3月加入新教育实验,成为全国第177个实验区。</font><br> <font color="#333333"> 朱永新,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著名教育学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联席主席。</font> 图文:刘 丹<div>编辑:李富军<br><div>审核:王九斌</div><div>监制:梁浩军</div></div>

读书

阅读

教育

书籍

自己

看山

明月

刘丹

李店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