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收画中的故乡小镇——金刚碑

琳玲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家乡靠近嘉陵江边,有一座绿荫笼罩的小镇,它就是著名的金刚碑。它坐落于重庆市北碚区北温泉镇境内的缙云山下嘉陵江畔,这里山峦拱翠,古树参天,水流潺潺。因缙云山中有一块高6米,宽2米的天然巨石,相传唐人在巨石上题刻“金刚”二字,又因此地有一石深入嘉陵江中,人称“金刚碚”,故得名“金刚碑”,从清康熙年间兴街,已有300多年沧桑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很多的名人为躲战乱生活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前,我还是师范学校的学生时与同学们一道曾经在那里进行过写生。那时的小镇虽然都是瓦房,但不怎么破败,人来人往非常繁华。镇上的居民过着简朴宁静的生活,挑夫们将驳船上的煤炭、土陶、瓷盘、瓷碗、药罐等等生活用品一担担挑到小镇上。他们赤着脚在夏季里光着上身满头大汗吃力的忙活着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在逆光下挑夫们与挑着的担子就是一幅幅剪影画,有时看上去又像一尊尊雕塑,他们周而复始穿梭在绿荫笼罩有着的有着长长的青石板的古镇上,那印象牢牢的印在脑子里。毕业后同学们各奔东西,在近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去过那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里慢慢的衰败了,屋倒人散很多人都搬离那里到靠近城区的地方去居住了。</p> <p class="ql-block">这几年区里为了旅游重新打造金刚碑。得到消息的我们迫不及待的重新走进那里。走进古镇施工的车辆进进出出好不热闹,重新踏进古镇已是物是人非。所有的房屋支离破碎倒塌严重,好多的房屋只剩几根柱头支撑在那里。屋内杂草丛生。墙壁发霉散发着霉臭味。唯一不变的是那绿荫笼罩的幽静还有当年的味道,那些树木比当年更大更壮了。我们去画画就在工人维修过的房屋前选景。</p> <p class="ql-block">在疫情的三年多时间里,我与朋友前前后后一共去了20多次。一天天眼见那些倒闭的房屋重新修缮起来,断掉的石栏杆重新被砌起来,古老的青石板缺掉的部分重新补上去。清淤后的小河沟,清澈的泉水轻轻的流过那大小不等的卵石向嘉陵江静静的流去。在很多小院旁的墙壁上进行了作叙,介绍房屋的前世今生、主人的生活故事。古镇上曾经的工厂、名人居住地、学校所在地都进行了修缮和介绍。我们游走在其中,激情满怀的换着角度换着地点将幽静的小镇景点一一画入纸上。</p> <p class="ql-block">  在金刚碑的景点中著名的文萃楼大戏台是它的标志,有着山城特点的石板路长长的修到坡上,戏台的两边的二层木楼看台颇有民国时期的风味,雕楼画凤、飞檐斗拱让人仿佛走进了过去的时代。走入其中仿佛看到了当年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布衣小民或站或坐的听着锣鼓、嚓子伴奏下的清音和川剧。它修缮后的小楼更是为画者提供了画古代建筑的机会。你会流连忘返的去表现那带有古建筑韵味的斗拱、立柱、格子窗、大木门。</p><p class="ql-block"> 飞鹤坝也是金刚碑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它高高的屹立在坡顶上,体积很大。在木制结构的小楼内部沿着窄窄的小木梯爬上楼顶一览小镇的全貌。有些带唐朝风格的建筑随时将人带入对那个时代的想象中。在古树环抱中尤其显得幽静,对画者来说这是画金刚碑的必选之地。可以任你在纸上直线、曲线、长线、短线来回飞驰。</p><p class="ql-block"> 在金刚碑不得不提古树,那是一绝。在小镇里不计其数的参天古树由于缺少阳光又常年在潮湿环境中,加上地下水丰富土地湿润,树干颜色多为黑褐色。树干扭曲、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的树根裸露在地表上,形成一道道特有的靓丽的风景线,游人都喜欢站在那里照相。特别是外地人他们那里没有这样的树很是稀奇。</p><p class="ql-block"> 蜿蜒的石板路、灰瓦白墙的小平房也是它的一大特色,小路它一边靠小溪沟一边靠商铺、住宅,漫步在石板路上沟里潺潺流水声此起彼伏,好似一曲抒情的小调回响在耳边。与江南的房屋、小巷不同,没有那么繁华也没有翘屋檐,但蜿蜒的青石板小路是它的标配。小路在重庆的坡坡坎面前它一定是拾级而上,时隐时无。这样的特点为我们作画创造了积优的条件,在画面中有了起伏、曲回,蜿蜒而前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从小镇的入口漫步下游,见过古树、小溪、民居、商铺、小路后就来到了出口,人顿时豁然开朗,天空明艳起来。一床青绿的河水呈现在眼前——那就是嘉陵江,见到它就意味着游览金刚碑小镇结束了。回望小镇隐在树丛中的街道、小路在一片雾丛中,金刚碑就象镶嵌在缙云山山脉下的一颗绿宝石。一幅长卷的水墨丹青就是它的真实写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