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只知更鸟》:请把自己的脚,放进别人的鞋里

留住记忆留住乡愁

<p class="ql-block">作者:舒音来源: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p><p class="ql-block"><b>认知越高的人,越愿意包容他人的不同。 </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60年,34岁的美国作家哈珀·李,发表了她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然后就是长久的搁笔。</p><p class="ql-block">无数人质疑她江郎才尽,哈珀·李只是淡然一笑:“有过这样一次,还有什么可写的?”</p><p class="ql-block">《杀死一只知更鸟》在发表第二年,就荣获了当年的普利策奖。</p><p class="ql-block">几十年过去,它依然是美国图书馆借阅率最高的书,和英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小说之一。</p><p class="ql-block">小说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讲述了她身边发生的许多怪事。</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有人出于好意伸手相助,受帮助的人却心怀怨恨。</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有人数十年来一直行善,却在所有人的口中声名狼藉。</p><p class="ql-block">幸运的是,小女孩有个睿智的父亲,用言传身教教会她一个解惑的原则:“你永远不可能真的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p><p class="ql-block">是啊,这世间的芸芸众生,悲欢从不相通,好恶各有缘由。</p><p class="ql-block"><b>只有学会把脚放进别人的鞋里,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很多困扰自己的谜题才能迎刃而解。</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1</b></p><p class="ql-block"><b>再美丽的鞋,也适应不了所有的脚。</b></p><p class="ql-block">六岁那年,小女孩斯库特终于正式踏进了期待已久的小学校园。</p><p class="ql-block">她天真地以为,这里是个有趣的乐园。</p><p class="ql-block">却没料到,开学第一天就让她感到糟心。</p><p class="ql-block">带班老师卡洛琳小姐是个美丽的年轻姑娘,对工作有想法,对学生肯负责,唯独欠缺的,就是人情练达。</p><p class="ql-block">因为班上有些同学住得远,需要在学校用餐,卡洛琳小姐在课后逐一检查了孩子们的午餐桶,确保他们不会挨饿。</p><p class="ql-block">看见男孩沃尔特·坎宁安两手空空,卡洛琳小姐以为他忘记带饭,就主动借钱给他买午餐。</p><p class="ql-block">却没料到,沃尔特冷漠地拒绝了这份善意,还不肯做出解释。</p><p class="ql-block">眼看老师陷入尴尬的境地,斯库特主动站起来告诉她:“卡洛琳小姐,他是坎宁安家的人。”</p><p class="ql-block">在小孩子简单的头脑里,卡洛琳小姐应该和镇上所有的人一样,知道坎宁安家里很穷,所以沃尔特并不是忘带午饭,而是明天、后天……</p><p class="ql-block">一直都没有午饭。</p><p class="ql-block">但坎宁安家的人都非常有骨气,他们绝不肯欠人家的钱。</p><p class="ql-block">哪怕不得不欠债时,他们也一定要从家里微薄的出产中一点点挤出来木柴、山胡桃、冬青……</p><p class="ql-block">然后用很长时间去还清。倔强又自强的沃尔特,不想给家人和老师增加麻烦,索性从一开始就拒绝帮助。</p><p class="ql-block">刚到镇上的卡洛琳小姐,对这一切一无所知。</p><p class="ql-block">她自作主张帮助学生,却不知道在其他同学看来,是对这个学生的侮辱。</p><p class="ql-block">一番好意,为什么反而会让人受伤。</p><p class="ql-block">困惑的斯库特向父亲求教,父亲给了她一个意味深长的答案:“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p><p class="ql-block">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为你好”,都能换来好的结果。很多自以为是的善良,感动的只是自己,却从不考虑是否伤害了对方。</p><p class="ql-block">一部分人眼中的金科玉律,反而会是另一部分人心中的负重枷锁。