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略研修齐聚蜀 提升素养耀同仁

茄子

<h3>2023年3月南安市第三、四批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对象跨省教学交流研修班第三小组简报</h3> <h3> 3月26上午<br>吴中林老师:《变革方式 立德树人一一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课堂教学》</h3> <h3>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正高级讲师吴中林老师吹响本次培训的号角,他为老师们作《变革方式 立德树人一一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课堂教学》的讲座。吴中林老师指出课堂教学变革式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 突破点和成长点, 只有聚焦课堂, 才能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 促进学生智慧的成长。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从&quot;以学科为中心&quot; 转向&quot;以学生为中心&quot; , 从&quot;知识技能获得&quot;转向&quot;核心素养发展&quot; ,从&quot;信息工具使用&quot;转向&quot;学习方式变革&quot; , 从&quot;单一纸笔测试&quot;转向&quot;成长综合评价&quot;,从“双基”到“核心素养”...…满满的干货,让老师们深刻了解到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和落实的具体方法。</h3> <h3> 3月26日下午<br>成都市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黄祥勇:《“双新”视野下的初中教育变革》</h3> <h3>  3月26日下午,成都市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黄祥勇为我们开了一场《“双新”视野下的初中教育变革》。黄副院长从“如何认识双新改革趋势”、“双新视野下的教育变革”、“关于双新的几点启示育思考”三个方面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让我们认识到了新高考、新中考的“新”及其挑战,信息时代,如何应对去中心化、不确定性,需要我们从课堂中落实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学会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我们的课堂需聚焦几个核心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看上去学得少、学得慢,但深入思考的方式、方法丰富了,思考力便能提高,思考力就会越来越强。学得少但学得深,学得精!教育是慢的艺术,慢慢来反而更快!</h3> <h3> 3月27日<br> 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学习研讨</h3> <h3>  3月27日上午,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跨省教学交流专项研修班进入第二天的培训,我们走入了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br>  首先,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易永伦给大家分享《新时代初中学校育人模式思考》,易校长以熵增定律为线引入,主要为我们讲解了学校发展战略的六大建设和六大思维,并对学校的熵减行动做出了具体方向。对于入职两年的新教师来说有些遥远。但是根据易校长的分享,我们新教师也可以类比于班级管理;以及从学校的发展战略出发,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br></h3> <h3>  其次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教导处主任、成都市学科带头人谢远净主任为我们分享的是《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变革》。其现实要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加关注课堂的效益,更加关注教师的成长。其重心是在教师的成长。之后为我们分享了自己设计的“四维四级”的教师成长机制,让我们对自己的成长之路更加清晰。最后讲述了教研组的重要性,我们要尽可能的利用团队的力量加快自身的成长。</h3> <h3>  3月27日下午,我们在树德实验中学分组听取了各学科名师的优质示范课。<br>  数学组王芝芳老师执教的九年级复习课《与圆有关的线段计算(1)》从一道圆的考试题入手,结合初中所学的各种数学知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剖析,及时归纳解题思路和方法。<br>  曾升老师的九年级专题课巜特定条件下的图形旋转》借助几何画板向学生展示图形旋转建立几何直观,对"特定条件"进行丰富联想,通过想象、观察、探究、动手等活动,积累解题经验。</h3> <h3>  物理组代洁老师执教《连通器》,用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连通器特点;连通器应用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课程理念。</h3> <h3>  生物组梁爽老师执教七年级上册《尿液的形成》,利用多媒体技术与模型,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何徳明老师从如何打造一支“团结、互助、坚韧、奉献”的生物教师团队为引,给大家分享了学校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先进理念。</h3> <h3> 3月28日<br> 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学习研讨</h3> <h3>  2023年3月28日上午,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跨省教学交流专项研修班进入第三天的培训,初中班怀着强烈的沟通、交流与学习的目的来到了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br>  首先,石室联合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鹏给大家进行——《四轮驱动 助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教学工作汇报,从三举措、三行动、三步走、三模式四个方面出发,介绍了学校如何营造学术氛围、加速课程升级、推进课堂建设、确保工作质量,深刻感受到了该校优秀的管理模式并且也看到了良好的成效。</h3> <h3>  其次,教学服务与课程中心文华主任进行了学校特色项目专题报告《石室联合中学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从如何思考与如何做两个方面进行分享,学校做到做优培养的土壤、做强卓越的载体、筑牢成长的基石、做精思维的养料,并且全方位向研修班学员展示了学校的成果。</h3> <h3>  最后,由学生发展中心罗敏主任对学校特色项目进行了专题汇报——《融合育心 定制幸福成长》,全面展示了石室中学学生成长指导站工作的成功。</h3> <h3>  经过上午与三位校领导老师的交流与学习,不经感叹学校成功背后每一位老师的付出,这种对待教育的热情和较为先进的管理是值得我们反复研究学习的。</h3> <h3>  “要埋头走路,更要抬头看路”,在教学的漫漫长途中,想要达到心中理想的境地,一定离不开学习,2023年3月28日下午,我们进入石室联合中学各个班级分学科听课。<br>  数学岳迎春老师上的内容是八年级第六章第二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二课时,课上岳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用亲切鼓励的教学方式,采取小组交流与合作交流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开展课题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很有助力。