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闲着没事,在家刷网,刷到一条关于悉尼历史文化遗产的帖子,介绍了悉尼老城区的若干历史街道、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这正激发了我对诸多的、常常在悉尼City与之擦肩而过的古老建筑的兴趣 ,计划着花一点时间,用双脚去丈量悉尼的老街区,用眼睛去看看这些英国殖民者的百年以上的老建筑,用心去感受英伦文化,了解澳大利亚特别是悉尼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尚好,阳光明媚但气温并不高,心动不如行动,走出了计划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早上坐公共交通出门,独自一人,一部手机,一个背包,步行5.6公里,8000多步,逛了几条老街道,参观了几个老建筑。此图即为今天所到之地。</p> <p class="ql-block">出得环形码头(cirqular quay)火车站,过马路即是今天的第一站:老海关大楼(costmos house)。</p> <p class="ql-block">站在原地用广角拍的海关大楼。看得出古老建筑正被现代建筑围追堵截着。</p> <p class="ql-block">站在海关大楼西边Loftus street街口拍下海关大楼的西北角。</p> <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的西南角。</p> <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的东南角。</p> <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的东北角。</p> <p class="ql-block">不少人在海关大楼前的广场晒太阳。</p> <p class="ql-block">从正门走入大楼内。</p> <p class="ql-block">大楼中厅,地面全部用玻璃铺就,玻璃下即是悉尼市中心的微缩景观。</p> <p class="ql-block">中厅全图。</p> <p class="ql-block">位于地下的悉尼City。玻璃大多已被划痕覆盖,加上穹顶的反光,视频不够清晰了。</p> <p class="ql-block">位于地面的铭牌清楚勾勒了老海关大楼的前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它于1844年建设,1845年建成并开业。</p><p class="ql-block">此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1887年它被部分拆除并扩建为三层。</p><p class="ql-block">此图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海关总署1990年迁往新址。</p><p class="ql-block">老海关大楼1994年列入新南威尔士州遗产目录,2004年列入英联邦政府遗产目录。</p> <p class="ql-block">由旋转楼梯上到二楼。</p> <p class="ql-block">二楼如今是新州图书馆的新馆(分馆)、画廊。</p> <p class="ql-block">也有供市民免费使用的电脑及查询系统。</p> <p class="ql-block">更有大量的藏书。</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一角窗外的海港大桥。</p><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1996-97年间进行了翻新 ,成为了展览和私人活动场所,现在大楼3-4楼是一家酒吧,5楼则是cafe Sydney咖啡馆、餐馆,据说位置、视野超常的好,是市内难得一觅的好去处,因为时间尚早没有开门,我未能一睹其真容。</p><p class="ql-block">这是这幢将近200年建筑的今生。</p><p class="ql-block">当然,每年5-6月悉尼的“Vivid Sydney”活动,海关大楼都是重要的场所,每到夜幕降临,大楼外墙上灯光闪烁、变幻,用灯光讲述、演绎各种故事,非常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从海关大楼出来,沿着lotfus street往南,然后左拐到bridge street,一幢巨大的砂岩建筑赫然眼前,这便是教育署大厦。</p><p class="ql-block">这幢大楼占据了整个街区。</p> <p class="ql-block">同样先沿着建筑外墙转一圈。</p> <p class="ql-block">显然这座建筑仍在用作office,有人把门,无法入内。</p> <p class="ql-block">这块纪念石是1912年教育部长设立。</p><p class="ql-block">我发现这幢大楼的四面墙角都钉有左边这块小牌子,不知是表示什么?</p> <p class="ql-block">大楼的后面是农业部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农业部门前的法雷尔广场,此铭牌体现了农业部门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农业部门前的广场绿意盎然。</p><p class="ql-block">这幢大楼目前都在商用或办公,不得入内。</p> <p class="ql-block">进不了教育署大楼,只好转而沿着大桥街继续往东,走到街的尽头,过Macquarie street,来到悉尼音乐学院前拍下政务司司长大楼(Chief Secretary's Building)。</p><p class="ql-block">左边是爱德华七世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政务司司长大楼,正式名称为殖民大臣(后称政务司司长)和新南威尔士州公共工程办公室,位于麦考瑞大街121号,其建于19世纪80年代。</p><p class="ql-block">现在是劳资关系委员会(Industrial Relations Commission)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该建筑有9个真人大小的雕像(6个在外部3个在内部)。</p> <p class="ql-block">这栋大楼东面是麦考瑞大街,北面临大桥街,西边临菲利普街。宏伟的大楼面朝悉尼港和皇家植物园,反映了当时殖民大臣的地位和声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政务司司长大楼的侧门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楼侧门之二。</p> <p class="ql-block">侧门之三。</p> <p class="ql-block">大楼的后院墙。</p> <p class="ql-block">这是政务司司长大楼的公共入口,也是现在唯一对外开放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大门门厅内。</p><p class="ql-block">据说是新南威尔士州女仆Abundance雕像,新南威尔士州的女性代表。</p> <p class="ql-block">现在大楼的楼层索引。