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23年清明节放假通知及温馨提示

内蒙古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办公室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p> 清明节放假通知 <p class="ql-block">  根据2023年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现将清明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4月5日(星期三)放假1天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4月5日晚18:00住校生返校上晚自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4月6日(星期四)正式上班、上课</b></p> 清明节小知识 节日起源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万年前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与礼俗观念。</p> 清明踏青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p> <p class="ql-block">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p> 春日植树 <p class="ql-block">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第一种传说,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第二种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第三种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p> 放飞风筝 <p class="ql-block">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p> 扫墓祭祖 <p class="ql-block">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p> 缅怀先烈 <p class="ql-block">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号召全社会:“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又是一年青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也是中华儿女祭奠先烈的重要日子,无数英烈的奉献与牺牲换来今天的和平盛世,缅怀先烈、追思历史,方能笃定前行。</p> 安全温馨提示 <p class="ql-block">1.传染病防控安全。春季天气多变,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人员较密集、空间相对密闭的环境,比较容易引起传染病的传播流行。请大家做好流行性感冒的日常防护。</p><p class="ql-block">2、森林防火安全。大家可以利用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尽可能去瞻仰先贤,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尽量不要点明火香烛,不要烧纸,严防火灾。最好用植树、献花等文明方式祭奠先人,既环保又安全,如果确实发现火灾请及时呼救。外出游玩时也不要携带火种,更不能野外用火或烧烤,切实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p><p class="ql-block">3、防溺水安全。天气回暖,为防患于未然,请大家一定要牢记防溺水安全常识,也要教育孩子做到“六不准”即: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p><p class="ql-block">4、交通安全。外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注意来往车辆,走路要走人行道,靠右行,注意安全。</p><p class="ql-block">5、防诈骗安全。远离游戏厅、网吧、迪厅、背街偏巷等易发生事端的场所;珍爱生命,远离黄、赌、毒,特别提醒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给的软包饮品;不滥交“朋友”,对陌生人的过分热情要保持冷静和警惕,严防传销,严防诈骗。</p><p class="ql-block">6、饮食安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定量,禁忌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尤其是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三无”食品,以防食物中毒,危及自己的生命。</p><p class="ql-block">7、科学合理的安排一日生活。安排假期生活的时候,注意动静交替。控制看电视、玩手机或其它电子设备的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巩固良好的生活习惯。</p> 文明祭祀倡议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要摒弃在街头随意焚烧冥纸冥币等不文明祭祀行为,特此提倡各个家庭积极树立环保理念,以文明健康的方式祭悼,共同维护我们绿色的生态自然环境。</p> <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市总工会发起“清明云祭祀 线上祭哀思”清明节线上祭祀活动。“云祭祀”让缅怀亲人、祭奠英烈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更加快速便捷,随时随地将敬意、亲情和孝心送到“云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活动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即日起至4月6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参与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活动页面参与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清明云祭祀,线上祭哀思。</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复制网址,在浏览器中打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https://cdv.webportal.top/v/6f789Zbj/</span></p> <p class="ql-block">  天地清明,人间有情。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于国,它是缅怀英烈、追思历史的重要时刻;于家,是追溯源脉、重读家风的寻根之行;于己,是追思先祖、踏青赏春的情感出口。让我们共同期盼,天上人间皆静好,春日无恙共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