</h3> <h3>  物理刘馨老师的大气压强课准备充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效率高,实验很具有代表性。</h3> <h3>  生物赵静嵘老师《血管》这堂课问题导向明确,启发式教学与直观教学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问题串紧扣教学重点,教学媒体运用娴熟,驾驭课堂能力强,特别是针对教学难点(3种血管的区别),结合显微镜视野下的真实情境,指导学生观察总结,建构核心概念,教学效果好。同时课堂上利用分组积分竞赛,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h3> <h3> 3月29日上午<br>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深耕课堂 数据导航 构建教育新生态》</h3> <h3>  3月29日上午,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开设讲座《深耕课堂 数据导航 构建教育新生态》,他指出全国“新基建”所带来的“数智力量”,正推动着教育在各个维度快速发展。以数据流动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将变革教学环境、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构建教育新生态。同时罗院长根据实例,通过平板教学案例,生动的向我们讲解了,如何收集学生数据,分析数据,用数据导航,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br>  罗院长的演讲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师作为孩子们的人生成长导师,我们的任务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让孩子们实现:充分地享受成长,充分地展现潜质,充分地张扬个性。</h3> <h3> 3月29日下午<br>曾静老师:《关于初中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h3> <h3>  “学生是水,老师是挖水渠的人,希望我们做好挖渠人,面向更好的未来。”这句话是来自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物理教师曾静。3月29日下午,我们聆听了曾静老师带来的讲座《关于初中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br>  讲座开始曾静老师抛出问题“我们的课程希望让学生留下什么呢?”,并利用华为难题揭榜“火花奖”事件和华为宣传片指出我们要重视基础教育,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在整场讲座中让我收获和感悟颇多的就是曾静老师对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联系的看法,她总结为一句话:“输出倒逼输入”。<br>  她认为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才是学习的源泉,也是评价学生的关键。因次她介绍了在物理学科作业设计方向上所做的应用探究类、综合实践类、学科融合类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布置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利用剪辑方法将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和成果记录下来。同时也重视跨学科间的联系,例如物理与化学的碰撞融合案例:水果电池、物理与生物的碰撞融合案例:解密人体杠杆等。</h3> <h3> 3月30日<br> 成都市泡桐树中学学习研讨</h3> <h3>  初春有暖阳,求索在路上。3月30日,我们来到成都市泡桐树中学学习参观,负责教育教学的副校长陈斌老师为我们带来题为《校园课堂的新变革》的讲座。<br>  陈斌副校长以“别样泡中”开头为我们介绍了泡桐树中学的特色,指明泡桐树中学是一所致力于综合改革的学校。<br>  这一特色在课程系统中极为突出。泡桐树中学开设160余门课程。这些课程基于国家课程进行本土化,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课程化,因此,除了中考统考科目外有许多艺术、信息、职业规划等特色课程可供学生选择,而泡桐树中学的办学理念——选择带来责任,也在课程的选择和学习中得到更好的诠释。而学生在多选择性的课程中得以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为自己,在课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成为有学业、有个性、有内涵、有眼界的中国君子和世界公民。<br>  学校变革的核心不仅仅在于课程,也体现在教师分配。课程的多样性使得泡桐树中学实行走班制教学,不再具有传统的行政班,教师和教室形成“绑定”,因此不设班主任职位,将学生工作分为多个项目,教师成为项目导师,依据教师课时工作量进行项目的分配。<br>  在课程落实方面,泡桐树中学也对传统评价系统进行优化。包括重视过程性评价,将每日情况进行周次汇总,日常评价占40%,期末评价占60%。实行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切实感受学校变革在行动,形成家校合力,共促未来发展。<br>  陈斌副校长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与现有教育形式不尽相同的另一种形式,给学生更多选择,让他们进行自我塑造,自我探究,自我成就。正如他所说,有选择就会有思考,就会寻找方法。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化得到发展,形成素养,助力学生幸福成长。</h3> <h3>  时光匆匆,转眼就来到了培训的最后一天下午。来自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跨省教学交流专项研修班在成都市泡桐树中学听取了物化生数学四个学科的骨干教师开展的示范课。<br>  不仅走进课堂,还和授课教师互动交流,在增进彼此友谊的同时还得到了更大的进步,相信老师们一定会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尽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h3> <h3>  经过五天的培训学习,我们面前犹如打开了一扇窗子。透过这扇窗子,确实有天地辽阔、耳目一新的感觉。体会到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和人类思想的提高,认识到知识的更新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次培训可谓满载而归,不枉此行!</h3> <h3>期间,特别荣幸课间深度参访学习全国名校——成都七中,校长及主任热情接待并全程陪同参访介绍,让我们内心无比温暖。一行人参访了教学楼(各个“书院”)、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地、博雅楼、校园文化建设、校史馆等等,感受了老牌名校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走在校园里,我们听到了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看到了课间多样化的表演和有序的秩序。在成都七中师生的一言一行及日常宿舍管理等细节处我们感受到了名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同时,与校长零距离面对面深入交流,深深感受校长浓厚的教育情怀及管理者对学校的用心、用情、用功、用诚!大家不仅大大开阔了教育视野,还汲取了全新的教育管理思路,收获颇丰。</h3> <h3>—————————————————————————<br> 听课、学习</h3>

学生

老师

中学

教学

成都市

课程

教育

教师

课堂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