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课时间:周六8:30-10:10</p><p class="ql-block">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1、通过观察和参考图片素材和视频资料,了解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相关清明节的节日习俗。培养同学们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激发同学们的创作兴趣。</p><p class="ql-block">2、同学们通过观察不同形态及动态的牧童与牛儿的形象,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进行绘画表现,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及绘画总结能力。</p><p class="ql-block">3、同学们运用流畅的线条绘画主体物造型,并用马克笔进行大胆的上色,将其特征特点把握的淋漓尽致,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及细致程度,画面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p><p class="ql-block">清明节,又叫踏青节、祭祖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到清明节,我们总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这一天,小雨连绵不断,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了魂一样,神情凄凉,心情忧郁。我问一个放牧的孩子哪里有酒家,他用手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清明节是我们表达对已故亲人怀念的日子,而清明也是一个节气,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大地孕育着新生和希望。</p><p class="ql-block">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的节日。其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p> <p class="ql-block">绘画过程</p> <p class="ql-block">作品展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