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在这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日子里,为打造生动课堂,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2023年3月30日龚健梅名师工作室部分导师及学员齐聚贵溪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开展学员第一次磨课活动,本次授课的学员为一中附属学校的卢海燕老师。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一中学附属学校浮桥分校及雷溪中小学的老师们。</p> 学员授课篇 <p class="ql-block"> 导入部分卢老师通过一个具体分数,让学生回忆分数的初步认识,为后面表示四分之一作好铺垫。</p><p class="ql-block">在第一环节中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征四分之三,通过多种方法的对比,知道可以被平均分的对象是十分广泛的,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等,从而抽象出单位“1”,为学习分数的意义做铺垫。</p> <p class="ql-block"> 第二环节通过创造分数,让学生在理解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分什么、怎么分、数什么、怎么数)之后,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感悟。通过自己的理解,水到渠成地归纳总结出分数的意义,从而揭示课题。</p>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分数单位时,从单位“1”可以是一根直条出发,通过一组追问,使学生初步感悟到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可以得到一个单位,用这个单位可以数出新的分数。接着在“数一数”中学生亲身体验,对比归纳,从而发现要得到几分之几,先要得到几分之一,然后再数出有几个这样的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从而感知“分数单位”,接着从直条抽象出数轴,建构分数,小数和整数的联系,完善学生对数的一致性的整体建构。</p> 教师交流篇 <p class="ql-block"> 课程结束之后参加活动的全体老师以学校为单位就本节课进行了评课。</p><p class="ql-block">一中附属学校本部:学生在写题时对于单位“1”的概念会时常搞混,所以在教学单位“1”时,应强调是谁的四分之三,多说一个整体。生活和旧知永远是儿童学习新知的必要基础,是生长新知的重要土壤。卢老师在后面联系分数,小数与整数的关系时,很好得贯彻了这一点。</p> <p class="ql-block"> 雷溪中小学:卢海燕老师在本节课中的三个回顾让人眼前一亮:第一个回顾是在教学完单位“1”时,回顾前面的四分之三的单位“1”分别是谁,由此巩固单位“1”的概念;第二个是教学完分数单位之后,回之前创造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分别是谁;第三个是从直条抽象到数轴这一环节中,带着学生数分数,小数和整数并回想在数的过程中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p> <p class="ql-block"> 一中附属学校浮桥分校:卢老师在课堂中,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结论。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重点知识反复强调并总结出分数的意义,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理解单位“1”这一知识点时加上找一找问题中或生活中的单位“1”这一环节,是不是会有利于学生理解单位“1”这一概念。</p> 导师点拨篇 <p class="ql-block"> 张雳导师:基于“生·动”课堂的研究,在活动一中,老师提供了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让他们在分一分,涂一涂中对比相同与不同之处。但本节课对于单位“1”的教学突破还是不够,怎样从一个整体过渡到单位“1”是比较困难的。一个整体是生活语言,而单位“1”是数学语言,整体的教学过程应是从生活语言中提炼出数学语言,然后在回到生活中去。在研课的过程中“让老师学会怎么教,让学生学会怎么学”,在过程中成长。</p> <p class="ql-block"> 最后龚健梅主任总结到:非常欣慰卢老师在研课的过程中学会了取舍,合理安排了教学内容。教而不研则浅,教研、关键在于研;而研则是思考。</p> <p class="ql-block"> 我们始终相信,“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