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的世界中心——岗仁波齐

天地宽

<p class="ql-block">我终于见到了岗仁波齐。</p><p class="ql-block">3月29日,我们从萨嘎县出发,翻过了一座5200多米的高山还遇到一群藏野驴和藏羚羊,最惊喜的是一只小野狐狸找我们讨东西吃。下午就到了冈仁波齐山脚下的塔尔钦小村子住下,看了落日又看日出。30日,我们转到普兰县城,当天晚上又返回玛旁拥措旁的气象站看冈仁波齐。</p><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藏语:གངས་རིན་པོ་ཆེ་),位于西藏西部阿里地区普兰县北部八嘎乡境内,中心位置在东经81.3°176′,北纬31°176′附近。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的主峰,为冈底斯山脉(横贯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西段的最高峰,是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海拔6714米,山体由新近纪砂砾岩组成,是一座四壁陡峭,呈圆锥状“金字塔形”的山峰。</p> <p class="ql-block">纳木那尼峰,藏民称之为“圣母之山”或“神女峰”。海拔7694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与海拔6638米的神山冈仁波齐峰遥遥相对。纳木那尼峰方圆约200平方公里,主要有6条山脊。山脊线上有数十座6000米以上的山头,高低错落。西面的山脊呈扇状由北向南排列,东面唯一的山脊被侵蚀成刃脊,十分陡峭,形成了高差近2000米的峭壁。相比而言,西面的坡度则较为和缓,峡谷间倾泻着五条巨大的冰川,冰面上布满了冰裂缝和冰陡崖。</p><p class="ql-block">纳木那尼峰具有我国西喜马拉雅山最大冰川群,围绕峰区的冰川由3条晶莹透明的冰塔林组成,就像一座座童话里的宫殿。早在一个世纪以前,这一地区就为各国探险家所注意。纳木那尼峰自1905年英国人汤姆、乔治、朗斯第一次试登后,日本、奥地利等许多国家的登山家们都进行过多次尝试,但均未成功。1985年5月26日、28日,中日联合登山队的金伎喜、松林公藏等13名队员,才首次沿纳木那尼峰的西北坡扎龙玛龙巴冰川登顶成功。进山路线有两条:一是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南下,沿新藏公路,经叶城狮泉河至普兰,全程3044公里;另一条从西藏首府拉萨西行,经日喀则,萨嘎到普兰,全程1433公里。</p><p class="ql-block">清晨,曙光照亮了纳木那尼峰雍容的面容。纳木那尼峰,藏语意为“圣母之山”,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海拔7694米,是喜马拉雅西段中国境内的最高峰。神秘的纳木那尼峰是冰川的世界,这里分布着大量冰川群。</p><p class="ql-block">在纳木那尼雪峰的脚下,冬日的玛旁雍错显得无比圣洁。玛旁雍错是世界最高的淡水湖之一,湖面海拔4588米。它的湖水碧透清澈,其透明度为中国之最,达14米。在藏民的心中,玛旁雍错排在纳木错和羊卓雍错之前,为西藏三大圣湖之首。玛旁雍错的主要水源补给就是来自纳木那尼冰川上的雪水。</p><p class="ql-block">第一眼看到纳木那尼峰,便感到了它的神秘。在碧蓝的“圣湖”玛旁雍错南畔,纳木那尼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让人看不清它的真面目。</p><p class="ql-block">纳木那尼峰与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相距约100公里,遥遥相望。与声明显赫的“神山”冈仁波齐相比,纳木那尼峰是“默默无闻”的,但是藏语意为“圣母之山”的纳木那尼,相传却是“神山”冈仁波齐的母亲。</p><p class="ql-block">从冈仁波齐山脚下远望纳木那尼峰,雄伟的雪峰在云雾中直插天际,绵延的山体像伸出的臂膀把著名的“圣湖”玛旁雍错和“鬼湖”拉昂错揽在怀中,山湖相映,璀璨夺目,给人以无限遐想。</p> <p class="ql-block">玛旁雍措位于冈仁波齐峰东南20公里处,海拔458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面积400多平方公里。唐代玄奘在天竺取经记中也称,此湖是西天王母瑶池之所在。历来的朝圣者都以到过此湖转经洗浴为人生最大幸事。其实,玛旁雍措作为圣湖之王的地位,即便仅对一般旅游观光客来说,也是无可置疑的。玛旁雍措在藏语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起因是11世纪在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结果,藏传佛教噶举派大胜外道黑教,“玛旁”就是纪念佛教的胜利,此湖因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拉昂错湖,人称鬼湖,(Lhanag-tso,又名Rakshas),藏语意为“有毒的黑湖”,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海拔4574米,与淡水的圣湖一路相隔,为微咸水湖,因此其湖水人畜皆不能饮用,这大概便是“鬼湖”之名的由来。拉昂错是圣湖的近邻,风光同样美丽,湖水同样是蓝得心醉,可却被扣上“鬼湖”的恶名,被打入另册。其实圣湖鬼湖原本为一湖,由于冰川携带的碎屑物质在冰川融化后堆积在原大湖的中部,使湖床抬升,之后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冰川萎缩,补给水量减少,大湖面积萎缩,造成湖泊水位下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