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百寺-达姆寺番外(天葬起源)

夜听秋鱼

番外:天葬起源<br>到了近代,藏族人大概有5种丧葬方式,塔葬、火葬、天葬、水葬和土葬。水葬一般用于夭折的儿童,对儿童有些地方也采取树葬的形式,水葬也有说法是对身份低下或者是孤寡者所采用的葬法。土葬通常是对强盗杀人犯或者是患传染病者采用的葬法,火葬则是达官显贵或者是得道高僧采用的葬法,极少数活佛才有权享用塔葬,剩下的大多数人是天葬。就目前掌握的资料而言,在国外其他的民族中尚未发现有天葬的情形,虽然在尼泊尔、不丹和锡金等地方也有天葬的存在,但从溯源上看,显然还是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在国内只有景颇族对幼儿才实行天葬或者弃尸于丛林中,但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另外同处于西藏高原的门巴族等人中也有行天葬的情形,估计也是受藏族的影响。<br>西藏的天葬习俗大致开始于公元11世纪,由西捷派创始人,印度著名僧人帕巴桑杰,或者翻译成当巴桑杰创建。前面说过西捷派注重在无人的深山旷野,甚至是坟茔附近做苦修,所以那个时代土葬还是一种能经常见到的丧葬方式。他们所修习的秘法叫尸陀林瑜伽,这个尸陀林修行来自印度,当时古印度可能有把尸体弃于深山老林固定地方,由虎狼分食,这也是抛弃无常肉身,布施给其他生命的的修行,而西藏除了藏南少数地方,没有密林,没有大量的猛兽,而当地大量秃鹫可充当类似的职责。于是因地制宜建立了类似的制度。<br>西捷派认为苦修这种修法可以悟出般若性空的道理,从而灭息一切苦恼及其根源,停止生死轮转。人的苦恼来自于欲望,执念为了彻底断除我执,在生的时候根除一切嗔恨心,至于死后连那副皮囊也成了必须斩断的纠缠。肢解尸体可能是早起本教时代和吐蕃时代就已经有的。敦煌遗书中就发现了关于肢解尸身的描述,那时可能有出于防腐的考虑,也可能有便于神明飞升的考虑。不过到了西捷派的时代,这种对于肉身最大限度的割裂碎石是出于对肉身最彻底的寂灭考量,让死者能尽快走出对世间的留恋,也是告诫生者现实世界的无我性空的本质。同时认为吃了尸体鸟类向空中飞行有利于灵魂飞升,同时布施自己的身体也是很大的功德。<br>但也有学者认为天葬这种丧葬形式是由直贡噶举所创立的。公元1179年直贡噶举,在墨竹功卡县建造了直贡梯寺,并在当时推行和完善了天葬制度。这种说法最大的可能就是直贡梯寺建有全西藏最大最著名的天葬台,与龙树大师开辟的印度天葬台齐名。不过从时间上看,直贡梯寺建立的年代比西捷派晚了不少,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直贡噶举极大的推广了天葬制度。1240年元朝的多达那波率军第一次进西藏的时,他给朝廷的汇报中说,直贡噶举的地位最为尊贵,所以直供噶举对于天葬的推广可能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无论如何,虽然不能确认天葬制度在西藏是何时起源的,但是到了元朝统治西藏时期,天葬制度在西藏已经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逐渐成了藏族地区最常见的丧葬方式了。<br>逝者过世后,家人会请来咒师或者喇嘛算定天葬吉祥日。进行天葬前几天遗体会装在木箱子里被送到寺庙里,一般放在大经堂外面的广场上,每天由僧人念经回向,直到天葬当天。星期日是黑道不能举行葬礼,否则灵魂无法转世。天葬的仪式一般在黎明时刻举行(但笔者在色达五明佛学院和亚青遇到过中午举行的天葬)。<br>装遗体木箱由2人或者4人抬着,也有用摩托车或越野车送上天葬场。解开裹尸布之后,尸体要被拉直摊平,保持俯卧,头发拴在一块马鞍大小的条石上,天葬师要先念经,助手则在天葬台的周围烧松枝,不时还要在上面添些糌粑,青烟袅袅,升上天际,秃鹫看到信号就会聚拢在周围的岩石上,时辰一到,天葬师就开始肢解尸体,然后秃鹫会过来吞食,先吃大块的,大块吃光后,天葬师再用锤子把骨头敲碎,拌上糌粑,再由秃鹫吃第二轮。尸体如果被神鹰吃得一点不剩,亲属便非常庆幸,这是灵魂进入三善趣的征兆。反之如果秃鹫不吞食尸体或者不把尸体吃完,亲属就非常难过,甚至痛哭流涕,觉得他罪孽深重,灵魂将坠入地狱。<br>天葬的时候,死者的父母、妻子和儿女等直系亲属是不能同往的。同时家人还会请画师画一幅佛像,或者塑一尊菩萨,希望护送死者转世投胎。在在佛像前摆放酥油灯,护佑死者这段时间不至于孤单和迷失方向。<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