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美食:有吃万事足

轩雅居主人

<p class="ql-block">  白岩松说,泉州,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确实,泉州是个值得去千万次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它是历史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申遗,这座城市被越来越多人看见。</p><p class="ql-block"> 那些历经百年风雨的巷弄骑楼,还存留着原汁原味的闽南风、南洋风。当你走在那些独特风格的红墙砖瓦之下,迎面而来的感受就像是穿梭在千年古城文化之中。</p><p class="ql-block"> 各种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开元寺里的僧侣,关帝庙里的高香,一切都充满对神明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泉州,一半烟火,一半人间。</p><p class="ql-block">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士族大批入泉。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饮食文化里,泉州自古有“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的美誉,泉州美食自古就十分有名,早在唐代泉州港已是我国四大商港之一,到宋元时期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人员和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中外饮食文化的交汇。泉州著名的美食有泉州肉粽、蚵仔煎、牛肉羹、面线糊、土笋冻、洪濑鸡爪等,五花八门,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美食也数不胜数,在泉州,有着让人向往的味道,藏着你一星期都吃不完的美食。</p><p class="ql-block"> 去泉州吃什么?这些特色美食,不要错过。</p><p class="ql-block"> 一碗面线糊,开启泉州人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面线糊的美味,一是汤,猪大骨、鱼虾干贝炖煮的汤,够浓够鲜;二是面线,干面线在鲜汤里煮的细细软软的;三是糊,地瓜粉勾芡,成就了一碗美味的糊。再就是面线糊的配料,可以搭配炸醋肉、卤大肠、排骨、猪腰、猪肝、卤蛋等卤煮,也可以搭配海蛎、老蛏、鱿鱼等海产品,还可以搭配油条、马蹄酥等。</p><p class="ql-block"> 醋肉是面线糊的经典搭配。醋肉的制作很简单,将猪瘦肉片得很薄,再以老醋和香料混合腌制,挂上番薯粉后入锅炸透即可。泉州醋肉,是用当地的永春香醋来腌制,永春香醋在酿造时加了芝麻,所以醋香中透着淡淡的芝麻香。</p><p class="ql-block"> 醋肉可以单吃,也可以搭配面线糊、酸辣汤、卤面、咸粥等。</p><p class="ql-block"> 在泉州,炸的食物不仅是醋肉,如用地瓜粉包着小蚝,放在模具里炸的浮粿。菜粿,是将萝卜和大米磨成浆,蒸熟后再切块炸。炸紫菜,是将紫菜和地瓜粉揉成团后炸。</p><p class="ql-block"> 润饼就是薄饼、春卷,可以包好直接吃,也可以炸了再吃。薄得如同纸张一般的饼皮,包上虾仁、蟹肉、煎蛋、鱼肉、焖熟的胡萝卜丝、豌豆等。</p><p class="ql-block"> 在泉州,牛排、牛肉羹、牛杂、牛肚、牛百叶、牛鞭、牛尾、牛舌、牛控块等贯穿泉州人的一日三餐。</p><p class="ql-block"> 其中泉州的牛排不同于西餐里的牛排,牛排是牛的排骨,是卤的,有少量的卤汤。吃牛排经典的组合当属牛排、萝卜汤、酸菜和咸饭等。</p><p class="ql-block"> 姜母鸭是闽南地区的特色美食,起源于泉州。姜母鸭的原料是姜母和鸭,原料选用红面番鸭(皮薄肉红,没有皮下脂肪),老姜切片,配着米酒一起,佐以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草果等香料。</p><p class="ql-block"> 泉州烧肉粽的馅会包上五花肉、莲子、香菇、虾米、鸡蛋等。特别之处在于吃法,“烧”在闽南语中是热乎乎的意思,也就是非趁热吃不可。吃的时候还会配上甜辣酱、花生酱和蒜蓉。</p><p class="ql-block"> 相传清末名将左宗棠在马尾建造船厂时,将福建盛产的蔗糖与花生放入松软煎饼内,味美价廉的好味道,由此诞生。</p><p class="ql-block">满煎糕是非常有代表的泉州小吃,将面粉、糖和水拌匀,浇在铁盘上烘烤。</p><p class="ql-block"> 在泉州,夏天少不了一碗四果汤,西瓜、菠萝、芋头、石花膏等,是泉州的传统甜品。其中石花膏的原材料是海边才会生长的石花菜(一种海藻)制成QQ弹弹的冻。