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练课堂积跬步,拔节成长正当时---中山实验学校小学部高效课堂展示课纪实(数学篇)

滦州市中山实验学校小学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尺讲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承载着我们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书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属于,你,我,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属于我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课堂教学展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分享研讨,被感动,被采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让文字记录下我们坚实的步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题记</p> <p class="ql-block">  忽尔春风,岁月向荣,万物至此皆生长。</p><p class="ql-block">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促进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营造良好教研氛围的关键。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中山小学部在杨校长、才主任的统筹部署下,3月28日开始,22-23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教师展示课活动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  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收获着点点滴滴的感动。有那么多熟悉的身影,让我们切身感受着团队的力量。我们有幸成长在这样的集体:杨校长、才主任深入一线,下沉课堂;年级主任、学科主任,有效组织,细致指导;一群脚踏实地的同事,力争上游,追求卓越。</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学生自主地学,个性化地学,创造性地学;教师变通地教,有智慧地教,有灵性地教。教和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师的“以学定教”体现在关键处的专业引领上,课堂中弥散着质疑、发现与生长的气息,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p> <p class="ql-block">  领导、老师们走进教室,深入课堂,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维度听课。</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听课老师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考他们的环节设计、课堂呈现、师生对话、老师的点拨、引导以及课堂上机智的应变;观察学生的倾听习惯、自主独学,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语言表达;思考如果自己面对这样的场景,会做出怎样的处理,怎样的方法更具实效性。</p> 课堂实践展风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一年级</b></p> <p class="ql-block">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吴敬伟、臧奕和解美娜</p><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课堂教学紧扣目标,让孩子们经历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吴敬伟老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提升;解美娜老师把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发挥学生最大潜能;臧奕老师采用闯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中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王晓颖、王添和付爱莲</p><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利用摆小棒直观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王晓颖老师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在探究环节,鼓励孩子们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大胆展示自己的想法;付爱莲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由具体到抽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王添老师把课堂尽可能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大方展示,大胆表达!</p> <p class="ql-block">课题:《两位数加整十数》</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裴冬梅、冯建嘉和沙玉玲</p><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由复习引出课题,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裴冬梅老师在摆小棒活动中引领孩子们独立思考,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探究出多种算法,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冯建嘉老师注重培养能力,课堂上,小老师展示大声、大方、大胆,语言表达完整;沙玉玲老师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杨建红、苏琪和韩志茹</p><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让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操作经历和体验中思考,使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探究。杨建红老师在探究环节鼓励孩子们尝试多种算法,并大胆展示,争做小讲师;苏琪老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韩志茹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展示,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二年级</b></p> <p class="ql-block">课题:《千克和克》</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周阳</p><p class="ql-block"> 周阳老师以游戏方式引入,学生兴趣盎然。对于克与千克的认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学生的具身体验。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方法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循序渐进地突破了重难点。课堂上,用盘称测量1克与1千克,插入的微课省时高效,同时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1克与1千克的标准。</p> <p class="ql-block">课题:《数位的认识和数的读写》</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薛彬、郭新雨</p><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通过数小正方体和拨计数器的活动,使学生认识个,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知道数位顺序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结合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来学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促进了知识的有效迁移。薛彬老师的课堂学生习惯培养到位,运用小口令随时调整学生课堂注意力。</p> <p class="ql-block">课题:《用算盘表示数》</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唐海玲、孙蕊</p><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同课异构,唐海玲老师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活动导入新课,介绍算盘的发展史,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孙蕊老师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提取重要信息的方式认识了算盘的种类和各部分名称,用算盘表示数,老师设计拨珠活动,突出了教学重点。</p> <p class="ql-block">课题:《10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刘红丽、张浩楠和郭佳</p><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通过复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进而进行知识的迁移,推导出1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效果良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三年级</b></p> <p class="ql-block">课题:《认识千米》</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王娜、于子琦</p><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设计多层次的体验活动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了1千米的量感体验。</p><p class="ql-block"> 习题设计,凸显实践,在认识千米之后,把厘米、分米、毫米和千米融合在一个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应用。