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江南

小草

<h3> 游龙穿梭 <br>  公元2014年 春 3月26号 周三 <br>  凌晨四点半起床,洗漱完毕,背起早已收拾好的行囊,五点银座门口集合,然后前往聊城拼团。 远远就看到八人座小面包停靠在银座前的路边上。四角灯不停地闪烁,耀眼的红线穿透黎明前的夜色。人员到齐,五点准时启动。夜阑人稀,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玲珑的小面包就钻出城区,向聊城方向进发。刚刚还晴好的天空,就在出城的刹那,戏法似的雾霭茫茫。 司机师傅是一位三十左右的小伙子,中等身材,身体略有点胖,驾车的技术十分了得。他娴熟地打开雾灯 ,并随手按下音响按钮,顿时优美的音乐飘出窗外,并和浓浓的雾气交揉在一起,犹如王母的碧霞宫里的升平歌舞。 窗外雾气太重,能见度很低。只见司机师傅的身子稍微前倾,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车子游龙似得穿行于雾中。由于车速太快,窗外的雾气一团团飘向车后。呵呵,着实过了把神仙隐。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雾气并不是一贯地浓重,而是浓淡间而,有时甚至一丝雾气都没有。哈哈,浪漫!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车子到达聊城车站旁的“肯德基”店门旁,各个县市的旅客在此云集,不多时,大巴内50名散客集结完毕,开始了南下的旅程......</h3> <h3>   旅途小痒 <br>  大巴跑出市区,爬上高速,向本次旅行的第一站——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进发。 一路上,客车稀疏,一辆辆大货却比肩接踵,个个拖着长长的货斗,上面装载着各种各样的货物。长途跋涉的司机也许是太累了,押车的一个靠在司机楼的后背上,打开车窗,脱掉鞋子,把脚伸在车窗框上,或者吸烟,或者香香地睡着。这个场景虽然给干净整洁的高速公路上增添了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但他们能够小息一会 ,比起疲劳驾车最起码有些安全保障。唉!钱呐!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与之相比,旅客们轻松多了:困了就睡,饿了就掏出随身携带的可口小吃,兴致来了,便可欣赏沿途的风光。我特意坐在靠窗的座椅上。阳春三月,隔离带上种植的冬青、松柏、迎春花等各色植物相间而作,已长出的叶子黑而发亮,刚钻出的嫩芽,透出鲜嫩的鹅黄,色彩艳丽。勤劳灵巧的园丁们把它们修葺的或平铺、或球状、或扇面状,形状各异,鸟瞰她们,各种规则的图案尽收眼底。车子匀速地往前行进,隔离带上的植物齐刷刷士兵似地往后倒去,又恰似欢迎的队伍,迎送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子。 车子在邹平服务区小停之后继续赶路。此时年老的游客已昏昏欲睡......车子戛然而止,左右两侧的各种车辆堆成了疙瘩 。刚刚入睡的游客被惊醒,困惑地睁开惺忪的睡眼,面面相觑。各种车辆越积越多,谁都搞不清楚,究竟在多远的距离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等吧......好家伙,这一等就是两个多小时。车子开始移动。走了很久,才发现路边上一辆橘黄色的朗逸1.5,严重毁容,残掉了右半个脸,成了重度残疾。车祸,又是一起严重的车祸!不知道有没有人受伤,受伤到什么成度!人呐,怎么就是不知道接受教训呢?难道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一个连生命都不知道尊重的人,不明白他挣钱想做什么呢?</h3> <h3>  夜访夫子庙 到达南京时已是晚间八点多。按照行程计划,游览夫子庙。因为天色已晚,导游只给我们50分钟的时间。虽然短了些,但风月无边的十里秦淮夜色却依然令大家领略无余。 <br>  据载:夫子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夫子的庙宇,又称文宣王庙,简文庙。建于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位于市中心偏南,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是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重建之后,于1937年遭侵华日军焚烧而严重损毁。1984年,市、区人民政府为保护古都文化遗产,经有关专家科学论证和规划,几度拨专款,历经数年的精心维修才焕发出今日的风采。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包括瞻园、夫子庙、白暨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还有诱人的秦淮夜市和金陵灯会、民俗名胜、地方风味小吃等,使中外游客为之陶醉。 夫子庙以秦淮河自然河流为泮池,南岸有大照壁,全长110米,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俗称&quot;万仞宫墙“,意为孔子学问高深莫测,表达后人对孔子的敬仰和赞扬。 “一带秦淮河洗尽前朝污泥浊水,千年夫子庙辉兼历代古貌新姿。” 这是南京夫子庙重建的思乐亭石柱上镌刻的一幅楹联,它把秦淮河的清姿丽质和夫 子庙的建设新貌含蓄而充分地展示出来,给游人以无穷的回味和遐思。每当夜幕降临,五彩的霓虹灯勾勒出风韵无边的古建筑的倩姿,这'倩女&quot;对着清澈的河水端视。而当泮池中的画舫楚楚划来时,这“倩女”的倒影便羞涩地躲开,化作神仙,飘飘欲飞。 夫子庙灯会也是全国闻名。听说一般正月初一开灯,一直到正月十八闭灯 。 现虽已是烟花三月,但夫子庙的各种彩灯依旧如新。各种花灯或玲珑、或磅礴,与五彩的霓虹灯交相辉映,一派似锦。桨声灯影,粉墙黛瓦马头墙,十里情怀,犹如一条玉带串起颗颗珍珠,使人流连忘返。想必庙宇中的孔夫子,也会穿越时空,享受这无尽的华美与升平。 夜访夫子庙,还要品一下江南特色小吃才不妄此行。琳琅的小吃到底尝什么?得,来碗鸭血粉丝汤吧:有吃有喝,色味俱浓,就它啦! 老乡——孔夫子,再会!</h3> <h3> 先生,安息! <br>  3月27号 周四 清晨五点 <br> 雨迷迷,雾蒙蒙..... 巍巍钟山,青松翠柏汇成浩瀚林海。中山陵掩映其中,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仰止亭、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 ,庄严而肃穆。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392级石节,8个平台,寄托了海内外所有人士对孙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 此时不到开园的时间,人们虽无法进入瞻堂祭奠,但先生的“博爱”和“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已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炎黄子孙。虽然没法目睹那慈祥的尊荣,但您的形象依旧会在人们的心目中不断升腾...... <br>  先生,安息!</h3> <h3>   江南,您好! <br>  过了南京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下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是早已神往的意境,因为她透露出的是一种娇柔而又不乏雄健的美。 <br> 江南秀,一秀在于田野。田野里是大片大片的麦田,沟沟坎坎、田埂地沿,就连房前屋后都遍布着田田梗更。总之,所有的缝隙缝隙都被精明的江南农民种上了油菜。时下正是油菜开放最浓的时节。透过车窗,收入眼底的是精妙绝伦的“一块块绣着金灿灿小花的绿地毯”,而且这“地毯”绝不落俗套。富足的田野,间或也种植一些树苗,只不过眼拙脑浊的我叫不出她们的名字。 <br> 江南秀,二秀在于民居。江南的民居颇具特色。她不像我们北方,各个宽房大院,这里大都是些两层的玲珑小楼,三层的不多,而且都是每层两到三间。院落也很利落。这些民居并不集中,而是零零散散缀于田野。坐在我前面的一个大爷笑眯眯地打趣:“这里的房子怎么都是羊拉屎?”这话虽粗俗了些,但却恰如其分地形容出江南民居“分散而落”的特色。我不知道江南人出于什么目的或什么审美观,而把自己的住所如此设计,但至少这种民居能节约很多土地,让更多的土地去做她最适宜的营生——种植。 <br>  江南秀,三秀在于山岭。这里的山岭绝不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更不崎岖陡峭。无论是一岗独居,岗水相依,还是双岗相拥或者群岗连绵,都是秀色可点,绝不另类!</h3> <h3>  车子历时三个多小时的行程,九点多到达“西溪湿地公园”。 <br>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入园虽不过区区50分钟,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虽然没能向纵深处行进,却十足领略了生态文化的精髓。 <br> 走出湿地,终于踏上梦寐以求的人间天堂——西湖。漫步苏堤,“苏堤春晓”浑然领略其中。站在苏堤远眺雷峰塔,有种朦胧的意境美。能想象出,夜幕下雷峰塔的窈窕风姿;能体会到当年白素贞、许仙断桥相会的美好意境...... 02年新翻修的雷峰塔虽陈设精美,富丽堂皇,功能齐全,据说还通了电梯,但我总觉得失掉了那份古朴高雅的气质。面对雷峰塔,不禁要向百娘子道一声:“你好吗?” 对于法海顿时又生气愤之情:连鲁迅先生都说,你只管做好你的和尚,何必多事!可怜啊,老顽固怎么会明白娘子与许仙爱情的美丽之处呢?活该当一辈子魔法师,哦,不!是老和尚!最后活该被锁到蟹壳里! <br>  行程匆匆总是不好!西湖十景,仅观“苏堤春晓”和“花港观鱼”二景,来不及“三潭印月”,更赶不上“曲院风荷”,无幸领略“平湖秋月”,但却能体会出民族英雄岳飞威武的气魄和佞臣秦桧的丑恶嘴脸。当他们跪在忠臣面前谢罪时,会作何感想? 哼,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活该!嗨,不想这些,但转而又觉得,西湖之行,具体到哪里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观赏。</h3> <h3>  此次西湖之行还有一更大收获就是耳闻目睹了“西湖龙井”茶的嫡出,亲口服十足地品一杯当年只有皇帝才有此殊荣的上好的“黄毛丫头”,的确不枉此行。 