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游记(二)

赵永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早餐后,我们一行返回酒店,则光的同学吴宪赶来酒店看望,听则光兄说过,吴宪先生是在武汉做生意的老板,人看上去也很实在。异地重逢,一番寒暄,吴宪先生还要专程陪同我们一块游览武汉,中午还要请我们四个人吃饭。第一次见面,就这么讲究,用北京话讲那叫“够意思”,认识时间虽说较短,但早已没有了陌生感,客随主便。既然是则光的同学,自然就少不必要的客情,感激不尽的同时,真希望则光兄这样的同学、朋友再多一点,到哪都能行个方便,似乎这样的奢求有点过分,厚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走出酒店几百米远,就是武汉著名景点黄鹤楼,顺道路过武汉民国时期的著名景点:鄂军都督府旧址看一看。根据记载,鄂军都督府是武昌起义成功后,又称辛亥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西元1911年10月11日于湖北武昌成立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既是中华民国第一个省级军政府,实际上扮演了中华民国军政府的角色。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只是很可惜,不知什么原因,鄂军都督府临时关闭,周围拉了好几道隔离线,还有穿着统一制服管理人员,职守在都督府大门外。出乎意料之外,没法进入室内参观,不得不说有些遺憾,总得找工作人员问个明白。我们没有顾忌阻拦的区域限制,径直走到孙中山先生的塑像前,就想先拍个照给自己留个记载。结果,工作人员过来不让我们拍照。嘿,好生奇怪,展馆内外大门紧闭,不让参观,我们只能接受客观存在,大门之外的区域属于公共环境,大众资源,随意设卡阻拦毫无道理可言,更何况远道而来,受到这样对待,真是不应该。依仗则光、吴宪二位所具备能言善辩的口才,白话能给你讲成故事,叙述结合历史典故,聊起来都能够指点江山,说能旁征博引激扬文字,舌战群儒都会机智应对,侃侃而谈,凛然从容。一旦遭遇到突发问题,常常搞得对手无言以对,进退两难,事态虽不大,俨然要把道理讲明白,关键的时刻还是现场领导把问题处置在萌芽状态,得以圆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此次南下出行,武汉是我们游玩的第一站,虽说第一站没有达到随心所欲的预期,但是经过努力争取,还是收获了一个不错的结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当我们渐渐接近黄鹤楼的旅游环境,仿佛一步步拉近我们和古代诗人的思想距离,想深度了解唐代诗人崔颢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如果给中国近五万首唐诗做个排行榜,《黄鹤楼》这首诗则是排名第一。身临其境去领会诗人登上黄鹤楼的所见、所思、所想,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登上黄鹤楼,游目骋怀,诗人看到了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林木和长势茂盛的芳草,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再读“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很难想象唐代诗人崔颢所表达出人去楼空的那种寒愁,而今,空楼不在,每天都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商业经营所替代。白云千载诗依旧,汉江高耸黄鹤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登上楼顶,俯瞰城市风貌,长江、公路、大桥,一览众山小。顿有君临天下,纵横捭阖的狂热抒怀,挥毫泼墨,指点江山,唐诗三百,宋词惊艳。何曾想到提笔忘字,一句诗情画意都未能抒写出来,放才知道才疏学浅,伤悲已晚。最后,还是让唐朝诗人李白同志先人居上,历史转瞬之间跨越了上下五千,相距甚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意境的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充分展现了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卷。此诗虽然以黄鹤楼为主线的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辞美而不浮。老友辞别,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唯见长江天际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诗意明楼仿佛随着江面上的微风渐行渐远,诗人的意境成就了一座恢宏的古迹,而一座恢宏的古塔却凝刻着诗人的浪漫,地域名胜,恰似白云千载空悠悠。唯美的结合,异曲同工的精彩,相得益彰,堪称完美,诗人佳作的流芳典故,久负盛名的历史传说,每每诵读,总是令人津津乐道意犹未尽。离别的场景也渲染着自己的感受,免不了一步三回头,缓缓地向着江岸行走。因为,我们还有下一站的邀请,不是下扬州,而是去武汉沿江大道的满旗楼,吃北京风味的涮羊肉,真有一番滋味待品评。考虑到吃涮羊肉比较符合二哥的胃口,我的想法就不会有什么疑议了,凡事都要讲究以民族习惯为重,何况是自家兄弟,多一些尊敬,也是朋友间必备的德行。出门在外,一路开车南下很辛苦,能遇到可口的食物,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份馈赠。其实,吃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和什么人在一块吃,这个环节不能忽视。吴宪同学和则光兄在武汉重逢,新朋老友的异地相聚,总会多一笔浓墨重彩的仪式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跋山涉水步履艰,登上轮渡江对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沿江大道游海关,西式建筑百年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旗满楼餐铜锅涮,水饺羊肉味道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户部街:又称户部巷。民间有“早尝户部巷,宵夜吉庆街”之说,主要由特色小吃群、文化长廊、戏台等建筑组成,是老武汉形象的缩影。在路经户部街的时候,吴宪同学的生意伙伴打来电话,说是请我们一行吃晚饭,我好生纳闷,大家都不认识,为何要请我们呢?有些大惑不解也的确不想参与,可听到吴宪的朋友一路打来几次电话,询问喜欢吃什么?如果一味谢绝就有点欠缺考量,拒人千里之外了,又让我有盛情难却的感受,一种温暖扑面而来,热情的武汉带给一次惊喜,意想不到的意外。事后,经吴宪同学点播,礼尚往来的武汉习俗,如果朋友的朋友来武汉做客,那么,不但武汉的朋友要请客,而且,武汉朋友的好朋友也要请客。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传说,不如说是朋友间为人的品质令人信服,值得尊敬才能收获朋友们相互的衬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