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习 大讨论 大宣传 大实践】——“域”见游戏,共“研”成长

原州四幼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当幼儿遇见游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们看到了一束童年的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当老师遇见游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们找到了专业前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为进一步优化我园教师有效组织区域游戏活动,尊重幼儿的发展需求,让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3月29日至3月31日,我园分别进行了小、中、大各班组区域游戏观摩活动。 </p> 走进小班,共结童心 <p class="ql-block">  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小班孩子虽小,但在自己的小天地玩得不亦乐乎,温馨的娃娃家: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脱离,在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他们想找到一定的归属感,同时他们又爱模仿,模仿老师,模仿爸爸妈妈。在这个温馨的区角,有小沙发、布娃娃、小板凳、小茶几等,他们在这里扮演爸爸妈妈哄睡宝宝,扮演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游戏。还有我是小医生,编辫子,学做小厨师等。老师们奇思妙想,挖掘、搜集有价值的材料,利用有限空间创设环境,让幼儿通过区域活动获得生活经验,体验学习的有趣和快乐,丰富的区域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p> 走进中班,快乐无限 <p class="ql-block">  建构区孩子们用积木、瓶瓶罐罐、纸杯、纸盒等,两两互相合作,发挥想象搭建出自己喜欢的建筑物,显示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趣的科学实验,沉浮现象、磁铁小实验、串联电路、水吸乒乓球等。孩子们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感受科学实验的奇妙变化,体验科学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  中班每个班级的区域都充分利用了墙面和活动室空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区域划分清楚;材料的投放科学性较强。</span>同时,材料丰富,很多都是来源于生活,虽然不是很精美、但是幼儿操纵起来都很有趣。</p> 走进大班,童趣无限 <p class="ql-block">  大班教师在区域游戏研讨的基础上,对班级区域游戏的布局、材料的投放、作品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做了调整和优化。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现有生活经验,兼顾幼儿园园本特色和气候等因素,充分利用班级空间,创设内容多元、形式各异的区域游戏活动。</p> <p class="ql-block">  观摩活动后,各班老师就本次观摩进行讨论与交流。从区域设置的数量、材料投放的合理性、幼儿主动操作性以及整个区域活动环节的完整性,还有今后需要完善和不断改进的地方,老师们在相互观摩评价中取长补短,对材料投放的价值取向更加明晰,对教育目标的多维性更为珍视。</p> <p class="ql-block">  最后,保教主任邱老师针对以上反馈情况,进行了细致全面的点评,对每个班呈现出来的亮点给予肯定,同时也对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方面给予一些指导性的建议。立足儿童本位,以初心勾勒,用匠心施彩。本次区域观摩研讨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p>

游戏

幼儿

区域

老师

观摩

活动

小班

材料

儿童

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