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曹娥庙,人称江南第一庙;曹娥碑,中国最早的字谜。</p> <p class="ql-block">位于绍兴上虞曹娥江西岸孝女庙村的曹娥庙是为纪念东汉时孝女曹娥投江寻父而建。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几经兴废,屡经重建,现建筑为民国二十三年重建。曹娥庙文化积淀厚重,艺术品位高雅,尤以庙内雕刻壁画楹联和书法“四绝”而被誉为“江南第一庙”。庙内现存的“曹娥碑”为“中国最早的字谜”。</p> <p class="ql-block">曹娥庙坐西朝东,背依凤凰山,面向曹娥江,主要建筑分布在三条轴线上。规模恢宏、布局严谨,2013年3月曹娥庙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曹娥庙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40米,北轴线为三开间,依次是:石牌坊、饮酒亭、碑廊、双桧亭、曹娥墓;中轴线为五开间,依次是:罩墙、御碑亭、山门、戏台、正殿、曹府君祠;南轴线为三开间,依次是:山门、戏台、土谷祠、沈公祠、戏台、东岳殿、阎王殿。</p> <p class="ql-block">正殿是瞻仰纪念孝女曹娥的主要场所,处于全庙中心,通高18米,面宽21米,进深25米,顶作硬山式,明间次间为抬梁式梁架,梢间山墙为穿斗式构筑。明间的四根金柱净高15米,直径0.6米,木质坚硬若铁,系购自南洋的铜操木。外翻的三道卷棚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暖阁位于正殿中央,通高6.5米,为三间六柱歇山重檐法式,屋面为黄色琉璃,上圆雕铁拐李、汉钟离、韩湘子等八仙人物,檐檩、额坊间以斗拱,金丝走边,下置透雕花板数道,明间双柱盘降龙两条,左右对峙。孝女曹娥凤冠霞帔端坐其中,神采奕奕。</p> <p class="ql-block">后殿(曹府君祠、双亲殿),供奉曹娥父母雕像。二十二扇朱漆大门厚重严实,别具神韵。门上部格心嵌框圆润工巧;下部中窗裙板浮雕满布细腻传神。中窗花板雕刻突破取材传统的俗套,引唐诗入画,反映了工匠扎实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素养。</p> <p class="ql-block">曹娥碑是东汉年间人们为颂扬曹娥的美德,纪念她的孝行而立的石碑,是中国著名碑刻,且有一段字谜的传说。开始由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书写此碑,千百年来风雨沧桑之后,又由宋朝王安石的女婿蔡卞重新临摹,一直保存。今天看到的是宋朝的石碑,高2.1米,宽1米,上面的字体为行楷体。</p> <p class="ql-block">闻名遐迩的曹娥碑立于曹娥庙大殿北侧,文人墨客到上虞必到曹娥庙,到曹娥庙必触摸诵读曹娥碑文,曹娥碑是难得一见的书法瑰宝。</p> <p class="ql-block">据载罗贯中曾把曹娥碑的故事写入了《三国演义》中。三国时曹操和杨修一起来曹娥庙祭拜。看到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感到很奇怪,不解其义,杨修解释说:黄绢是有颜色的丝绸,那便是“绝”字;“幼妇”是少女,即“妙”字;外孙是女之子,那是“好”字;“齑”是捣碎的姜蒜,而“齑臼”就是捣烂姜蒜的容器,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就是“辞”的异体字。所以“黄绢幼妇,外孙齑(ji)臼”,谜底便是“绝妙好辞”。因为有了这个故事,便成就了 “曹娥碑”作为“中国最早的字谜”的美誉。也正因为曹娥碑隐含着中国第一个离合字谜,被看作是中国文字隐语的图腾,字谜的鼻祖。因为这个典故,在灯谜中的还专门设置了一个谜格“曹娥格”。</p> <p class="ql-block">唐朝诗仙李白,因侮弄高力士,得罪杨贵妃,被排斥离开长安,漫游江湖,曾专程赶往曹娥庙读碑,“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p> <p class="ql-block">曹娥墓旧在江东,后因风潮损坏移置今处。原有石刻侍女石马石羊在墓两侧对峙。此墓早年被毁。现曹娥墓是1982年由民资重修,1987年上虞市文物管理所根据清代曹娥墓形制作外观修整。墓高2.7米,直径7米,通体以优质石块错缝砌筑。1988年于墓前亭立“汉孝女曹娥墓”碑,碑文由绍兴兰亭书会会长沈定庵手书。</p> <p class="ql-block">曹娥庙的雕刻以质地分,有木雕、石雕、砖雕,以技法分,有圆雕、透雕、浮雕,雕刻技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曹娥庙的壁画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曹娥生前及死后传说的全过程,线条圆润流畅,构图简括,极具表现力,对研究民国绘画史极具价值。曹娥庙的楹联数量之多,为其它庙宇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有位学者说过,读《曹娥碑》最好之法便是“诗意的阅读”。诗意是一种高度,也是一种深度,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传承。</p> <p class="ql-block">双桧亭是举行祭祀曹娥仪式的厅堂,因亭前植有两棵桧树而名。双桧亭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三间,明间宽4米,次间宽2.5米,进深9米。硬山式屋顶,抬梁式构筑。明间落地花罩雕“鼠偷葡萄”等缠枝花纹。迎门抱对为王震手迹,上悬“孝思维则“匾额,为林森旧题,任政补书。金柱阴刻于右任手写对联。前后檐柱牛腿分别圆雕徐渭、蔡邕、王羲之、李白四才子和貂蝉、杨玉环、王昭君、西施四美女。槛窗下沿镀金花板浮雕《封神榜》、《三国演义》等传统戏剧片段。屏门刻《西厢记》、《红楼梦》人物故事,屏门上方一白底黑字“双桧亭“大匾系熊希龄晚年亲书。</p> <p class="ql-block">曹娥投江寻父的民间传说在江南可谓家喻户晓。晚清画家吴友如所绘《二十四孝图》和《后二十四孝图说》里,都收有《曹娥投江寻父尸图》。</p> <p class="ql-block">鲁迅在《朝花夕拾·后记》中对曹娥投江救父事和图画也有所评价。</p> <p class="ql-block">曹娥庙大门两侧对联“事父未能,入庙倾城皆末节;悦亲有道,见吾不拜也无妨”相传为明代才子徐渭所撰的对联,倡导的也是这个孝敬父母的基本道理,正是“百行孝为先至性感人余热泪,大江流不尽夕阳终古咽寒涛。”</p> <p class="ql-block">中华孝德园位于绍兴上虞城区西南的凤凰山麓,原名曹娥景区,为纪念投江救父的曹娥而建,现在改成以“孝文化”为主题,以“孝感动天”的远古圣君虞舜和“投江救父”的东汉孝女曹娥为依托,结合虞舜文化孝德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历史文化园。每年在这里举行孝女曹娥祭祀大典。</p> <p class="ql-block">阳光暖暖地照着这座朱墙乌瓦飞檐翘栋的古建筑。孝女曹娥的故事将代代相传,永不言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