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挑战——积木区鼓楼

@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场积木游戏,也是过山车!——考验老师和幼儿心理障碍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星期一小朋友们吃完早餐跑过来问我:“老师,今天不吹气球吗?那我们拿什么布置舞台”,我回答幼儿:“我们不玩舞台了,我们今天玩积木”,小朋友一出去就跟大家说,今天玩积木!——孩子们对舞台的热情还没有消散,应该抓住幼儿的兴趣把表演的舞台变成积木的舞台,可是当我想到的时候已经是之后的几天了!</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们画了自己的计划,就来到了积木区,他们漫无目的的搭建。当你问他们搭什么的时候,他们能说出自己搭的是什么!——房子、城堡、机器人</p> <p class="ql-block">用几根圆形的柱子搭房屋的底座,是幼儿在上学期积木游戏中已有经验!第一天部分幼儿继续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搭建!</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没有什么特别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今天搭积木的时间也很短,因为升旗。今天孩子们遇到的困难:</p><p class="ql-block">1.时间太短了。</p><p class="ql-block">2.积木会倒。</p><p class="ql-block">3.小朋友乱丢乱甩玩具不管。</p><p class="ql-block">4.不知道材料够不够。</p><p class="ql-block">5.不知道拿不拿材料。</p><p class="ql-block">6.想把自己的积木变高一点。</p><p class="ql-block">7.拿了很多材料,但是房子还是没有搭好。</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来到积木区,小朋友们带着自己的计划进行游戏!</p> <p class="ql-block">今天他们主要的问题是,让自的积木牢固!</p> <p class="ql-block">他们搭着搭着倒了,搭着搭着又倒了——我们忽略了孩子在每次努力后积木倒下去那种失落的心情,在失落过后他们又重新开始!</p> <p class="ql-block">他们知道倒了重新开始!</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定会成功的!</p> <p class="ql-block">他们搭出来的作品大部分是用圆柱形支撑起来搭个屋顶就可以了!有几个小朋友在第一层的基础上继续搭建第二层!</p> <p class="ql-block">他们用垒高的方式把柱子增高,搭屋顶后能让自己钻进去!</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们拿了很多积木,但不用,地上全是!</p> <p class="ql-block">有的小朋友喜欢用把积木围成一圈,像自己的家一样!</p> <p class="ql-block">我们发现另一半的小朋友搭积木,他们的地上没有多余的积木,他们拿来的每一块都用上了。</p> <p class="ql-block">另外一边小朋友的积木到处都是!</p> <p class="ql-block">我发现孩子们对积木不是太感兴趣。从他们搭建时可以看出来,有部分孩子拿了两块积木就一直坐在地上玩,直到游戏结束。一直坚持的小朋友积木一直在倒,没有成功的体验!这两天风很大,小朋友们搭高的,他们转背风就把他们的积木吹倒了。为了了解孩子们的想法,我在过渡环节跟孩子们聊关于孩子们对积木的看法,他们是这样说的!</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们说:她们喜欢小舞台,在小舞台可以坐起看节目,看别人表演,还可以唱歌,自己也可以表演。</p><p class="ql-block">但是积木区:</p><p class="ql-block">陈睿婕宝宝说:每天都要搭,积木会有很多刺会刺到手。</p><p class="ql-block">曾昭语说:积木上的刺会刺到手,拔出来了手会很痛。</p><p class="ql-block">王万炣:积木很重,砸下来会砸到我们的脚,有的小朋友把积木搭上去的时候砸下来会打到我们的头和手。</p><p class="ql-block">罗宗飘雪:刺会扎到我们的鼻子和嘴巴。</p><p class="ql-block">吴承翰:积木上的刺很尖,扎到手了取下来,又扎到手。</p><p class="ql-block">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说:积木会倒,会砸到我们,我们会受伤……</p><p class="ql-block">听到孩子们说的,当时我大脑一片空白,我在想刺没什么可怕的,有那么痛吗?后来我发现是我忽略了幼儿对刺的条件反射,他们是真的害怕!因为真的很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听了小朋友们的想法后,我告诉小朋友们,积木区也是舞台,它不是唱歌跳舞表演的舞台,他是搭建积木的舞台,我们搭出来的作品是展示给别人看的。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可以搭什么——我们能搭什么。让孩子们知道每个区域都是一个舞台,都能表现自己。