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青春不老。</p><p class="ql-block"> 人生难忘的事,在生命河流中总会激起浪花、泛起涟漪。</p><p class="ql-block"> 1991年国庆节,我采写天安门升国旗的经历,在我的从业生涯中特别难忘和值得回忆。</p><p class="ql-block"> 让大家与我一起分享当年国庆节的新闻作品——《国庆天安门广场:十万人观看升国旗》,这是中央、国家级报刊当年国庆节天安门升国旗的独家新闻。</p><p class="ql-block"> 同时,让我的回忆与大家一起,重温这篇作品不平常的产生过程。</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1年初,建国以来空前的天安门改建国旗杆基座和改革升旗仪式的工作完成。自5月1日起实行新的升旗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记得当年10月1日,即国庆42周年当日,我和赵亚翔同学凌晨四时就从中国人民大学东门骑车出发,一个多小时到达了天安门广场。</p><p class="ql-block"> 作为当时人大研究生,我们对国庆节升国旗题材特别重视,提前做了不少功课。经过当天一上午紧张的采访和写作,现场完成了《国庆天安门广场:十万人观看升国旗》这篇人生难忘的原创作品。</p><p class="ql-block"> 考虑到消息体裁,我们在篇幅上按体例要求控制了字数。从见报后的情况看,完全达到了采写的预期想法和效果。</p> <p class="ql-block"> 文中用描写突出现场感。“急匆匆赶到的后来者,力图挤向那根指向青天的旗杆,人海如起伏的波涛涌动着,一种心照不宣的激动情绪在默默地传动着”。</p><p class="ql-block"> 用细节再现当时生动真实场面。“北京时间6点04分,《歌唱祖国》乐曲奏响,同时,伴随着激越的鼓点,一支由60名军乐手、36名仪仗队员和2名升旗手组成的橄榄绿色的队伍,护送着鲜红的五星红旗,正步迈出天安门城楼,跨上金水桥,人海立即停止了涌动,穆然肃立……6点12分07秒,五星红旗在十万余共和国公民的注目礼中徐徐升到了旗杆顶端”。</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段意味深长,画龙点睛。“五星红旗,42年前毛泽东主席亲手将她升上旗杆,向全世界宣告了,备受凌辱的中华民族站起来了。42年后,在国际风云变幻的今天,10万余众自发前来参加国庆升旗仪式,难道不是同样向世人宣告了些什么吗?”</p> <p class="ql-block"> 《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十万人看升国旗》新闻作品登载于1991年10月2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后来多次读者评报活动中都提到过,因为题材和体裁(现场短新闻),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p><p class="ql-block"> 今天,这篇见证自己当年激情的作品收藏在我的作品集中。时时激励我在人生路上脚踏实地,不断进取。</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金,人生之歌。我会不忘初心,做好自己,坚持在采写创作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p> <p class="ql-block"> 与大家分享这篇独家新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