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清明文化

就这样继续着

简介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p> 由来 <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后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p> 文化意思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p> 踏青 <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p> 扫墓 <p class="ql-block">  扫墓祭祖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p> 吃青团 <p class="ql-block">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古代寒食节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p> <p class="ql-block">来源:汇总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