</p> <p class="ql-block">课题:《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刘艳玲、秦媛和刘金燕</p><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同课异构,她们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课堂上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刘艳玲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刘金燕老师从生活情境入手,讲解细致,通俗易懂;秦媛老师注重学生小组培训,学生展示思路清晰,引发学生深度思考。</p> <p class="ql-block">课题:《认识小数》</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邸永刚、张丽君和王蕊</p><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同课异构,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与学生已有的经验链接,自然引入新课教学。自主探究部分,老师们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尝试,分享、交流、展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练习层层递进,深化知识应用。</p> <p class="ql-block">课题:《长度与小数》</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李丹、徐柳</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两位老师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突破教学的难点,使学生掌握了物品长度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方法,同时理解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四年级</b></p> <p class="ql-block">课题:《三角形的分类》</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周洁、邢建营</p><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让学生课前准备学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三角形进行分类。周洁老师引导学生自主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环环相扣,由易到难,更好突破了重难点,发展了学生的能力;邢建营老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 、交流、总结,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给她们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知识掌握更加扎实。</p> <p class="ql-block">课题:《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夏丽英、张玥和贾凤爱</p><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同讲一节课,却各具特色。夏丽英老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随时关注学生上课状态,及时点评加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张玥老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学生乐于思考,参与度高;贾凤爱老师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上敢于放手,给学生时间思考、展示、交流。</p> <p class="ql-block">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杜莹、张孟雪</p><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课前积极教研,互相沟通 ,同课同构,二次备课又加入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教学设计合理,环节紧凑。杜莹老师课上关注学生表达习惯的养成,注意利用小组合作突破重难点;张孟雪老师利用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五年级</b></p> <p class="ql-block">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张素艳、刘洋和王敬辉</p><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观察、思考、归纳、梳理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张素艳老师教学重难点把握到位,调控能力强,注重学生的数学思考;刘洋老师教态自然,语言简练,特别是引导学生根据面、棱、顶点的特点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包含关系;王敬辉老师沉稳老练,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观点。</p> <p class="ql-block">课题:《解决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欧阳彩丽、刘爽、李蕾</p><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从生活情境引入新课教学,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欧阳彩丽老师引导探索粉刷教室面积,给足学生时间思考,借助小组群学答疑解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刘爽老师引导学生实地观察所在教室的粉刷情况,更加直观地理解粉刷教室需要粉刷哪几个面,在解决实际问题方法总结时,引导学生对比多种方法进行优化;李蕾老师的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小组群学,展示交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王嘉阳、刘丽霞和孙美婷</p><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同课异构,各有各的特点。王嘉阳老师教学环节设计合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总结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刘丽霞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小组交流统一答案,分享方法;孙美婷老师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从而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p> 研讨交流促提升 <p class="ql-block">一年级评课研讨</p><p class="ql-block">参加人:杨校长、周红霞主任和一年级数学教师</p><p class="ql-block"> 杨校长结合课例,高屋建瓴,给予课堂指导建议:1.秉承为学生一生奠基的理念,始终关注学生习惯的培养,数学课堂把学生的素养(倾听、思考、表达)提升放在首位;2.遵循教育规律,复习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3.立足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4.数学课堂注重学生思维训练。</p> <p class="ql-block">四五年级评课研讨</p><p class="ql-block">参加人:才丽红主任、王立坤主任、马立娇主任和四五年级数学教师</p><p class="ql-block"> 结合课例,才主任深入浅出,给予课堂教学宏观指导。才主任指导建议:1.学习目标的确定要贴合学生的实际,不呈现结论性的目标;2.准确解读教材,把握重难点,了解学生知识的起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3.课堂活动为教学目标服务,突出实效性;4.注意小组的培训和小组长的培训,培训常态化,着眼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二三年级评课研讨</p><p class="ql-block">参加人:陈晓芳主任、邰伟主任、张雪松主任和二三年级数学教师</p><p class="ql-block"> 结合三年级课例,陈主任给出以下课堂教学建议:1.放到教材体系中解读教材,找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2.依据学情,以学定教,以学生的真实问题为起点;3.数学规律、结论总结避免课件上整段文字呈现,老师可以用简练的文字总结;4.课堂上,在教学重难点处、学生遇到困难时,要适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p> <p class="ql-block">  展示课结束,各组开展评课活动,领导参与其中。</p><p class="ql-block"> 评课活动由各位授课教师先进行简要反思,随后由其他老师评课。老师们结合课例深入剖析,针对课例,肯定值得学习的优点,提出中肯的建议。领导站在宏观角度,有高屋建瓴的建设性建议,也有着眼微观视角,给出可操作性的指导。在宽松和谐的对话中,将教学和研讨有效结合起来,让老师们的课堂研究走向深入。</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次展示课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展示、提升自我的平台,这不仅是磨砺,更是成长。相信老师们一定会以此为契机,在</span>学习过程中,切换专业视角,贴近学生立场;感悟专业方法,遵循教育规律;丰盈专业思想,实现身份重塑。相信小学部数学教师一定会清晰目标定位,做乐教、懂教、善教的教师,在实现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拾级而上,不断精进,在实践中实现完美蜕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花红柳绿,浸染美丽春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蓄势储能,是中山人追逐繁星的脚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星霜荏苒,散不去你踔厉奋发的斗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光而不耀,掩不住你奋楫笃行的热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耕耘课堂,又一次书写属于中山人的精彩华章</span></p>

学生

老师

课堂

授课

教师

课题

教学

展示

思考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