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启新程,教研花正开——兰州市教学管理第五片区暨“一体化”办学联合体“好课分享”理化生大教研活动

东东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教与研应是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为有效促进片区教研工作的发展,整合片区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学新秀在教学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我校理化生教研组于2023年3月30日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2022-2023学年度兰州市教学管理片区暨“一体化”办学联合体“好课分享”物理学科大教研活动。</p> 好课分享《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小萌老师通过电磁炉点亮小灯泡引出本节课,赵老师让学生借助学案利用三个探究活动推动本节课,探究活动一: 利用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探究活动二: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活动三:观察发电机的结构。三个探究活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密度适中,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学生代表上台利用交互式平台展示实验结果。</p> 好课分享《牛顿第一定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丽老师用纸盒和扑克牌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快速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之后张老师又通过“鸡蛋落水”“抽纸条”等小实验引出“惯性”概念,再利用“小车骤停”“空气炮”实验和“液体溢出”视频说明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让学生上台演示“乒乓球”,体验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教师展示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让学生自然而然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p> 专家评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兰州市第十一中学教师宿万周老师和兰州市第八中学苏怀宝老师做点评。两位老师都认为两节课都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实验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课程理念,突出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核心,同时都合理的应用了信息技术。</p><p class="ql-block">《学生实验:探究一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p><p class="ql-block">(1)注重探究式教学,将教材中的 一个大探究实验分解成两个实验,原有的实验要进行一个大容量的表格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结论,对于部分学生依然具有难度;将实验分解后,先明确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再去探究电电流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层层递进 ,学生更容易理解。</p><p class="ql-block">(2)教学中更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分分享与表达,注重学生的展示。这样更好的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与应用。</p><p class="ql-block">(3)注重课程思政在物理课的落实,以三峡大坝为素材,凸显文化自信。 </p><p class="ql-block">(4)创设真实的情景突破课后习题。</p><p class="ql-block">《牛顿第一定律》</p><p class="ql-block">(1)这课演示实验精彩,实验现象观察度高,惯性概念的产生,从三个演示实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寻找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体悟惯性的存在。</p><p class="ql-block">(2)能将真实的情景迁移后再创设,将苹果与筷子模拟斧头和斧柄。实验现象直观,而且安全;两个乒乓球的实验,从实验现象挖掘问题,突出问题的导向性,让学生感受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p><p class="ql-block">(3)教学内容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中并没有涉及液体和气体的惯性,而教师在教学中能将液体和气体的惯性搬进来,一目了然,很直观。</p><p class="ql-block">(4)突出物理学史的育人价值。</p> 集体学习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片区大教研活动结束后,理化生组组织学习“三抓三促”行动中的各项工作方案,老师们积极学习,认真记录。</p> 分组备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理化生组分别开展响应集备工作,八年级物理集备力学;九年级集备一轮复习电学专题,助力学生固本强基;九年级化学集备最后两章内容,为结束新课做准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教学与教研犹如两扇翅膀,是平衡教师专业发展的经纬,可以推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p>

实验

学生

探究

教研

惯性

感应电流

片区

好课

理化生

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