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石林游记

人生五事

<p class="ql-block">  3月10日</p><p class="ql-block">早晨7:30昨日约好的高师傅到达酒店,接我们前往黄河石林景区,开始大西北的首日游。</p> <p class="ql-block">白银人口近30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铜、铅、锌、银、金。城区不大,基本没有早高峰,京拉线穿过城区。三月初寒气逼人,春寒料峭,窗外蒙蒙的灰白色,司机说有浮尘。泥灰色的土包起起伏伏,一些山体开着约一米宽,不足两米高的洞口,有的成长方形,有的不规则,有的成拱形,高师傅说,那是早些年开采金矿留下的,而今不再允许私人采矿。从京拉线拐至石林路,视线越来越开阔,茫茫的黄土地延向远方,黄土紧密,没有水渠,没有村庄农舍。路面平稳,旁边划出一米余宽的路面作为自行车赛道。</p> <p class="ql-block">汽车继续前行上省道S217,远远的看见有几栋钢结构的房屋,滑雪的赛道绵延而下。高师傅介绍这是国家滑雪队训练基地,严冬过后,滑雪场的积雪已经融化。旅游的旺季还没来,到6至10月份,这里是花的海洋,都是外地运过来的短周期草本花类。基地开放,滑雪爱好者蜂至沓来。冬宿夏繁,初春的黄土地依然布满沧桑的褶皱,等待着一年中最好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汽车奔驰在西北高原,公路似带把起伏的土地划为左右两侧,路两侧有些许较大的风蚀柱孤零零的立着,向前眺望,不远处是群山万仞。汽车穿过隘口,石林景区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景区入口开始换乘景区巴士。大巴载着我们进入核心景区饮马沟。山路越来越陡,左侧的山,墙似的固若金汤,久经风蚀,透着任凭风吹日晒的黝黑肌肤色。放眼右边是高山峨峨,深不可测。</p> <p class="ql-block">白云之巅,水悠悠,隐隐遥山无尽头。黄河从雪山走来,咆哮万里,惊天亘地到达海拔两千余米的景泰县,她像巨龙一路高歌像东蜿蜒。她一路奔腾孕育了中华文化,黄河水如乳汁,哺乳着中华大地,黄河的威名浸入我们的血液,流动着民族自豪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汽车绕过二十二道弯,日光穿过灰白的天幕,洒在幽静温柔的河面;照在层层突出的侧峰山崖,如竖立翻开的书卷,一封一封,巍峨屹立,挺拔矗于天地之间。石林拔地而起,没有灼灼生机,百万年前流水划过的一道道痕迹清晰,诉说沧海桑田的变迁;风蚀吻过的圈痕,螺旋而上,诉说着历史。山体的小草还是枯萎的黑色,错落的点缀在山尖,平铺、描摹。高的山体中段折射着日光的白,矮的山体一丛丛簇拥着,融入天地间的蓝,映入我眼前的是山水国画。她没有油画的美艳,但简练不失清雅;她厚重又不失流动的气韵;她没有繁多颜色的热烈但不失饱经风霜的铮铮铁骨之气概。</p> <p class="ql-block">大巴停在饮马沟的入口,我们继续换乘电瓶车。饮马沟类似于峡谷,没有水,泥沙路面宽约六米,缠缠绕绕延向石林深处。两边是高约80-200米的突兀的石林,成片的石㡢从沟崖壁突出,如擎天支柱耸入云霄。</p> <p class="ql-block">独立的石柱姿态各异,有并蒂的,有正立的,有侧立的,有如洪钟的,有的险峻,有的千仓百孔,鬼斧神工,造化神奇。抬头只见蓝天,仿佛置身于千与千寻魔幻的世界,探寻着世外桃源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电瓶车停在饮马沟尾,攀四十余分钟的景观栈道登上景观台,沟壑纵横,曾经的漩涡激流退却,山舞如蛇,原驰如象,重峦跌宕无边无际,人在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魔力不可抗拒,大自然伟岸雄奇,置身于这样的大自然中,我们只是顺应自然改造自然。附:白银美食:担子面、羊角蜜瓜、修氏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