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爱助力102岁国画大师刘伯骏抗疫记

傻笑人生

<p class="ql-block">刘伯骏百岁巨作《生命之歌》</p> <p class="ql-block">102岁国画大师刘伯骏近照</p> <p class="ql-block">国画大师刘伯骏先生102岁了,他没有打过一针新冠疫苗,没有做过一次核酸检测,又有心脏病、痛风、肌肉萎缩体力衰减、便秘等多种基础病。那么他是怎么熬过奥密克戎感染期的?</p><p class="ql-block">感谢刘老的儿子南平分享的此文。从这篇文章里,我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的温馨和睦,一群孝顺的儿孙辈对老人的悉心呵护,以及社会各界朋友对刘老的关爱。</p><p class="ql-block">我参与整理刘老的艺术文献近30年,了解这个大家庭的传奇组合,及许多故事。</p><p class="ql-block">1954年33岁的刘伯骏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复员回到大巴山区的达县。在达县中学门口,遇到一位背上背着一个娃,双手各牵着一个娃的年轻女子,惊为天人,目光一直不肯离开她远去的背影。恰在此时又遇见在达县中学教书的中学同学李志华,便向他打听:“刚才在你们学校门口看见一位带着三个娃女子,怎么达县这地方还有气质这么好的女子?”李志华说:“你看到的女子也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叫林兆容。呃,你是不是看上她了?我可是要提醒你哦,她有3个拖斗哦(指3个娃的负担)。”豪气的刘伯骏一挥手:“那有啥,我们一起养娃就是!”</p><p class="ql-block">刘伯骏没有看错人。林兆容在民国末年就读过两个大学,因家变,带着3个娃到达州教书。她不止3个“拖斗”,还带着一个原来婆家的姑姑。</p><p class="ql-block">相遇半个月后,刘伯骏就与林兆容结婚了。后来生了儿子南平。刘伯骏对林兆容与前夫生的3个孩子也视为己出。无论工作、生活经历多少坎坷,一家人和和睦睦,相亲相爱。刘伯骏与林兆容辗转到大巴山深处的万源、南江的乡镇学校教书、绘画、写诗。那时中学的女生极少有用卫生巾的,林兆容就自己花钱买草纸,经过熏蒸晒干后发给每位女生。有位考上大学的男生家贫,林老师从几十元的工资里每月给这位学生资助5元钱,供他读大学。1992年林兆容老师因病辞世,魏传统将军为她题写墓碑“教师之光”。我在整理刘伯骏老师的诗文时,读到许多刘伯骏老师与林兆容老师唱和的诗歌。林老师辞世后,刘伯骏老师写了多首怀念爱妻的诗歌,非常用情。我将这个故事和他们唱和的部分诗歌收录在我主编的《画意禅境-国画大家刘伯骏诗画集》中,曾经感动了许多人。</p><p class="ql-block">南平在四十多岁正当盛年就提前退休。那时他已是达县地区外宣办副主任。领导劝他继续干,很快就要为他解决正处职务。但南平知道年迈的父亲每天绘画也需要助手。儿媳国秀也在银行工程师位置上提前退休,照顾刘老的生活。刘老每天醉在画中,乐在画中,极少外出应酬,南平和国秀全天候照顾,近20年从未外出旅游。尤其是刘老大部分时间卧床这几年,南平既是全职护工,又当书童。其实他不仅是书童,还要与父亲交流绘画艺术。刘老每天不问画外事,信息渠道有限,南平经常抽空关注国内外绘画艺术发展的信息,向父亲转述,与他探讨如何创新。国秀则根据刘老身体情况,每天为他量身定制健康营养饮食。其他家人、亲戚、好友也常来帮忙。刘老是幸运的,有一群深爱着他的儿孙辈,让他能静心创作。</p><p class="ql-block">我将在图集后面分享南平的全文。</p> <p class="ql-block">刘伯骏的夫人林兆容年轻时照片</p> <p class="ql-block">《画意禅境-国画大家刘伯骏诗画集》中对刘伯骏家庭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刘伯骏大师102岁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刘伯骏2008年为《众爱移山》题写书名</p> <p class="ql-block">《众爱移山》封面</p> <p class="ql-block">刘伯骏102岁绘《秋荷图》</p> <p class="ql-block">刘伯骏百岁作品《红梅图》</p> <p class="ql-block">刘伯骏百岁作品《绿梅图》</p> <p class="ql-block">刘伯骏百岁巨作《红梅图》</p> <p class="ql-block">刘伯骏101岁绘竹子图</p> <p class="ql-block">刘伯骏101岁绘竹子图</p> <p class="ql-block">刘伯骏百岁绘《梅花图》</p> <p class="ql-block">刘伯骏102岁绘竹子图</p> <p class="ql-block">刘伯骏101岁绘竹子图</p> <p class="ql-block">刘伯骏101岁绘竹子图</p> <p class="ql-block">众爱助力102岁老爸抗疫记</p><p class="ql-block">刘南平</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刘伯骏今年102岁了。