还有哈密瓜、红豆、绿豆、银耳、仙草、椰果等配料供选择。</p><p class="ql-block"> 泉州的美食还有很多,比如作小台式小吃的主角之一的蚵仔煎,发源于泉州一带。</p><p class="ql-block">泉州人无汤不下饭,而这就少不了一碗清淡的水丸汤(水丸即鱼丸,汤底是清淡的骨汤)。</p><p class="ql-block"> 还有泉州元宵圆,甜咸两味的融合:炒熟的花生仁,混合黑芝麻研碎,再拌入白砂糖、葱头碎和猪油揉制成馅,再滚上细糯米粉。</p><p class="ql-block"> 泉州蒜蓉枝即麻花,酥脆又带着蒜香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泉州萝卜饭也叫咸饭,沙土萝卜、猪肉,加上香菇、牡蛎、虾干一起煮。</p><p class="ql-block"> 土笋冻,福建赫赫有名的“暗黑料理”。它是起源于泉州晋江安海镇的海鲜小吃。</p><p class="ql-block"> 芋头饼个头也很大不会太甜,饼干中间夹着超厚芋泥!外脆里糯 不油也不甜。外面一层薄薄的一口咬下去是听得到声音的那种酥脆!很香!很清新!完全不会像别的芋头饼油油腻腻的,一口咬下去是脆中带了夯实感,满芋泥部分也优秀!软软糯糯的不得不说芋头饼吃完一个真的很顶饱。</p><p class="ql-block"> 菜粿也称菜头粿、萝卜糕等。闽南地区的街头,即使不是过年过节,也能看到卖菜粿的小摊子。菜粿以米浆和白萝卜为主要原料,蒸制成糕,再经油炸而成。油熟过后的菜粿外酥内嫩,表皮呈金黄微焦,内心是软软的萝卜糕,没有萝卜的涩味,软软糯糯好吃。一口咬下,内馅洁白,质地柔软鲜美、软滑甘香。咀嚼咽下之后,清甜的萝卜还在嘴里回甘。这种独特的口感,使得菜粿至今依然是闽南人最喜欢的小吃之一。</p><p class="ql-block"> 拳头母是闽南语的谐音,其是用猪肉和猪肉筋做出来的风味小吃,传说这名字的由来是一两百年以前的事情了,当时的晋江捕鱼人条件十分的差,没有冰柜也没有保存食物的容器,而打鱼为生的他们也不是天天都能打到鱼,所以没有鱼吃的时候还是得老老实实吃猪肉,当他们用猪肉制作成丸子的时候,要将肉筋挑出来以免影响口感,但他们觉得肉筋好歹也是肉的一部分不能让其浪费,于是村民们奇思妙想将肉筋同猪头一起剁碎捏成团,并在里面加入香菇等辅料调味,他们给他取名为“筋头母”,但是闽南人念这个名字的时候发音像极了“拳头母”,于是久而久之这道菜就被叫做“拳头母”而流传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洪濑鸡爪选材十分讲究,每个鸡爪必须个个白嫩,不能有一点黑茧子,这道看似平凡的小吃,背后却有一套严谨的制作工艺,配以几十种天然的名贵中草药材精心卤制而成,卤好的鸡爪色泽金黄,香味浓郁,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最初是由于洪濑镇的卤味鸡爪而出名,而如今的洪濑鸡爪则是泉州人对洪濑卤味的统称,包括卤鸡爪、卤猪耳、卤鸭舌、卤鸭肠等十多种卤味。</p><p class="ql-block"> 安海捆蹄是选用带蹄的猪前脚,加上精选猪肉,配上高粱酒、香料等佐料,慢火蒸熟而成。食用时用刀切成薄片,其肉馅拘成各种花纹图案,置于餐盘中甚美观,其味道香醇,无油腻,常与“土笋冻”一起作为拼盘小菜。</p><p class="ql-block"> 田螺肉碗糕是泉州著名糕点之一,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碗糕外表光滑,又软又有韧性,碗糕中夹心的肉仁看上去很像田螺肉,所以大家都叫它田螺肉碗糕。肉碗糕需要经过“发”,也就是发酵,蒸的时候碗糕四周绽开,又叫做笑,所以在泉州地区吃肉碗糕就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九重粿是把晚稻米磨成米浆,加入食用黄色素、红板糖一起蒸制而成。吃的时候切成三角形状,蘸着酱油、老酒、葱头油等调制成的佐料一起食用,外形十分美观,而且细嫩爽口,颇有特色。</p><p class="ql-block"> 泉州卤鸭之所以是卤鸭中的精品,其原因跟它的选材和制作工序有关。泉州卤鸭是选用3 斤左右的嫩鸭,放入卤汤中烹煮,然后再用独特的秘制配方制成的卤料包,进行长时间的熬煮而成。正宗的成品卤鸭只有1 斤左右,色泽金黄透红,润滑多汁,吃起来香味入骨,口齿留香,是泉州人探亲访友必备的赠品。</p><p class="ql-block"> 泉州早在唐代就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到宋元时期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人员和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中外饮食文化的交汇,历代闽南厨师都善于利用丰富的物产烹饪别有风味的菜肴。异国饮食文化,与本土和中原饮食文化交融汇合,使泉州美食呈现开放融合的多元色彩。异邦咖喱和沙茶的香辛,与本土胡椒和辣椒的麻辣巧妙地融入绵密柔滑的特色汤汁中,熨贴着人们的舌尖心头。</p><p class="ql-block"> 这些美味的菜肴,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演变,形成了现在我们熟悉的“泉州味道”!