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节气里的孩子——清明

花开朵

<p>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p><p>好的教育</p><p>藏在那些看不见的细节里</p><p>孩子们才是真正爱生活、会生活的人</p><p>他们往往比我们成人更能够感受周围的变化</p><p>清明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是吃鸡蛋、荡秋千、放风筝……</p><p>对于中班孩子又是怎么理解清明的呢</p><p>跟随清明的脚步</p><p>一起走进节日、节气里的孩子们</p> <p>🍃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清明是什么样的日子?</p><p>开心:放风筝的节日</p><p>小树:开心的节日</p><p>金豆:快乐的节日</p><p>潇潇:清明是捡花瓣的节日</p><p>雨杨:清明是春天的节日</p><p>睿加:吃青团的节日</p><p>牛牛:纪念逝去的人的节日</p><p>家铭:清明是踏青的节日</p><p>对于孩子们来说,对于清明的认识更多的是活动带给孩子们更多感受和理解。</p><p><br></p><p>🍃清明节,</p><p>我们可以做什么?</p><p>子君:可以碰蛋、藏蛋</p><p>萱萱:我们可以捡树叶</p><p>睿林:可以斗鸡</p><p>沐珊:可以做彩蛋</p><p>金豆:清明节可以踏青</p><p><br></p><p>🍃你们觉得,</p><p>我们的祖先是谁?</p><p>小贝:我们的祖先是古人类</p><p>星辰:我们的祖先是孔子</p><p>小树:我们的祖先是皇帝</p><p>开心:我们的祖先是天子</p><p>大盛:我们的祖先是炎帝</p><p>珺哲:我们的祖先是老人们</p><p>孩子们通过百科书的了解,找到了自己理解的答案,这应该是孩子探究寻求答案的方式,这应该是自主学习的力量。</p><p><br></p><p>🍃你想对失去的人们(英雄、亲人、祖先...)说些什么?</p><p>小贝:祝你们风平浪静的过生活</p><p>若菡:谢谢你们帮助我们创造美好生活</p><p>靖瑶:我爱你</p><p>松子:雷锋叔叔,谢谢你</p><p>柏屿:我们现在很好</p><p>小乖:谢谢你们打败坏人</p><p>浩然:辛苦你们了叔叔阿姨</p><p>诚诚:谢谢你们帮我们赶走坏人</p><p>通过孩子们的表达,他们心中的想法和对生命的理解更深刻了,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事物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p> <p>清明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p> <p>孩子们最先寻到幼儿园的百花齐放、柳树发芽、小苗苗的生长……感受生命生长的力量和大自然的气息</p> <p>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寒食节要家家禁烟吃冷食,在古时候这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象征着新希望、新生命。也有一种“感恩”的意味,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p><p>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而且 ,在这万物孕育的季节,与鸡蛋“孕育生命”之意相合,吃鸡蛋、碰鸡蛋、画五彩蛋、做五彩蛋,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之情,象征性着圆圆满满。</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4月3日</p><p class="ql-block">先把日历牌调整好</p><p class="ql-block">这一天将赋予它独特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有了前期活动的积累</p><p class="ql-block">布置节日活动的氛围当然是他们自己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各个小大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p> <p class="ql-block">绘好的彩蛋和好朋友一起碰一碰</p><p class="ql-block">看看谁的蛋宝宝更结实</p> <p class="ql-block">把蛋宝宝藏起来,看看谁最先找到</p> <p class="ql-block">每个角落都不会错过</p><p class="ql-block">无处可藏的蛋宝宝一个一个被找到</p> <p class="ql-block">比一比</p><p class="ql-block">谁最先让蛋宝宝立起来</p> <p class="ql-block">制作美味的凉食</p> <p>古人在清明时节玩耍的游戏——荡秋千、斗鸡、蹴鞠等,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习俗。</p> <p>“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鸯。”</p><p>“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古人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我们也来学学古人,把愿望和烦恼画在风筝上,待风筝随风飘起时,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p> <p>菊花是一种怀念的象征,中国的清明节扫墓时。人们主要选择以菊花为主来祭拜、怀缅先祖,铭记英雄。如今平安祭祀、绿色祭祀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追捧。</p> <p>清明来临,如何带孩子恰当地认识生命与衰亡是最近热议的话题。而孩子们喜爱的绘本故事自然是首选途径。共读绘本,与孩子讲述死亡,读懂生命。</p><p>叶子为什么要飘落?</p><p>没有感情地活了100万年的猫为什么流泪了?</p><p>爷爷为什么变成幽灵?</p><p>不说教,不浮夸,生命在一个个绘本故事中被还原以温情和希望。让孩子感受学习一堂温柔而有力量的生命课。</p> <p class="ql-block">青团是清明节前的一种传统美食,也是特别受大家欢迎的美食。</p><p class="ql-block">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清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p><p class="ql-block">青团制作方法</p><p class="ql-block">食材:糯米粉100G、菜汁70G、澄粉30G、豆沙馅适量、开水适量、猪油10G。</p><p class="ql-block">做法:</p><p class="ql-block">艾草(也可用其它的绿叶菜代替),焯水后,放入料理杯,同时加入少量的清水。用料理机打成绿色菜汁。</p><p class="ql-block">糯米粉倒入容器内,加入菜汁,混合成均匀的面团。</p><p class="ql-block">澄粉中加入开水,搅拌成团。</p><p class="ql-block">将糯米粉面团和成面团,放入容器内。</p><p class="ql-block">揉成均匀的面团,加入猪油,充分揉均匀。</p><p class="ql-block">分成同样大小的小剂子,将小剂子按成片,放上豆沙球。</p><p class="ql-block">慢慢用手推上去收口,收好口后,放在两手掌之间,揉成光滑的的青团坯子。</p><p class="ql-block">做好的青团坯子,下边垫上一小片油纸,均匀的摆入蒸笼内。</p><p class="ql-block">冷水上锅,蒸十分钟左右,即可出锅。</p> <p>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p><p>清明前后,春光正好,适合种植的好时节</p><p>孩子们在菜地里忙碌起来</p> <p>和孩子一起吟诵几首古诗,缅怀先人、英雄。有些古诗也表达了清明时节的大自然春意,孩子们一边读诗,一边感受诗韵。</p><p>《清明》</p><p>杜牧(唐)</p><p>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p><p>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p><p>《采桑子》</p><p>欧阳修(宋)</p><p>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p><p>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p><p>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p><p>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p><p>《清明后登城眺望》</p><p>刘长卿(唐)</p><p>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p><p>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p><p>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p><p>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p><p>《寒食城东即事》</p><p>王维(唐)</p><p>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p><p>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p><p>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p><p>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p> <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一花一世界,一季一风景</p><p class="ql-block">贾柯说过,一年四季,冬去春来,仅仅是循环,之后又轮回,就予人永生般的盼望。</p><p class="ql-block">人间最美四月天</p><p class="ql-block">四月,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期许,将日子过成一首诗,于无声处,聆听凡世静音,简单而精致,甚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