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百寺-纳塘寺(大藏经)

夜听秋鱼

纳塘寺<br>纳塘寺,藏文snar thang,英文Narthang Monastery,清雍正帝曾赐名“普恩寺”,位于今日喀则桑珠孜区纳塘村,原是噶当派寺院,16世纪后隶属格鲁派的扎什伦布寺,是后藏重要的古寺之一。纳塘寺是西藏佛经、唐卡画的重要寺院。先后有不少名僧来此讲经传法,包括八思巴的师傅钦莫·朗嘎扎、一世拉达赖喇嘛根敦朱巴等都曾在这里居住和学法。 <br>相传阿底峡尊者来西藏传法时,途经今天纳塘寺此地休息,问随行的弟子:“山旁的平地上有何物?”弟子答道:“那座山形似大象的鼻子,平地上有一块大岩石和16只金黄色的蜜蜂。”阿底峡预言道:“不久的将来,此地会出现一座有名的寺庙,对我佛教法的弘传大有裨益。你看到的16只金色蜜蜂是16尊者的隐喻,大岩石便是象征着寺庙。以后这座寺院。必将有16尊者经常驻足,吉祥无比。”于是,1153年(藏历第三绕迥之水鸡年),即阿底峡圆寂近百年之际,噶当派弟子董敦·罗追札巴在这里创建了纳塘寺,后逐渐发展成为纳塘寺系统。<br>纳塘寺逐渐建成后,鼎盛时期僧人就有3千多人,4个扎仓,13个经堂(相当于哲蚌寺的规模)。纳塘寺以传承释迦室利的律学闻名,但主要的传承还是噶当教典派的法统,是噶当派律宗道场。传说,纳塘寺的第3代法台都孜扎巴曾目睹过三十五佛、尊胜佛母、十六菩萨的显现。第9代法台扎巴尊追在元世祖时期,常驻北京讲经。<br>据《卫藏道场胜迹志》记载:“寺庙内有加持力的佛像经塔极多,特别是一尊名为曲米度母(从曲米迎请的度母像)和印度请来的弥勒佛铜像颇为神灵。还有颇罗鼐时雕刻的《甘珠尔》大藏经版,释迦佛本生事迹版,十六尊者的挂像版等印刷。其内供的佛宝遗物有仲敦巴大师的水晶手杖,很多噶当前辈祖师的用具遗物。特别是纳塘的历任座主都是十六尊者圣人的化身,他们曾经用过的资具很多都是非常珍贵的”。英国人图齐在西藏多方搜罗运走的大批唐卡,其中不少都是纳塘寺的旧藏。<br>纳塘寺印经院(又称觉冈大殿、却康殿)是藏区三大印经院中最早的一座,内珍藏有大量藏文印版及手抄本佛经。纳塘寺自第四任堪布迥丹日贝惹迟起,即积极搜求、整理流传于各地的藏文经论。第六任堪布俄桑格恰(1244~1253年)在任时,编辑出完整的《甘珠尔》与《丹珠尔》,并将其藏于纳塘寺。后来由僧伽嘉央按照甘、丹目录抄编了一套完整的《大藏经》,存放于纳塘寺,后人称之为“纳塘古版”,是最早、最完整的一套《大藏经》。<br> 元代后期1321年前后,蔡巴·贡嘎多杰重金聘请著名佛学家布顿仁钦珠大师主持校审了纳塘《甘珠尔》,并补充遗著,雕刻成版,称为蔡巴版《甘珠尔》(此印版已失传)。(由于已经失传,无法考证,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一版本还是手抄本)。<br> 布顿大师整理的《大藏经》,称为布顿本《大藏经》,或纳塘版《大藏经》,是藏区历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佛经典籍,后世几乎所有再刻、再印的《大藏经》,都是在纳塘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br> 明永乐八年(1410年),朱棣派专使入藏,将纳塘版《大藏经》手抄本带回南京印制,并为《大藏经》御制了序文,这是中国第一部木刻版藏文《大藏经》。<br>纳塘寺庙60年代被毁,八十年代中央政府拨款修复了寺院。<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