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亲密关系 助力家校共育——徐州市金龙湖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站研修班第二次课程

徐州市金龙湖小学

<p class="ql-block">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为进一步做好家庭教育助力孩子成长,<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上节课程的基础上,</span>2023年3月30日下午,徐州市金龙湖小学联合徐州市慧爱青少年发展指导中心建成家庭教育指导站,并举办了第二期教师培训。慧爱青少年发展指导中心华莉老师、德育处邹萍主任和家庭教育指导站成员共同参加培训。</p> 两分钟闪电分享 <p class="ql-block">  “两分钟闪电分享”中,老师们发言不断。李倩倩老师关于如何提高孩子内驱力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大家思考;姬玉妍老师结合自己的班级谈了上期培训后的收获和感想;王启雪老师借助班级里鲜活事例谈问题,由一个在延时课发生的故事谈了收获和感受。大家互相交流、借鉴,共同促进家校合作和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p> 第二课—个体认知 <p class="ql-block">  本次课程由慧爱青少年指导中心的华莉老师担任主讲。华老师从六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个体优化。</p><p class="ql-block"> 一是生理基础不同,强调关系起源于生理基础,还会受教育和经历的影响,遗传因素尤为重要。而在任何关系的互动中,孩子的生理基础也时刻在影响着个人的优化。生理基础又包含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语言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不用智能又决定着儿童发展的不同方向。老师们结合自己班级孩子特点,回忆了印象最深刻孩子的倾向智能。</p> <p class="ql-block">  二是母亲不同,不用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不同,孩子将来的发展也相应受到影响。其中,母亲的特点、母乳的喂养时间、母亲对自己的态度、母亲的状态对儿童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做到平等,倾听,理解,共情,分享的母亲,不断在调整和儿童的互动方式,认同新的感受,慢慢就调整了自我评价,同时重视孩子成就感的获得,长期坚持,能优化个体认知。</p> <p class="ql-block">  三是父母关系不同,母亲对父亲的态度、父亲对母亲的态度、父母亲互动情况、父母亲的关系情况都影响着个体认知。父母之间是恩爱、尊重还是冷漠、责骂亦或是和谐、友善,都影响着儿童对生活的认知,从而影响个体认知。</p> <p class="ql-block">  四是学校的体验不同。同学友好情况、老师友好情况、学习成绩状况、学校才艺情况、对学校的综合感受情况,都影响着儿童的个体认知。华老师以学习成绩状态为例,细致分析了一个成绩长期优等与一个长期较低等的儿童,在校园生活中的不同体验,并以此为例,印证了学校体验不同影响着儿童的个体认知。</p> <p class="ql-block">  五是思维模式不同,华老师以“家庭教育故事汇”的形式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暑假到了,休息了一周之后,妈妈给兰兰制定了每天的计划表。起床时间到了,妈妈耐心地把兰兰叫起来,然后监督她洗漱、吃早餐,开启新的一天…同时引发教师们思考:究竟是谁的精神在控制谁的身体。也由此证明思维模式的不同影响着个体认知。</p> <p class="ql-block">  六是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华老师在最后讲到:每个人都不一样,因为基因不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因为身体不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因为思想不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因为爸妈不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因为记忆不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各有各的理;不患人之不己知,惠不知人也。学习进步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他人,而非让他人理解自己,世界也因不同而精彩。</p> <p class="ql-block">  此次学习中,华莉老师从生理基础不同谈起,针对如何根据孩子的多元智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成就好人生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帮助成员们解决实际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会场笔尖沙沙,记录不断。最后布置</span>高效输出:今天睡觉前,讲给别人听。内化知识,更好的促进家校共育。</p> <p class="ql-block">  本次课程,在华老师的带领下将以上知识融会贯通,并结合自身班级情况分享了各自对家校共育方面亲密关系的理解。同时各位教师也提出自己对这一关系培养的困惑,华老师一一做出了解答,并对教师们的学习态度表示了肯定与赞赏。整节课程互动交流形式多样,讨论氛围热烈,各位成员受益颇丰。</p> <p class="ql-block">  我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强化家校共育核心力量,构建多元育人共同体,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发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p>

老师

家庭教育

智能

认知

孩子

一样

个体

不同

共育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