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外国文学名著”阅读之《汤姆.索亚历险记》

简单.云

<p class="ql-block">学校阅读活动,我们积极奉行中……</p> <p class="ql-block">《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p><p class="ql-block">内容简介</p><p class="ql-block">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利·费恩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利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人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琪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p><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19世纪7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时期。机器轰鸣的庞大工厂的出现,集体化的大生产组合以及大刀阔斧的进取精神促使了美国工业的突飞猛进,使得以往平静而又无多少竞争的年代里蔚然成风的礼貌行为和道德涵养准则逐渐失去了栖身之地。因此,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温文尔雅的摒弃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南北战争,它像一种催化剂,在摧毁了奴隶制的同时,也加速了维多利亚社会结构的崩溃过程,把年轻人推进向传统宣战的潮流,使他们体内潜藏已久的被压抑的暴力迸发出来,去摧毁那个不合时宜的19世纪社会。</p><p class="ql-block">汤姆·索亚历险记(英文版)马克·吐温就是在这个大历史背景下创作《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因此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他把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浓缩进了这部小说,但又注入了他自己的思想和时代缩影,使它脱离了一般庸俗的儿童回忆格调,让它充满了时代的活力。</p><p class="ql-block">人物介绍</p><p class="ql-block">汤姆·索亚</p><p class="ql-block">全名托马斯·索亚,本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姨妈罚他星期六不能去玩而是刷墙,他却会忽悠别人说刷墙是件很好玩儿的事儿,让其他孩子抢着为他刷墙。汤姆骨子里具有冒险风格,他会约上小伙伴们去做海盗。汤姆也足智多谋,他和哈克一起破坏了杀人犯乔伊的阴谋,最终让坏人恶有恶报。</p><p class="ql-block">哈克贝利·费恩</p><p class="ql-block">圣彼得斯堡镇上公认的“野孩子”,他的父亲是个酒鬼,不会照顾哈克。但是哈克却心地纯良,他不受约束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流浪儿;汤姆与他关系要好,把他当作知心朋友,后因救了道格拉斯寡妇一命而被寡妇收养。波莉姨妈汤姆的姨妈,心地善良的老太太,平时戴个老花镜,但是看人的时候喜欢从镜框上看,不通过眼镜看人。对于汤姆要求严格,一心想把汤姆教导成有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p><p class="ql-block">莫夫·波特</p><p class="ql-block">一个“酒鬼”,为了挣钱买酒喝而去帮年轻的鲁滨孙医生盗墓,结果被同伙印第安·乔伊陷害,被诬陷为杀人凶手,后由于汤姆的勇敢作证才得以洗脱罪名。</p><p class="ql-block">印第安·乔伊</p><p class="ql-block">印第安人,阴险狡诈,在与莫夫·波特一起帮鲁滨孙医生盗墓时杀死了医生,并把罪名嫁祸给了莫夫·波特,但最终因贪财而饿死在山洞里。</p><p class="ql-block">贝琪·撒切尔</p><p class="ql-block">撒切尔法官的女儿,活泼可爱,汤姆的意中人,汤姆在见到她第一眼时就“爱”上了她。她有一双蓝眼睛漂亮迷人,一头金发编成两条长长的辫子,上穿白色衬衫,下穿绣花灯笼裤。</p><p class="ql-block">乔伊·哈波</p><p class="ql-block">汤姆最好的玩伴,知己,与汤姆、哈克贝利·费恩一起在杰克逊岛上度过了一段他们一心向往的海盗生活。</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真实姓名是塞缪尔·兰霍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p><p class="ql-block">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p> <p class="ql-block">四月好韶光,读书正当时。</p><p class="ql-block">寻找纸页墨香中的人文情怀,</p><p class="ql-block">与书相伴,向阳生长。</p><p class="ql-block">好书如良友,</p><p class="ql-block">眼睛看不到的,读书可以;</p><p class="ql-block">脚步不能丈量的,读书可以。</p><p class="ql-block">用阅读照亮内心,让书香浸润心灵。</p><p class="ql-block">迎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们悦读进行时……</p> <p class="ql-block">读书分享,思维导图一直有……</p> <p class="ql-block">学着写一写“小说”,最少的都写了五页呢。😄</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选取喜欢的篇章,做的漫画书。</p> <p class="ql-block">作品思想</p><p class="ql-block">《汤姆·索亚历险记》标志着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创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本书以欢快的笔墨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理,并以其与小市民庸俗保守的生活加以对照,突出了那种生活的枯燥与沉闷。汤姆淘气活泼,富于幻想有正义感,为了摆脱现实的种种束缚,充分享受自由的乐趣,打算外出去冒险。所有这一切都与资本主义的生活环境相抵触,为世俗的道德和教会的戒律所不容。总的来说,揭露美国地方生活的停滞庸俗及宗教的伪善是小说的主要思想内容。</p><p class="ql-block">马克·吐温在这部经典作品中,通过汤姆和其历险经历,展示了他对所处时代虚伪庸俗的社会规范的矛盾态度,一方面对其深恶痛绝,不吝辛辣讽刺,想要反抗摆脱,一方面对其无所不在的强大力量和重要性有着透彻深刻而又无可奈何的认识。作为一个作家,本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他的作品中去。</p> <p class="ql-block">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从写作方面看:小说情节紧凑,而且含义深刻。小说通过汤姆生活中一系列情节,批判了资产阶级儿童教育的清规戒律;小说的时代虽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斯堡小镇,但该小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深刻讽刺了小市民的庸俗、保守、贪婪以及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虚伪。小说的心理描写细致生动。</p><p class="ql-block">马克·吐温在《汤姆·索亚历险记》里对学校的描写无不充满了讽刺、嘲笑的意味。校长是一位道貌岸然的人,校长的道貌岸然在他给汤姆发奖品——一本精美的《圣经》时被嘲讽到了最大程度。</p><p class="ql-block">对牧师的讽刺和嘲弄却另有一番风趣。</p><p class="ql-block">当汤姆和哈克来到凄凉的墓地,躲藏在三棵大树后面的时候,他们目睹了一场凶杀案的发生。这场凶杀案形成了一个悬念,这个悬念还为以后一系列的悬念埋下了伏笔。</p><p class="ql-block">作品影响</p><p class="ql-block">《汤姆·索亚历险记》自出版以来,就广受追捧。该书大获成功之后,马克·吐温又创作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883年)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年),被后人推崇为“密西西比河三部曲”,还原了19世纪中后期最真实的美国社会。</p><p class="ql-block">该书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被选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只选入精彩片段),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p><p class="ql-block"><br></p>

汤姆

索亚

马克吐温

历险记

小说

哈克贝

哈克

庸俗

姨妈

利费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