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   额博</p>  <p class="ql-block">诵读   紫月</p>  <p class="ql-block">  乾隆二年,清廷在归化城东五里的四王庄,建了座用于军事防御的绥远城。于是人们习惯叫绥远城为新城。新城是驻扎滿八旗军,将军衙署所在地,城内只有几家供应城内官兵,日常生活的小杂货铺,酱菜园。旧城是中国西北繁华的商贸重镇,城内召庙林立,商铺酒肆,戏园茶楼,鳞次栉比,巨商大贾云集。                     </p><p class="ql-block"> 绥远城的军需物资,城内八旗官兵,后勤人员的生活需求,都要从旧城釆购。  每天早晨绥远城阜安门 一开,新城的衙门官吏,管理八旗官兵粮饷的掌案 骑着马,女眷们坐着轿车,过淌马河石桥,经小校埸,姑子板村,营坊道,御公桥从清真大寺北宽巷子到旧城,喝茶吃稍麦,游玩购物,入夜到小东街的“嘉乐会馆”听戏玩乐。                                                </p><p class="ql-block">绥远将军贻谷,住在衙府内常产生幻觉,疑神疑鬼,说衙府后花园有冤魂狐鬼。贻谷和家眷们不敢在衙署府内住,硬搬到旧城太平街猪圈巷,屈尊住在垦务局三品官员的府邸内。将军每日在一炮黄尘,鞍马劳顿地奔波在新旧城的土路上。贻谷将泥泞坑洼的路面铺平,并开挖了排水沟。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阜安门外中山路上的呼市马车社的运输车队。</p>  <p class="ql-block">绥远新旧城大马路(中山路)下旧城吃喝的有钱人家乘轿子车出行。</p>  <p class="ql-block">民国初年绥远阜安门淌马河石桥是新旧城大马路(中山路)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的中山路內蒙古供销总社大楼。</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阜安门内大街绥远城拆出一个豁口打通了新旧城的中山路。</p>  <p class="ql-block">1957 年中山 路鸟瞰图。乌勒摄影</p>  <p class="ql-block">30年代绥远大马路南赛马场。</p>  <p class="ql-block">民国中山路毛织厂。</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上的民国时期绥远青帮首领刘长荣建的纯一善社中式小阁楼。额博摄影</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上的工人文化宫。</p>  <p class="ql-block">阜安门外中山路上有了的公共交通汽车。</p>  <p class="ql-block">现在难得一见的中山路上的雪雾松。</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年,绥远最后一位将军张绍曾,将新旧城路南移从姑子板,取道臥龙岗,清真大寺南进入归化城。新旧城马路处在下湿地带,到了春天雪融时就路面就翻浆。民国六年绥远蔡成勋都统动用工兵团,用三合土硬化了路面,新旧城大马路上,出现了大腹翩翩的商人,坐着黄包车飞奔;还有蒙古王公,官太太坐的英国豪华四轮马拉轿车,神气十足地往来于两座城间。新旧两城的市民学生,在大马路两边义务植了柳树。     </p><p class="ql-block">民国十四年绥远都统李鸣钟将军主绥,为治理绥远春季的黄风沙,每年阳春三月动员省府公职人员,学生市民在绥远城内西南角荒地,开挖景观湖,植树木种花草,(今新城宾馆)辟为“绥远公园”;在城外淌马河两岸,卧龙岗,新旧城大马路两边广植树木。李将军将三月十七日定为“绥远植树节”。绥远地下水充沛,土质肥沃,解放初期荒凉的新旧城“大马路”两旁,植的柳树长成参天大树了。</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七年归绥市青帮老大刘长荣,在“大马路”中段建了一座砖瓦四合头小院,办慈善事业谓之“纯一善社”,后为呼和浩特市书画院。(现维多利商厦处)。民国时绥远省府将新旧“大马路”旁的五里垂杨柳,定为绥远八景之一的“柳城荫绿”。</p><p class="ql-block">绥远省在民国初年隶属山西管辖,阎锡山派晋军名将,傅作义将军担任绥远省主席,1932 年傅将军在阜安门外,姑子板大马路南建了一个赛马场,(现为“大马路”体育场);1934 年蒋介石携宋美龄来绥远视察,傅将军为蒋介石夫妻在大马路赛马场,举办了一场赛马会。蒋介石夫妇观后十分高兴,欣然为赛马优胜的小骑手颁发了奖金。 </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三年傅作义为告诫绥远人民不忘国耻,在龙泉公园北 ,建了一座“九一八 纪念堂,(现工人文化宫)。                        </p><p class="ql-block">曰本蒙古联军侵占绥远,将绥远改为厚和豪特市。在姑子板马路建了栋电报局大楼,在绥远毛织厂对面,建了座日本国驻厚和豪特领事馆,(旧市公安局院内);在龙泉公园旁建了日本陆军医院;硬化了新旧城的大马路,笔直宽阔的大马路上,常有日本和蒙古军人腰跨军刀,骑着高头洋马在巡逻;绥远人第一次看见在日本领事馆出出进进的摩托车,小轿车。                                </p><p class="ql-block">董其武主席主绥时,在阜安门外新旧城马路北建了省府礼。绥远“九一九起义”前夕,董其武将军邀请解放军代表鲁志浩、曹文玉,到绥远商谈绥远和平起义事宜。董其武将军将解放军驻绥联络站,设在新城西落凤街五号他的公馆。国共双方谈判之余,解放军驻绥联络站的王士鑫等几位同志,去旧城办事返回新城途中,行至大马路的“纯一善社”处遭到几个国民党顽固派特务的尾随袭击,王士鑫同志当场牺牲。</p>  <p class="ql-block">民国大马路建的“九一八纪念馆”(现中山路工人文化宫)。</p>  <p class="ql-block">呼市中山路北绥远省府礼堂。</p>  <p class="ql-block">绥远省大马路赛马场(现大马路体育场)上种马比赛冠军。</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傅作义将军在姑子板大马路北建的“绥远毛纺厂”后为(呼市四毛)。</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从新诚内蒙古博物馆南侧通向旧城。</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呼市医院(原日本陆军医院)。