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说

颜世亮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4月1日在一些西方国家被叫做“愚人节”,不过只算民间的,并未有哪个国家将其列为法定节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愚人”,字面上可有两种不同解释:一是愚蠢之人,是个名词。照此解释,愚人节等同“傻瓜的节日”,显然不合情理; 二是愚弄别人,动宾结构,愚人节解释为“捉弄人的节日”,这样就说得通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愚人节的主题,简言之就是“逗你玩”,人们以编造谎话为主要方式,和周围人开玩笑,用愚弄欺骗获得娱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愚人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有的甚至和希腊神话联系上了,其实没那么悠久,比较靠谱的观点是源自法国纪年历法改革。早先法国是以4月1日作为新年,16世纪中叶启用公元纪年, 1月1日成了一年的开始。改革引起因循守旧人士不满和抵触,他们照旧沿用旧历,在4月1日庆祝新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教训这些泥古不化分子,改革派们用恶作剧戏弄对方。 4月1日这天,发请柬邀请出席虚构的“新年宴会”,派人送去包装精美却空无一物的“新年礼物”,并奚落上当者为“四月傻瓜”、“上钩之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等纪年风波过去了,爱玩的法国人把这一天的说谎逗乐当作游戏保留下来,渐渐蔚然成风。不久这个风俗出了国门,先是传到英国,又由英国人带到美国。久而久之,就有了风靡西方各国的愚人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游戏约定俗成了一定的规矩,是有节制,有底线的。比如,忌讳开对对方家人不好的玩笑;编谎话仅以娱乐为目的,严禁有不法获利图谋的诈骗;愚人游戏有时间限制,一般中午12点停止…… 当被骗者得知不过是愚人节的游戏,哑然失笑,转过身也如法炮制捉弄另外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历史上曾经有过玩笑开得太大,引发恐慌的事件发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0年愚人节,美国富兰克林研究院发布消息:明天将是世界末日! 恐慌瞬间蔓延,潮水般的电话打入当地政府,整个城市陷入混乱……始作俑者是该院负责新闻的干部,他本想在愚人节借开玩笑,为第二天研究院的讲座预热,讲座题目正是《世界末日将会怎样?》,没想事情整大了。为了抚慰深受惊吓的市民,研究院只得解雇了那位“肇事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前些年,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对历年整人案例进行评选,结果《意大利面条喜获丰收》当选愚人节史上最有趣玩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那是1957年愚人节英国BBC电视台炮制的“新闻”:视频上农家妇女正从树上摘面条,满脸丰收的喜悦。英国人习惯面包片和马铃薯当主食,很多人甚至不清楚面条是用小麦粉做的。新闻播出后,电视台接到很多电话,询问哪里能买到面条树的树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出现后,不久也加入愚人节游戏。1996年4月1日,美国在线用户登陆后看到的第一条新闻:木星发现生物!报道称,美国政府已经掌握木星存在生物的证据。为了引起更多人关注,网站安排假冒的生物学家在线和网民互动,据说当天这条新闻的跟贴有数千页之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有的媒体为了提高人气,也会利用愚人节“涮”一下名人。2002年,加拿大一家电台决定在愚人节 找一个“更难欺骗的家伙”,主持人想到了比尔•盖茨。他打电话微软总部,声称是加拿大总理办公室,让盖茨接听克雷蒂安总理电话。长着“最强大脑”的盖茨压根没想到自己会被幼稚的愚人节小把戏捉弄,居然很认真地跟假总理进行了数十分钟交谈,电台全程直播。话题天马行空,从全球经济到微软操作系统,双方聊得十分投机。最后,“总理”邀请盖茨有空来加拿大做客,盖茨欣然接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撞上愚人节,真消息也会让人不相信。2003年4月1日,香港艺人张国荣自杀,听到消息,不少人以为是愚人节玩笑。铁杆粉丝们怒不可遏,说这是“愚人节有史以来最卑劣的恶作剧”。直到官方电视新闻播了报道,人们才相信消息属实。迷妹迷弟们悲伤欲绝,不明白哥哥为何选择愚人节跳楼,于是江湖上有了“just for fun( 只是为了好玩)”的传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香港毕竟有被多年殖民的历史,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 都知道4月1日是愚人节,愚人节是可以骗人的。内地就不同了,中国传统文化里,中庸之道要求不偏不易、中正平和;儒家学说主张秩序、尊卑,都跟愚人节制造混乱的形式相悖。咱们老百姓过节,就想弄些好吃的,家人朋友聚聚,和和睦睦,其乐融融,谁也不愿意弄个被人戏弄的“节日”。总而言之,愚人节在中国缺少文化认同,水土不服,致使过此节者寥寥,冷冷清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世纪九十年代,愚人节倒是热闹过一阵,受众主要是热衷跟风的青年学生。那时我在学校工作,算有领略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那天课间,有学生对我说:“老师,脸上有粉笔灰。” 我之前没课,尚没碰粉笔过,当我下意识用手背脸上抹了一下,发现边上有几位学生捂着嘴偷笑。过会在另一个场合,又有位学生对我说同样的事情,而不远处也有几位学生装作若无其事却用眼瞄着…… 我明白了,今天是传说中的愚人节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像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之类也都是上世纪后期传入我国的西方节日,却能风生水起,经年不衰,除了节日自身意义,还有经济利益作祟。圣诞礼物打折、情人包房优惠、鲜花酬宾展销…… 诸如此类,铺天盖地,商家是营造节日氛围的推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相比之下,愚人节却很难找到商机。试想下,假如看到“愚人节本店商品全部半价”,顾客是该信还是不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93年4月1日,《中国青年报》曾出了期愚人节专刊, 用一个整版选载了十余篇新闻。 那些新闻虽然都是编造的,但看上去中规中矩,没感觉有博人眼球的“耸人听闻”。其中《重奖知识分子新政策出台 博士可生第二胎》最具代表性。我当年读此文就感觉不错:观点精辟、有理有据,思路严谨、表述清晰,简直可当作两会提案的范本。然而,那是个严格只能生一胎的年代,不允许有任何漏洞让人有空子可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尽管有 “本版提示”告知读者,文章选自幽默新闻创作赛征文,不可信以为真,但还是受到那些老气横秋、不苟言笑的读者严厉抨击。事情惊动了上层领导,责令《中国青年报》公开检讨,向读者道歉,主编杨浪被撤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杨浪是位1971年入伍的老兵,曾在云南服役,参加过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我调到云南前线时和他有过一面之交,当时他已是昆明军区很有名气的军旅诗人。 撤职并没能让他趴下,后来听说他转向财经证券类,先是参与创办《财经时报》并出任总编辑,不久又去《证券市场周刊》当主编……这些都是20多年前的事了,不知他后来咋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昨天和朋友通话,聊到愚人节。朋友告诉我,如今江湖上流行利用愚人节爱情表白,因为不用担心丢人。被拒绝,只要呵呵一笑,说“愚人节,开个玩笑”, 尴尬立马全无。这跟酒后吐真言得罪人的“善后”套路差不多,说句“酒话而已,甭当真”即可搪塞圆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愚人节是没喝酒也能“吐真言”的日子,“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真假自便,进退自如。求偶心切人士趁此日大可放开胆子向暗恋对象示爱,成则遂了心愿,不成也没关系。倘若心里装有好几位心仪者,却不知道哪片云彩有雨,不妨一个接一个表白。智慧的先人有句名言:有枣没枣打几竿子再说!</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颜世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2023年3月31日於杭州桥西</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x00o63e"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酒令的说说</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umae5eg"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猫的说说</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