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河阳村位于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是一个以宗族血缘为纽带、聚族而居的千年村落,古建筑群占地0.4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p><p class="ql-block"> 公元932年,原吴越国钱武肃王掌书记朱清源携弟朱清渊为避五季之乱,慕缙云山水之胜,卜居此地,繁衍生息,支派繁茂,成为河阳朱氏聚居发源之地。因其祖籍河南信阳,故取名河阳。朱氏历代祖先以耕读传家,重农经商,人才辈出,富甲一方,旧时有〝有女嫁河阳,赛过做娘娘〞之誉。宋元两朝曾出八位进士、二十四位诗人,形成了名噪全国、盛极一时的"义阳诗派〞。现存河阳古民居多为明清建筑,一溪两坑、一街五巷的村庄布局乃元代设计。宋代古刹“福昌寺”、“元代八士门”、明代“石稀罕”、清代“公济桥”以及民国欧式建筑,见证了河阳历史文化脉动。村内池塘、沟渠、巷道分布层次分明,祠堂、庙宇、民居结构清晰。古村至今仍保存着十大宗族庄园式古民居建筑群、十五座古祠堂,百栋旧第计1500余间,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全国罕见。</p><p class="ql-block"> 百栋古第厅廊柱磉皆学问、千年村落街巷门墙尽文章。独具匠心的古建筑营建技艺,独树一帜的剪纸、刺绣、织带等传统工艺,比比皆是的古雕刻、古壁画、古诗词、古匾额,历代农民义军遗迹和各类旧时民俗日用器具以及古朴淳厚的民风民俗,构成了目前江南现存规模最大、历史延续时间最久、宗族文化最深厚的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3月27日,来到河阳古村。</p> <p class="ql-block">🔺虚竹公祠。河阳三十三世祖朱篪,号虚竹,因经商有方,终成清代缙云首富,为红顶商人胡雪岩好友。其六子于清咸丰八年 (1858)建成此祠。此祠建筑技艺高超,木雕砖雕精美绝伦,为河阳建筑艺术之精品。</p> <p class="ql-block">🔺虚竹公祠,是一座气势雄伟、造型别致的苏州式祠堂,也是河阳现存十五座古祠堂中建筑艺术最高超的一座。2013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虚竹(1792-1847)18岁时,凭着父亲给他的三根金条去兰溪经商,在一位闲职府台的点拨下开始做靛青染料生意。又在江湖好汉金钩胡的帮助保护下,将靛青和土纸顺利运到杭州、 苏州,生意越做越大,逐步发家成为缙云巨富,拥有田产5500亩,在苏州有店面120间。由于货物众多、货运频繁,清光绪年间的 《兰溪志•河阜》中就将兰溪西门城墙沿江码头称为 “朱家”码头。</p> <p class="ql-block">🔺朱虚竹致富后,仍然保持勤劳俭朴的生活习惯,穿着不如仆人,晚年还亲自在田间放牛。在公益事业上却始终遵循其祖父翰臣公“要实心行善,毋为守钱虏”的临终遗训,慷慨解囊。道光丙午灾荒,出己粟以济贫乏。抽己田八千秧(合100亩)为义田,以备族中荒年赈饥之需。倡建朱大宗祠,独建福昌寺大殿,凡有善举,无不踊跃向前,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大善人。</p> <p class="ql-block">🔺清咸丰九年(公元1858年),朱虚竹的六个儿子为父建造了该祠堂。祠堂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费时四年,据说设计祠堂图纸在苏州就花了三年时间,单砖瓦工花了76000多个,雕刻工67000多个,雕砖样式72种。整座祠堂坐西南,朝东北,一进三开间,砖木结构,画栋雕梁,精美绝伦,木雕、石雕、砖雕技艺高超,尤其木雕上的人物、鸟兽、花卉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浙南一带晚清时期高超的雕刻水平。</p> <p class="ql-block">🔺牛腿上的顶梁柱像艺术品一般。</p> <p class="ql-block">🔺雕刻精美的冬瓜梁与雀替。</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建筑磅礴大气、富丽堂皇,承载着历史和国人的智慧。但细细欣赏,它的美更多地体现在了细节处的精美与讲究。雀替与牛腿,便是不可或缺的表现元素。</p> <p class="ql-block">🔺虚竹公祠视频。</p> <p class="ql-block">🔺文翰公祠,系河阳朱氏三十世朱文周、三十一世朱翰臣父子合祠。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朱翰臣慈善济世,造福桑梓,家风纯正,人丁兴旺。</p> <p class="ql-block">🔺文翰公祠展示了一些河阳本地的生活用品和手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竹夫人,夏天抱着纳凉的土空调。</p> <p class="ql-block">🔺水云间,也称“廉让之间”,系文翰公后裔朱斯康、朱斯贞老宅,建于清道光年间,共三进。本地对这种三进院民宅叫“十八间道坛”,云水间为河阳现存十八间道坛中保存最完整古建筑之一。此宅以南北朝“廉泉让水〞典故命名,尽显主人家风操守。</p> <p class="ql-block">🔺十八间道坛依然保持着清末民初的原汁原味。</p> <p class="ql-block">🔺十八道坛虽然是普通民居,但木雕却十分精美,看看这个莲花牛腿。</p> <p class="ql-block">🔺莲子呼之欲出。</p> <p class="ql-block">🔺荷叶牛腿。</p> <p class="ql-block">🔺小昆虫活灵活现,</p> <p class="ql-block">🔺木雕荷叶纹理清晰,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十八道坛民居视频。</p> <p class="ql-block">🔺古村的供排水系统保持了千年至今。</p> <p class="ql-block">🔺循规映月,系文翰公二子朱柏轩住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由两个十八间道坛及附属建筑组成,总计72间,为河阳体量最大之家族建筑群。主房曾毀于太平军兵火。“循规映月〞四重方圆门廊依照苏州园林风格建成,这种四重方圆门的大宅子还真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走进“循规映月”,穿过四道或方或圆的门,一步一景,景中套景,令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颇有些苏州园林之神韵。</p> <p class="ql-block">🔺方门上“循规”这两个字,是告诚子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寓意做人要循规蹈距,脚踏实地;圆门上的“映月”则寓意着为人处世要像十五的月亮一样皎洁透亮,清清白白。作为进出的必经通道,潜移默化中每个人每天都能受到谆谆教诲,循规为圆,依据成方,进而方圆自如。</p> <p class="ql-block">🔺荷公特祠,此祠为清代“孝子祠〞,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河阳孝子朱得三入孝出悌,孝名远扬,获浙江巡抚特许建祠,以其父朱荷名之。</p> <p class="ql-block">🔺古村中心的池塘。</p> <p class="ql-block">🔺清明祭祀活动中的巡游。</p> <p class="ql-block">🔺河阳古村中心视频。</p> <p class="ql-block">🔺八士门,此乃河阳古村之正大门,元朝至正年间为纪念河阳八进士而建。明正统十四年毁于兵火,清嘉庆十七年重修。门前一对石兽系明太祖朱元璋御赐,其名“稀罕”。</p> <p class="ql-block">🔺应该是灶房的窗户,很少见了。</p> <p class="ql-block">🔺巧遇朱氏家族一年一度的清明祭祀民俗活动。清明节既是传统节日,又是24节气之一,被称为踏青节和祭祖节,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河阳人是先祭祖,而后出门踏青,以一种游乐的方式过节。</p> <p class="ql-block">🔺清明祭祀仪式视频。</p> <p class="ql-block">🔺清明祭祀巡游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