</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上的内蒙古总工会,内蒙古供销总社,联营商店大楼。</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上的工人文化宫,内蒙古二轻工业局大楼。</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与锡林路市毛十字路口呼市政府大楼。</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呼市政府大楼。</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上的繁华地段呼市工会,工人文化宫。</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上的繁华地段呼市工会,工人文化宫。额博摄影</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西段。</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内蒙古新华书店大楼。</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新旧城之间的大马路成为新旧城三条主要交通大道。1950 年市政府将阜安门瓮城拆除,1954将阜安门西城墙打开一个豁口,新城人骑着英国产的三枪,僧冒自行车下旧城吃喝。新城鼓楼到旧城北门开通了公交车。</p><p class="ql-block">1956年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周年大庆,呼市大兴土木建设,拆除了绥远城阜安门,打通了新城通往旧城的道路, 拓宽机动车道,增加了非机动车道,重新栽了柳树,将大马路定名为中山路。</p><p class="ql-block">呼市政府在阜安门外,淌马河畔建了一座西式风格,通体白色的“内蒙古博物馆”,楼顶由文浩先生雕了一匹汉白玉马,“內蒙古博物馆”,成为呼和浩特的标志。阜安门内建了一座苏式风格的“电影宫”;在中山路十字路口南开设了呼市第一家“国营蒙古餐馆”,对面是“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小灰楼。 在省府礼堂西建一座西式建筑带罗马柱的“蒙古国驻内蒙古领事馆”,呼市人俗称“小白楼”,(现为内蒙古新华分社)。                 </p><p class="ql-block"> 1956 年后在中山路上建起了,“呼市人民政府大楼”;大屋项飞檐斗拱,具有中式风格的“內蒙古供销总社大楼”,“邮电局大楼”。中山路与锡林路十字路口东北角,建了呼市饮食服务公司的“国营二食堂,内蒙古照相馆,国营浴池”;“内蒙古新华书店”,“内蒙古二轻局”,“内蒙古总工会”,“内蒙古外贸局”,“内蒙古粮食局”,“内蒙古煤炭管理局”,“内蒙古团委、妇联”大楼,“呼市文馆”,“民族旅社”,”人民剧埸”。回民“古丰轩饭店”;中山路中段建了座呼市最大的,特具民族特色的“联营商店”(现为民族商场)。联营商店开业由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杨植霖剪的彩。                                </p><p class="ql-block"> 1956 年呼和浩特市各单位干部、工人、学生义务劳动,将“龙泉公园”挖了一个带三孔桥,湖心亭的“龙泉湖”;内蒙古团委动员青年团员,在淌马河西挖了“青年湖”,用挖湖的土堆积了一座龙泉山;市政府将“龙泉公园”改为,“人民公园”。人民公园内又增添了老虎,狮子,猴子等动物,并建了“内蒙古图书馆”大楼。                         </p><p class="ql-block">1957 年7 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自治区党委书记乌兰夫剪彩。呼和浩特“中山路”只用了短短十年,就将新旧两座城市连成一体。中山路成为呼和浩特首府政治、文化,商业中心。                                         </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四十年,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呼市委、市政府将中山路上的行政机关,公安局全部迁出。中山路现巳成为呼市商业餐饮,休闲娱乐中心。“联营商店”改成“民族商场”。                             </p><p class="ql-block">呼市人民政府,面向全国招商引资,先后有“维多利商厦”,“王府井商店”,“天元商厦”,“大天酒店”等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山路现在已成为外地游客,呼市人购物餐饮的好去处。                   </p><p class="ql-block">  2023 年4月1日            额博 文</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上五十年代具有民族特色的联营商店。</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中式大屋顶飞檐斗拱的内蒙古供销总社大楼。</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与内蒙古博物馆呼伦路十字路口。</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的绿树成荫的中山路。</p>  <p class="ql-block">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中山路。</p>  <p class="ql-block">60年代初中山路姑子板路段呼市师专学生长跑晨练。</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国营二食堂,国营浴池大楼。</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联营商店。</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中山路被绿色垂柳掩盖着。</p>  <p class="ql-block">图片   额博</p>  <p class="ql-block">编辑   紫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