</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我们有了我们的主题,小朋友们搭的积木有点像我们前不久认识的鼓楼和吊脚楼,于是我们大家一起尝试把我们之前搭的变成吊脚楼和鼓楼!</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知道要搭鼓楼和吊脚楼,可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始,拿到积木比划着!——我想着自己动手,看看能不能成功!于是我让小朋友给我找积木,我和他们一起实践!</p> <p class="ql-block">我自己也去抱积木,放积木时积木把我的手划伤了,我当时很委屈的说:“我的手”。</p><p class="ql-block">傍边小朋友说:“那么大了还哭”,</p><p class="ql-block">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别哭,我带你去保健室”,</p><p class="ql-block">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你小心点嘛”。</p><p class="ql-block">全是小朋友们对我的关心。</p><p class="ql-block"> 刚划伤的时候没有流血,慢慢的开始流血了,伤口一直有一种辣痛的感觉,到教室洗手碰到水会痛,中午洗手还痛,晚上碰到水还是痛。第二天看到积木,我不敢再去碰,我害怕!——这一刻不能说是跟孩子们感同身受,但我能体会到孩子们的不易,他们真的害怕积木,可是他们又不能不玩。</p><p class="ql-block">玩积木首先要解决的不是能不能搭的问题,而是克服幼儿心理问题,让他们用一种比较安全少受伤的方式去玩积木,让他们不害怕积木的刺,愿意喜欢去玩积木。</p> <p class="ql-block">因为自己受过伤,所以把关于积木刺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怎么能避免被积木的刺刺伤。</p><p class="ql-block">王子恒说:可以用手套。</p><p class="ql-block">曾昭语说:我们可以小心,把刺给拔掉。</p><p class="ql-block">刘子榕说:可以慢慢的搬。</p><p class="ql-block">陈睿婕说:可以一块一块的拿,看有没有没刺,拿自己用的。</p><p class="ql-block">陆选淳说:可以轻轻拿。</p><p class="ql-block">代真涛说:可以用衣袖抬。</p><p class="ql-block">总结:拿积木时要仔细看,拿没有刺的,轻轻拿,有手套的可以带手套。</p> <p class="ql-block">带着我们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小朋友们的鼓楼和吊脚楼慢慢的成形了!</p> <p class="ql-block">他一个人完成了鼓楼!问他为什么不搭高一点,他说高了会倒,他不搭了!</p> <p class="ql-block">每天看上去孩子们的作品似乎都相似!但是成功的时间是越来越短!</p> <p class="ql-block">有的小朋友作品还是容易倒,有的一次就不倒了!</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们在乎的第二个问题,积木会倒,我们没有一起商量解决,但是小朋友们在每天的实践中自己总结了经验,让自己的鼓楼和吊脚楼能牢固!</p> <p class="ql-block">新的一天,孩子们带着目标,继续搭建!</p> <p class="ql-block">他们一点一点的成功!</p> <p class="ql-block">楼层也一天比一天高!</p> <p class="ql-block">有的在失败后又重新搭——他们有过迷茫,搭不出来跟老师一样的,最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了!《指南》中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中班目标: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每个幼儿对吊脚楼和鼓楼的形状认知不同,因此他们可以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搭建他们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班有个小朋友玩积木时不小心受了伤,这一刻我思考的方向是安全,孩子们的进步很重要,但是安全放首位,保证幼儿安全的情况下再开展幼儿对积木的探究活动。</p> <p class="ql-block">新的一周开始了,这一周孩子们的游戏有了新的突破!</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挑战七层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给幼儿自己尝试!</p> <p class="ql-block">他说要是有梯子就好了!——后来我提醒他在场地上有梯子的,可以去拿来试一试!</p> <p class="ql-block">这是他找来的第一种楼梯,我直接告诉他不可以——因为他搭的太高了,用这个楼梯靠上去,积木倒可能就会倒下来,让他换了种楼梯!</p> <p class="ql-block">游戏分享时,他说自己没有成功,他今天的挑战是七层,太高了搭不上去!</p> <p class="ql-block">有的挑战三层!</p> <p class="ql-block">其他小朋友在看到他挑战后,有了自己的目标!也知道楼梯是可以用的。</p><p class="ql-block">今天小朋友们发现,我们的积木不够了,搭到后面没有积木可以拿了,有的小朋友就开始在自己搭好的积木傍边玩了。