</p><p class="ql-block"> 泉州味道蕴含着浓郁的古早味道。东南滨海以及晋江沿岸大自然馈赠的丰饶物产,揉合古越族人的朴实和“衣冠南渡”魏晋士族带来的风雅,形成了泉州美食的“古早”基调,虽然晋人南迁已成如烟往事,但其烙印却深刻在泉州人的味蕾上,生活早“四季温暖如春”的温陵故地的老泉州人至今仍然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中原烹饪技法,固守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士族饮食情趣。</p><p class="ql-block"> 泉州是一座极具“烟火气”的城市。无论是穿行于历史悠久、古迹棋布的旧街深巷,抑或漫步在高楼林立、灯火通明的时尚新区,您都会与诱人的泉州美食撞个满怀。无论是饱学之士抑或黄口小儿,寒暄问候都一样是“食未”?无论是久坐长谈抑或匆匆一晤,总之“讲长讲短”还是要“讲食煞尾”(以吃的话题结尾)。泉州人“重吃”,食材选用十分讲究,汇集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可谓兼容并蓄,山海通吃;泉州人“爱吃”,对家乡滋味有着刻骨的钟爱和无上的自豪;泉州人“懂吃”,既恪守古早味又博采他山石,蒸煮卤焖炖煎炸各种手工技艺游刃有余,形成泉州美食的独特风格。</p><p class="ql-block"> 作为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传统、恋旧、迷信的泉州人,为这座魔幻又现实的城市保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和庙宇,还有让人久久无法忘怀的美食。</p><p class="ql-block"> 闽南有句俗话“吃饭皇帝大”,意思是,吃饭是老百姓至高无上的头等大事。这句民谚,不只是闽南人对日常生活的感慨,更是体现闽南地区社会生活和风土民情的经典格言。因为有了吃,才催生了泉州琳琅满目的风味美食,才诞生了泉州绚丽多彩的饮食文化,才吸引着五洲四海的饕客们纷至沓来。</p><p class="ql-block"> 泉州美食不乏大菜和名菜,但名扬四海的却是面线糊、烧肉粽、猪血汤、牛肉羹这些信手拈来的市井小吃,或许对辛苦拼搏惯了的泉州人来说,只有走进田间地头的食物,才能真正留在他们的舌尖心头;只有弥漫炊烟气息的食物,才能真正唤起他们对生命和生活的珍视和热爱。</p><p class="ql-block"> 泉州地处沿海,曲折的海岸线和广阔起伏的山林,让泉州人能够发现更多大自然的美味。最大程度激活鲜味,是泉州人对于美食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千年的海丝起点,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海鲜美食,也向世界展示了福建最传统原始的风土人情。约上三五好友穿梭古老泉州,推杯换盏间释放久违的温情。</p><p class="ql-block"> “汝食未?”这句汉唐韵味十足的问句,是泉州人见面最常用的寒暄语。自古以来,食在泉州人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泉州美食既有魏晋时期士大夫“衣冠南渡”带来的细腻精致,也有宋元时期阿拉伯人携来的异域风味,还有南传佛徒带来的简洁素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和迥异的饮食方式,都在这里不断碰撞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泉州美食。</p><p class="ql-block"> 泉州人重吃、爱吃也懂吃,“半城烟火半城仙”里的烟火,除了多元宗教寺庙里弥漫的香火,还有街巷、灶间的袅袅炊烟。</p><p class="ql-block">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闽南菜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是闽南菜的发祥地、也是闽南菜的代表。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兼容中外饮食文化的精华,使得泉州菜在烹饪上形成了鲜明的特征:刀工严谨,入趣菜中;汤菜居多,滋味清鲜;调味奇异,甘美芳香,烹调技艺也十分多元。泉州菜以巧烹海鲜佳肴见长,其烹调激发以蒸、炒、煎、炸、焖、炖、煮为重,菜肴制作在色、香、味、形兼顾的前提下,以“味”为本,具有清淡、鲜美、爽嫩的风味特色。</p><p class="ql-block"> 许许多多泉州的美食,俘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征服了一个又一个渴望的味蕾。</p><p class="ql-block"> 泉州的人间烟火味历经千百年,传承了寻常百姓家的浪漫,更将人生百味糅合入美食之中,有滋有味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