</p> <p class="ql-block">楼内静悄悄的,无人值守但大门敞开,我便一人独自上楼溜达。</p><p class="ql-block">古香古色的楼梯。</p> <p class="ql-block">小而笨重的电梯厢道。这显然是后加的。</p> <p class="ql-block">安静、古朴的办公楼走道,只能看看,无法进入。</p> <p class="ql-block">看上去很丑却有年代感的大铁门。</p> <p class="ql-block">在网上看到一张政务司司长大楼1965年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为比较变化,我再次来到音乐学院前面的路边,找到相同角度拍下这张照片。看得出来吗?经几十年变迁,只有老大楼和爱德华七世雕像没变。</p> <p class="ql-block">从政务司司长大楼出来,我沿着大桥街往回走,来到悉尼博物馆,也即新州第一政府大楼的遗址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我在门口稍事休息,吃点自带干粮,便继续逛。</p><p class="ql-block">这个建筑及其场地曾经是悉尼土著居民和殖民者早期接触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如今站在这里能感觉到澳洲政府和人民对土著民族的尊重和保护。</p> <p class="ql-block">大门右侧有一个1995年建成,叫“树的边缘”(Edge of trees)的雕塑,它由29根大小、高矮不同的柱子(由砂岩、木材、钢材不同材料制成)组成,这些柱子从悉尼废弃的工业建筑中回收。这29根柱子对应着悉尼周边29个原住民氏族的名字,走在柱子中间,可以听到低沉的声音诵读着那些已被大都市吞没的原住民地名。</p> <p class="ql-block">这些柱子上分别镌刻着土著人的名字或地名。</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广场矗立着新南威尔士殖民地第一任总督亚瑟·菲利普船长半身雕像。他1788年1月26日带领第一舰队登陆悉尼湾,并在澳大利亚建立第一个英国殖民地。</p><p class="ql-block">第一政府大楼也是为他而建。</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大门。提醒大家:你在加地加(土著)国家。</p> <p class="ql-block">这是博物馆介绍第一政府大楼的视频,有点长,但是很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进门大厅地下展出的在第一政府大楼遗址发掘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二楼摆放的第一政府大楼1788-1845年间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这是博物馆一个永久展出的关于原住民的叫“加地加广场”的展览。</p><p class="ql-block">1788年遇到第一舰队登陆时,这些土著原住民是一个复杂多样化的土著民族,他们的祖先在悉尼这个地方至少生活了4万年以上。</p><p class="ql-block">展览介绍:在第一舰队到达15个月后,悉尼原住民中爆发了可怕的天花病毒,预计50%-90%的原住民死于该瘟疫中,由此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动荡。后因为土著人的韧性和适应性,他们仍旧在悉尼存活并繁衍下来。</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还有一些记不住名字的小型展览。</p> <p class="ql-block">悉尼博物馆不大,从展出内容到各种装饰都体现了对悉尼原住民的重视和尊重。</p><p class="ql-block">打开博物馆网页,首先映入眼帘的也是承认作为殖民政府最初57年的中心,该地方对原住民的影响,并且至今仍影响着原住民,并强调:</p><p class="ql-block">Was,is and always will be Aboriginal land.</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侧面矗立的第一政府遗址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第一政府大楼是新南威尔士殖民地总督的第一个官邸,建于1788-1789年间,一直使用到1845年,1846年拆除。1999年列入新州遗产目录;2005年列入联邦政府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1993年悉尼博物馆在该遗址的部分位置上建造。</p> <p class="ql-block">转完博物馆本该去下一个目标:土地局大楼也叫地政司,可是远远的看见大楼被穿上了外衣,整栋大楼在维修中。</p> <p class="ql-block">走到大楼下,每一面墙都被类似的宣传画包裹着。</p> <p class="ql-block">地政司大楼应该也有看头,可是今日无缘,下次再见吧!</p> <p class="ql-block">地政司大楼对面就是悉尼市中心很有名的麦考瑞广场。它以总督Lachlan Macquarie的名字命名。</p><p class="ql-block">麦考瑞广场是与海德公园齐名的,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城市公园。它1791年就是公共聚会场所,最初有现在公园的两倍大,因为修loftus street而被占用了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从大桥街到麦考瑞广场,首先看到的是一尊雕塑,我先入为主的想应该是麦考瑞的雕像,谁知仔细一看,这是1887年建成的澳大利亚早期实业家托马斯·萨克利夫·莫特的青铜雕像。雕像俯瞰着悉尼首屈一指的金融街大桥街。</p> <p class="ql-block">广场一侧摆放着第一舰队旗舰舰“天狼星”号的遗物:天狼星锚和大炮。它们分别于1880年和1907年安装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大桥街与罗夫特斯街的转角口矗立着一座砂岩方尖碑,它于1816-1818年间建造,用于装饰悉尼的第一个公共广场,并以此作为测量该殖民地所有公共道路的起点。上面的文字记录了1818年悉尼道路网的范围,例如:从悉尼到巴瑟斯特137英里……</p> <p class="ql-block">在广场靠近罗夫特斯街东头的这个东西,恐怕很难想象它是什么吧?它居然是19世纪初期悉尼市区很难得的男性公共小便处的入口,现在作为考古遗迹保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广场旁边是热闹的咖啡店。</p> <p class="ql-block">按图索骥,我却没有找到喷泉,是我眼拙还是几经变迁没有了?下次有机会再找找。</p> <p class="ql-block">从麦考瑞广场准备打道回府了,在广场旁边的杰西街花园看见了这个雕塑就拍了下来,它叫友谊的纽带(Bonds of Friendship),是为纪念由11艘船组成的第一舰队登陆悉尼而建。</p><p class="ql-block">悉尼街头类似的雕塑、纪念碑太多了,下次专门找个机会来看和记录这些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