</p><p class="ql-block"><b>周国平说:“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b></p><p class="ql-block">再美丽的鞋子,也不可能适应所有的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02</b></p><p class="ql-block"><b>千万别让自己的好心,干涉了别人的人生。</b></p><p class="ql-block">穿上别人的鞋,才懂得别人的难。</p><p class="ql-block">斯库特很小就知道,在自家不远处的小院里,居住着一个恶毒的怪人。</p><p class="ql-block">传说里,镇上所有的犯罪行为都与他有关。</p><p class="ql-block">幼年的斯库特,走近怪人的院墙都会害怕不已。但直到经历过那个惊魂时刻,她才发现,真相其实截然相反。</p><p class="ql-block">那天斯库特参加学校的表演,直到很晚才和哥哥杰姆一起离开学校。</p><p class="ql-block">漆黑的路上并没有其他行人,可他们走着走着,却发现有人在跟踪自己。</p><p class="ql-block">斯库特原以为,是有同学在搞恶作剧。</p><p class="ql-block">没想到,一个拿着刀的成年醉汉,借着夜幕的掩护,凶恶地扑向这两个手无寸铁的孩子。</p><p class="ql-block">杰姆很快被打倒在地,斯库特也被勒住了脖子,渐渐喘不上气来。</p><p class="ql-block">千钧一发之际,幸好有人及时赶到,一把扯开醉汉,才救下了斯库特。</p><p class="ql-block">然后他竭尽全力与醉汉搏斗,终于战胜了对方,但自己也受了不轻的伤。</p><p class="ql-block">他还是坚持抱起杰姆,跌跌撞撞地把小兄妹俩送回家中。</p><p class="ql-block">直到父亲介绍,斯库特才知道,救了自己和哥哥的英雄,就是传说中的恶毒怪人——阿瑟·拉德利先生。</p><p class="ql-block">原来,阿瑟在年少轻狂的时候,因为一时失误闯了祸,父亲不想他被送进工读学校,就把阿瑟带回家中关了起来。</p><p class="ql-block">这一关就是许多年。后来有一天,阿瑟突然情绪崩溃,失手戳伤了父亲。</p><p class="ql-block">原本只是小意外,流言却飞快地在小镇居民中传播,越传越是恶劣。</p><p class="ql-block">从此,在所有人的心中,阿瑟变成一个声名狼藉的恶魔。</p><p class="ql-block">可事实是,这么多年来,阿瑟虽然幽居在家里,却一直在尽自己所能,帮助周围的小孩。</p><p class="ql-block">他曾经通过树洞,给斯库特兄妹悄悄地送过礼物。</p><p class="ql-block">他还在一个寒冷的深夜,为在外躲避火警的斯库特披上毛毯御寒。</p><p class="ql-block">当斯库特遇到坏人的时候,他更是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伸出援手。</p><p class="ql-block">直到这次近距离接触,斯库特才终于穿透层层传说,看清了这个“怪人”的真相。</p><p class="ql-block">其实人生世间,原本就是各有各的经历,各有各的立场。</p><p class="ql-block">谁都免不了被自己的见识所局限,而流言和想象,则让这陷阱更加迷乱。</p><p class="ql-block">但真正有智慧的人,都不会轻易给人下不负责任的判断。</p><p class="ql-block">学会穿上对方的鞋,感受他的辛酸和负累。主动回顾他走过的路,努力理解这一路行来的风雨和坎坷。</p><p class="ql-block"><b>当你开始学会换位思考,眼前的迷雾才会在阳光的照耀中冰消瓦解。</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3</b></p><p class="ql-block"><b>所谓成熟,就是懂得尊重和包容。</b></p><p class="ql-block">斯库特生活的小镇是个民风极其保守的地方,白人对黑人的歧视更是根深蒂固。</p><p class="ql-block">可有一天,斯库特惊讶地听说,她的父亲阿迪克斯,一个白人律师,一个受人爱戴的议员,竟然打算替一位名叫汤姆的黑人辩护。</p><p class="ql-block">邻居批评阿迪克斯丢人现眼,斯库特也气愤地质问父亲,为什么要帮助“黑鬼”。</p><p class="ql-block">阿迪克斯坚定地表示,自己只是尽律师的本职。他还温和地提醒女儿,不要使用“黑鬼”,因为这是个充满恶意的蔑称。</p><p class="ql-block">其实阿迪克斯很清楚地知道,在种族歧视的大环境下,这场官司几乎没有胜算。</p><p class="ql-block">但他坚定地认为,自己只有履行责任,才有资格在议会里代表本县,也才有资格教导好儿女。</p><p class="ql-block">可辩护的路,又谈何容易。</p><p class="ql-block">由于案件的罪名是殴打加强奸,受害人又是个白人姑娘,这激起了镇上很多白人的强烈不满。