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剧在中小学心心理辅导课中的应用

好好的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用,心理剧是一个很难的内容,对它我一直是排斥和观望的态度,总觉得这样的技术太高深,无法驾驭,而今天在重庆巴蜀小学的学习让我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刘姮老师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我的特点》,这节课比较传统,有结构,有框架,但是老师在上课时却是身心都在孩子们身上,就像赵淑兰老师点评的那样:课下要备课,上课就要放下!</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从孙悟空这一特点鲜明的小说人物入手,特点需要从兴趣,性格,爱好,外貌等内容总结,训练学生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p><p class="ql-block">活动:孙悟空火眼金睛,看到了什么?看到了xxx.符合的同学跺几下脚!</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老师通过让学生写自己的“特点小手”,教师展示,添加内容等活动,引出“我们可以通过外界反馈不断得到启发,完善对自己的了解,而这个变化是持续一生的,甚至有些特点在不同阶段是明显相反的。”</p><p class="ql-block"> 最后通过雕塑展示自己最想向别人介绍的一个特点,描述这个特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的影响,点明特点与生活的关系,为下节课做准备!</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来自龙海洲老师,这节课是通过团体辅导课来呈现的,围圈而座,从光谱测量开始,询问感觉父母给得零花钱比较少的,感觉父母不理解自己的,觉得与父母沟通困难的,分别跺脚三次来表示。</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引入压力状态下的战,斗,逃模式,让学生带着这样的觉知进入到心理剧的观看和排演的过程中去。这是一个很好的觉察方式。</p><p class="ql-block"> 之后龙老师给出一个矛盾激发的案例脚本~背景故事介绍,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出接下来父子的对话场景。老师还精心准备了胸牌,开机牌等道具,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来了一次心灵SPA。最后再次通过光谱测量让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不断地选择和澄清自己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这种生成性的课堂而非问题解决式,发展取向而非结构取向的课堂,没有评判,没有质疑,一切水到渠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头源水来” ,今天的学习让我对接下来的课程设计,大单元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对于心理剧这个技术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积累,与同行保持交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p>

心理剧

学生

老师

特点

接下来

辅导课

光谱测量

父母

这节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