他有严重基础病:5年前因冠心病安过两个支架;痛风病不时发作;肌肉萎缩体力衰减每天大部分时间卧床;严重便秘。在三年疫情中,我们全家人最怕老爸感染,很少让他出门。年前疫情防控一下放开,去年12月上旬成都进入感染高峰期,周围的邻居、朋友先后感染,医院爆满,我们全家高度紧张,因为老爸没打过一针疫苗,又有多种基础病,抵抗力差,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每天都提心吊胆,期间经历了恐慌失措的时刻和失去亲人的痛苦。我们必须呵护好百岁父亲,他不能也不愿停下画笔。 </p><p class="ql-block"> 我和夫人国秀及儿子宇河在去年12月中旬就先后阳了,尽管提前对老爸采取了一点隔离措施,但毕竟同居一屋,我们每天还要照顾他的起居,我们都感染了,交集时刻不少。当我们仨阳过已经转阴,老爸却没有症状,他的血氧一直保持在97。但在元月上旬,老爸体力比前些天差了。宇河建议还是给爷爷做个抗体检测。元月9日一测,老爸还是阳了。我表面镇定,但是内心深处非常紧张。我的侄女和侄女媳都是华西医学院博士医生,嫂子是经验丰富的资深护士长,我们每天都要讨论老爸的治疗方案。我的老友于江专程送来了一盒辉瑞的特效药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但我家的两位西医和老朋友四川中医大学的李胜涛教授,都不建议老爸服用辉瑞的药,怕老爸体衰的老爸经受不起副作用的折磨。老爸服用胜涛开的一幅中药。我每天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照顾他,四天后,老爸终于阳康了。我和家人们都非常欣喜。 但是第二天,老爸全身发软体力更差,无法起床!而且两条腿特别是左脚痛风严重,肿得发亮,一碰腿就疼得他"唉约"的直叫。</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还是如此,而且血氧往下走了,直到8 0多、70多………</p><p class="ql-block"> 胜涛教授建议送医院,当医生的侄女也建议送医院,但又担心医院阳性重病太多空气中病毒载量太大,如果传染给老爸,只有加重病情,所以侄女准备自己翌日一大早来家中给爷爷抽血化验。第二天早6点多钟,我就起床准备,7点多钟年近7旬的二嫂来给老爸抽了血,从二嫂口中才知道侄女她在医院抢救病人实在是太忙了!她昨晚又是深夜才回家,今天一大早又去医院了。二嫂退休前是一家三甲医院的外科手术室护士长,有丰富的医学和护理经验,侄媳也是医生,建议给爷爷用上了氧气机。</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老爸在吸氧的时候血氧恢复到了9 8。一旦停止吸氧很快又会掉到80左右。体力弱,食量少,每天24小时躺着,话都难得说一句。动得越少,体力就会越差。我们深感忧虑。</p><p class="ql-block"> 我护理老爸日常生活多年,虽然忙碌,但还基本能够胜任,这次繁重复杂的护理任务,我就显得力不从心。刚开始我是手忙脚乱,偶尔还会出错。没有办法,只能硬扛!好在有夫人国秀儿子宇河及嫂子、侄女、侄女媳等家人的助力。</p><p class="ql-block"> 之前老爸在我们的护理下,基本上是在床上躺了三年,都没有长褥疮。但这次我大意了,给他翻身太少,至使老爸右边髋骨外侧生了褥疮,有拳头大小,而且中间有一大块已经变黑了,我紧张起来。惠姝妹第二天就及时送来一床防褥疮床垫,我想尽办法一天擦药换药几次。终于把搙疱扩大的趋势的势头压下去,好像有点开始好了。嫂子也是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帮我,亲自操作,给老爸处理褥疮上药,并给予我护理方面的指导。这下我才有信心把爸爸护理好。</p><p class="ql-block"> 在紧要时刻,好友慧明每天打电话来问候,并多次专门送来朋友根据名医秘方自制的中成药丸,老爸服用后痛风很快被控制住,精神、体力也开始好转,吃饭又开始正常起来,比前几天多了近一倍,后来能够在我的帮助下起床坐在床边,偶尔还自己吃饭。由于他有严重便秘,这几年都是我给他做酸奶。国秀每顿给他量身定做营养饭食。老爸也特别喜欢吃国秀做的饭。</p><p class="ql-block"> 至今老爸的褥疮还未痊愈,总是时好时坏,我这才知道褥疮极难康复。但愿能早日减轻爸爸的病痛。</p><p class="ql-block"> 元月27日凌晨四点,一阵铃声把我们从睡梦中惊醒,老爸又在叫了,我披上大衣快步走向老爸的房间。只见老爸歪着头睡在床边,吸氧不顺,一查血氧只有79、心跳到达了200多。扶正爸爸的身体,使他正常吸氧,我坐在床边监测他的血氧慢慢的上升,一直到87、心跳也恢复到70多。时间也到了早上六点过,我才又上床迷糊了会。由于这一晚折腾,爸爸第二天一整天都没吃多少饭。血氧一直到下午才恢复到97。惠姝妹又急时送来一台新的制氧机,老爸吸氧更顺畅了。