</p><p class="ql-block">到处都有人对阿迪克斯冷嘲热讽,一些态度激烈的白人甚至打算趁着深夜,偷进监狱袭击汤姆。</p><p class="ql-block">幸好阿迪克斯提前得到消息,赶到监狱外守护,斯库特又阴差阳错地用孩子的天真感动了一位袭击者,危机才得以化解。</p><p class="ql-block">遭遇如此惊险,阿迪克斯并没有怨恨袭击者。</p><p class="ql-block">他向女儿解释,大多数袭击者的心地其实也很善良,只是被习惯所局限,思维上有了盲点。</p><p class="ql-block">然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如何为汤姆辩护上。</p><p class="ql-block">阿迪克斯敏锐地发现,汤姆的左臂有残疾,无法用力,但有间接证据表明,受害人曾经被一个只用左手的人毒打了一顿。</p><p class="ql-block">而且,受害者宣称是第一次把汤姆喊进家里帮自己做事,汤姆就借机行凶。</p><p class="ql-block">事实是,在此之前,她已经一次又一次找汤姆来帮忙。</p><p class="ql-block">在法庭上,阿迪克斯摆出一件件证据,用严密的逻辑,一一反驳原告的控诉。</p><p class="ql-block">尽管事实如此明显,尽管陪审员前所未有地用了很长的时间讨论。</p><p class="ql-block">这个全部由白人组成的陪审团,还是判决黑人汤姆有罪。</p><p class="ql-block">结论之荒谬,让斯库特这些纯真的孩子气愤不已。</p><p class="ql-block">阿迪克斯却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他对女儿说,陪审团中已经有人意识到汤姆被冤枉,这就是进步。</p><p class="ql-block">他已经准备好继续帮黑人汤姆上诉,用自己的行动警醒更多的人关注种族平等。</p><p class="ql-block">谁都没想到,汤姆不敢再相信法庭。他冒险越狱,结果被一枪毙命。这场官司失败了。</p><p class="ql-block">可阿迪克斯在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正直和宽容,得到小镇上所有黑人的爱戴,也有越来越多的白人愿意支持他。</p><p class="ql-block">最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孩子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p><p class="ql-block">这个世界上,越是认知低的人,越喜欢对别人横加指责。</p><p class="ql-block">因为他们的思维早就僵化,容不下一丝一毫的不同。</p><p class="ql-block">而认知越高的人,越愿意包容他人的不同。懂得尊重他人的好恶和选择,就不会被别人的言行左右心境。</p><p class="ql-block">习惯看淡别人的偏执和冒犯,才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目标上。</p><p class="ql-block">《荀子》有云,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p><p class="ql-block">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才能在这充满偏见的世界里,活好自己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小说的结尾,是斯库特拉起怪人阿瑟的手,把他送回那幢曾经令她恐惧的小院。</p><p class="ql-block">她学着用全新的视角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也终于理解了父亲那句教诲的含义:</p><p class="ql-block"><b>只有穿上别人的鞋子,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人。</b></p><p class="ql-block">漫漫人生长路,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人跟自己三观不合,总有碰见一些事情超出认知。</p><p class="ql-block">与其声嘶力竭去争论对错,不如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p><p class="ql-block">多一分对他人的体谅,就能多一分对生活的宽容。多一分对差异的尊重,就是多一分给自己的释然。</p><p class="ql-block">点个在看,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体谅与尊重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善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