刚来积木区时搭到后面地上都有很多没人要的积木,到今天积木不够了,那我们要想办法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搭积木,到今天成了挑战,孩子们挑战高楼层,利用楼梯把自己的作品搭高!</p> <p class="ql-block">有的小朋友保持在让自己的作品更牢固!</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对于四根柱子的鼓楼已经没什么难度了(部分小朋友),通过思考后,我让孩子们看了鼓楼的照片(孩子们搭建后,他们搭的作品中没有了吊脚楼,都是鼓楼,鼓楼有一个特点高),发现鼓楼是圆形的,我们要把之前的长方形、正方形变成圆形的,要加很多的柱子!加柱子后小朋友们不知道怎么搭了……</p><p class="ql-block">同样我们还要解决积木不够的问题,大家搭两个鼓楼积木不够,那搭几个够呢?搭一个,那分组的人数就会增多——孩子们一时半会还没明白是什么意思,听到了很多人一组,他们有的人分组人数变多了。</p><p class="ql-block">孩子们也想了办法解决积木不够的问题:可以买、可以去对面抱来、还可以做等等。</p> <p class="ql-block">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积木区是关于力、图形、数等知识的学习。</p><p class="ql-block">让幼儿一下子从四根到六根,他们没有经验,拿到积木不知道如何开始,这时候我和他们一起完成了第一层的搭建,孩子们在看老师搭的过程中获得了经验,自己动手搭第二层二三层。</p> <p class="ql-block">搭着搭着积木不够了,孩子们的作品又暂停了!</p> <p class="ql-block">人数多的组挑战成功的时间比一个人挑战的时间还要长。小朋友们没有很多人合作的经验,都想上楼梯去搭建,大家意见不统一。</p> <p class="ql-block">和小朋友怎么合作,如何解决大家都想搭的问题,是孩子们面临的新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游戏分享,孩子们没有发现他们合作出了问题。——这个问题老师发现了,用什么方式!让幼儿知道和解决对于老师来说是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新的一天,孩子们还是没有发现自己的合作出了问题,谁都想做搭的。</p> <p class="ql-block">在吵吵闹闹中,孩子们从意见不合到大家一起合作,最后成功!</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尝试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圆形的鼓楼!</p> <p class="ql-block">材料的组合运用是老师引导幼儿去发现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寻找比较方便安全的辅助材料协助我们搭积木!</p> <p class="ql-block">搭着搭着积木还是不够——很多小朋友还是两个人组合和三个人组合,分组组数没有减少!</p> <p class="ql-block">材料不够,我们也可以想办法的,可以用其他的材料代替,一样可以搭!</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们的搭建经验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尝试新的,有的人继续自己原有的经验在造型和选材上不断变化。</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这里第十天游戏,孩子们从开始的积木散落一地,到今天的积木不够,从开始没有目地到最后的鼓楼,从开始的害怕到后来的挑战,从开始被刺伤的人数多到后来人越来越少是孩子们成长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很漫长,中途看不到很大的区别,事实是孩子每一天都在进步。</p> <p class="ql-block">一场游戏不只是孩子的,还有老师的!任何游戏进行到一定时间小朋友跟老师都会进入瓶颈期,要走出来不是靠老师或者幼儿单独的一方,是要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共同努力去克服,一起面对寻找解决的办法。</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起讨论后,小朋友们找到了一个解决合作出现矛盾的办法,大家轮流、分工。</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游戏从——漫无目的的搭建开始——孩子们有自己的计划搭(幼儿参与度不高)、积木不稳——幼儿更喜欢小舞台的游戏——害怕积木的刺刺伤,害怕积木砸伤——想办法不害怕积木——有了主题鼓楼、吊脚楼——挑战高楼层——寻找辅助材料——积木不够——大家合作——尝试搭建圆形鼓楼——小朋友知道合作要统一意见,喜欢做的事情轮流。</p> <p class="ql-block">积木游戏中,老师们介入了很多次,目的是让幼儿体验成功战胜困难,乐于参与积木游戏。</p><p class="ql-block">老师要重视幼儿的意见,及时给予幼儿鼓励和帮助,信任幼儿。</p><p class="ql-block">积木游戏是一场挑战,也是一场考验老师心理素质的心理战!</p>

积木

小朋友

幼儿

孩子

鼓楼

游戏

搭建

他们

我们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