</p><p class="ql-block"> 元月2 9号,是爸爸阳康后的18天,上午他扶他下床,在床边吃饭后,休息了一会,我扶着他极慢的走到了画室,其实就是门俟门,6米左右,扶他坐在画桌边,提笔慢慢写出一些小字。这是近两个月以来最好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每天早上八点开始我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左右,除了正常的喂药查血氧换尿布擦身子褥疮换药等等,有时我要还帮助爸爸下床解大便,一次就是一个工程,有时一天三个工程,累得我大汗淋漓。</p><p class="ql-block"> 真是,"帮助老人解个大便,也是一个工程。"我再次深刻体会了徐仲偶教授的这句话。</p><p class="ql-block"> 经过全家人的共同努力,在各位朋友的帮助下,近段时间,老爸的病情较稳定了,处于慢慢恢复之中,在我们的扶助下起床,在床边坐着喂他吃饭,而且是上午一大碗,下午一大半碗,有时中午、傍晚还要吃点糕点。</p><p class="ql-block"> 二月二十四日晚八点,嫂子在家里操作给爸爸的褥疮黑色块切开引流清创上药,成功地做了一台清创手术!最紧张的阶段终于渡过了。近期以来,嫂子每天坚持亲自来家中给爸爸换药,原来要填三块小妙布的褥疮,现在只填半块沙布了。褥疮慢慢在康复中。</p><p class="ql-block"> 我的侄媳医生说:爷爷因为年龄太大,可能要六个月低计量吸氧,才能恢复。</p><p class="ql-block"> 又到春暖花开时节,老爸身体正在慢慢恢复,已经可以偶尔坐轮椅来画室挥毫画画。这是他每天最开心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希望爸爸能早日恢复到疫情前:重新提笔每天画画,那是他在意识稍微清醒点的时候就会念叨的事。“我还要画画”,这是支撑他生命的信念力量。</p><p class="ql-block"> 在过去三年中,老爸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体力越来越差,右眼完全失明,左眼视力也非常模糊,但哪怕一天只有20分钟的清醒时段,他都要提笔练字或绘画。他满百岁以后还画了多幅四尺整张大画。他在100岁时画的那幅款题《生命之歌》的老梅,就是他自身的写照。前中央美院资深教授现任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徐仲偶教授和中国画评论泰斗林木教授、中央美院郭红梅教授等看到我在朋友圈发的几幅老爸满百岁以后画的画,大为惊赞。徐仲偶教授说,老先生一百多岁了,还能画出如此笔力、气势和神韵的画,是前无古人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15年前,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5月下旬,老爸为第一本汶川抗震救灾书籍《众爱移山》题写了书名。今天,我要说,是“众爱助力”,帮助老爸战胜了疫魔,重新拿起画笔!</p><p class="ql-block"> 感谢我的家人、亲戚、朋友对老爸和我们的关爱、帮助!</p><p class="ql-block"> 感谢艺术界、收藏界朋友们的关心问候,特别要感谢徐仲偶先生、林木先生、郭红梅教授、许戈辉女士、黄晓林先生等的远道问候,是您们的挂念、问和祝福候使老爸和我们增强了战胜疫魔的信心和力量。(刘南平撰文并提供图片)</p> <p class="ql-block">感染奥密克戎后的刘伯骏体力稍微恢复一点就要画画</p> <p class="ql-block">102岁刘伯骏绘巨幅竹子图草稿(还需打理完善)</p> <p class="ql-block">百岁刘伯骏绘绿梅图</p> <p class="ql-block">百岁刘伯骏绘巨幅红梅图</p> <p class="ql-block">百岁刘伯骏绘红梅图《生命之歌》</p> <p class="ql-block">102岁刘伯骏绘牡丹图,用笔非常老辣抽象</p> <p class="ql-block">百岁刘伯骏绘巨幅牡丹图</p> <p class="ql-block">百岁刘伯骏绘秋荷图</p> <p class="ql-block">百岁刘伯骏绘《幻境图》</p> <p class="ql-block">百岁刘伯骏绘秋荷图</p> <p class="ql-block">101岁刘伯骏绘竹子图</p> <p class="ql-block">101岁刘伯骏绘竹子图</p> <p class="ql-block">百岁刘伯骏指墨</p> <p class="ql-block">102岁刘伯骏绘巨幅《幻境》</p> <p class="ql-block">101岁刘伯骏绘竹子图</p> <p class="ql-block">101岁刘伯骏指墨《秋》</p> <p class="ql-block">百岁刘伯骏绘巨幅《幻境》图</p> <p class="ql-block">刘伯骏百岁指墨</p> <p class="ql-block">百岁刘伯骏绘幻境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