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春天 “语”你成长___郸城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六年级东校区常规课

实验小学

<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推进“双减”工作减量提质的落实,积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郸城县实验小学全面落实"树文化"理念,深入开展"立德树人"的各种活动,实现培养学生"让小树长成参天大树,让学生成为栋梁之才,让人人成就美好梦想"的发展愿景。根据期初行事历学校统一部署。在教务校长丁红霞的精心组织下学校开展了年级组内公开课活动。丁校长指出:抓好语文教学的每一环节,每周指定两位语文教师每人上一节研讨课。授课教师潜心研究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备课,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呈现了异彩纷呈的课堂。 </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王娟老师执教《匆匆》第一课时的课例展示,王老师以饱满的精神,甜美声音范读课文。她讲解细致,分析到位,语言生动有趣,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豆英老师执教的是《那个星期天》第二课时,她导课非常自然,用最接地气的表达引入新课,出示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并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对文章内容教学过程中,按照借助插图理解内容;比较不同体会表达方式;仿写练习学以致用的步骤让学生在观察中联想,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学会方法。并且不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p> <p class="ql-block">  王霞老师执教的是的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从课本涉及的故事内容出发,采用引导学生质疑并讨论交流所选话题。既让学生走近了鲁滨逊又能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迸生出读名著的兴趣,也收获了阅读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王秀丽老师执教的是《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写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王老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1.做到长文短教</p><p class="ql-block">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老师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 </p><p class="ql-block">2.走进李大钊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p><p class="ql-block">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王老师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李大钊是怎样的人。抓重点词句探究;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课的学习,让学生走进文本,真切体会革命精神,永远缅怀革命先烈,这不失为一次很好的爱国教育。</p> <p class="ql-block">  崔霞老师执教的是一篇略读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她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入手导入新课,营造了严肃的课堂氛围。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围绕炸暗堡这一事件展开,通过对董存瑞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了董存瑞的光辉形象。以读代讲,通过让学生读,找,悟,批注来感受英雄的高贵品质,很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p> <p class="ql-block">  教师集体听课,评课,各抒己见。评课遵循“四步曲”:上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议课、教师点评、上课教师谈收获,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发言,人人受益。</p> <p class="ql-block">  在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积极性、主动实践性和创新性。相信实验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之花会永远绽放!</p><p class="ql-block"> </p>

学生

教师

教学

执教

老师

李大钊

课堂教学

学习

王老师

董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