龙井茶以“色翠 、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有“黄金芽”、“无双品”之称。独特的外形让人过目不忘。其叶扁平挺秀、光华匀称、翠绿略黄。冲茶后,芽叶嫩匀成朵,叶似彩旗,芽状若枪,一旗一枪,交相辉映;香馥若兰,清高持久,无浓烈刺激之感。汤色黄绿明亮,滋味甘甜醇美厚实。喝上一口香!鲜!醇!味觉里群是万物复苏的涨力。</h3> <h3>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中。 这里依江带湖,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漫射。土壤微酸、土层深厚,排水性好。尤其是在春茶旺发时节,不时细雨蒙蒙,山坡溪涧之间的茶园,时与云雾为侣,加以茶园多系薇酸沙质土壤,透气透水,有效磷含量丰富,非常适宜茶树生长。“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茶的绝妙写真。据说乾隆御封龙井十八棵古树。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总是用龙井茶招待外宾。金庸久居香港却独爱家乡的龙井。古代的文豪诗人等,如苏东坡、虞伯生、龚翔麟等皆爱龙井,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 <br>  品完茶之后,我们就在龙景区小餐。此时吃什么已都不再重要 ,因为品茶一口,余醇无穷......</h3> <h3>西湖龙井的家园</h3> <h3>步履匆匆南京路……</h3> <h3>站在寸土寸钻的陆家嘴,心潮澎湃!!</h3> <h3>   上海,我来了! <br>  3月28号 <br>  新沪上八景之一——枫泾古镇,地处上海西南,与沪浙五区县(市)(金山、松江、青浦、嘉善、平湖)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这里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已有百姓生息。1500年前,已成集市,名“白牛市”。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从桥上望去,两岸绿树翠丛,古屋河埠,前有虹桥平卧,后有石桥横跨,处处小桥流水人家。沈蓉城在《枫溪竹枝词》中写道“秋千架傍瑞虹桥,节届清明丽景饶”。走到虹桥堍,市河成丁字型垂直,向三面河道望去,一望三座桥,三望九座桥。导游告诉我们说,这儿将建一座九桥亭,让游客观赏桥乡风貌。虹桥对面友好街,沿河两岸民居群是原汁原味的晚清风貌。“周庄双桥美名远播,枫泾三桥丽景无双。”即将修复重建的枫泾三桥景点将成为枫泾古镇游的一处景观。 <br> 镇内的界河是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的分界之河,枫泾由于地跨吴越两界,素有吴越古镇的美名,又称为“吴越名镇”、“吴跟越角”。在此可以“一脚踏两国”,悠哉、幸哉! <br> 七宝古镇,始建于宋,同属江南太湖流域的千年古镇,风景如画,典型的城中之镇,又是离上海市区最近的古镇。自古以来,商贾云集、人文荟萃。她的形成在民间流传着“七件宝”之说,曰:飞来佛、氽来钟、金字莲花经、神树、金鸡、玉斧、玉筷。只是这“七宝”我们一饱也没览,只不过“耳饱”一下下。 <br>  古镇上有一条贯穿南北的明清老街——七宝老街。此街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仅容三人并行,两旁都是朱红排门的老商铺。”小桥流水、明清街巷“是江南古镇共同的特点,而在七宝,你却能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海派风韵“ 。 整条街有古色古香的建筑以及丰富的特色小吃等。在这里我们品尝了一种称作 ”金包银“ 的特色小吃。店师傅介绍说:这种食品的皮儿由地瓜淀粉和藕粉混合调制而成,里馅主要配料是香菇、笋干、肉丝以及蒸熟的米饭,加之调料充分调匀后包入皮内,然后笼屉蒸做而成。蒸熟的金包银,形如玉饺,晶莹剔透,不要说吃到嘴里,即使看上一眼,也会馋涎欲滴。嘿嘿,我一口气吃掉两个,仍旧有种八戒吃人参果的遗憾。</h3> <h3>   小晤中华艺术馆 <br>  中华艺术宫的馆标基本延用世博会中国馆馆标的主要元素和设计理念,包含了繁体的“华”字,同时勾勒出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的形象外观。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东方红更是体现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世博会结束一结束,就由“世博馆”更名现在的 ”中华艺术馆。” 中华艺术宫开馆展览将由《海上生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来自世界的祝贺——国际美术珍品展》、《锦绣中华——行进中的新世纪中国美术》、《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以及“名家馆”5个部分组成。“名家馆”首批将推出贺天健、滑田友、关良、谢稚柳、程十发、吴冠中等七位艺术大师的300余件作品,并在2楼展厅联合陈列其他著名艺术家的160余件艺术作品。 走到中华艺术宫已接近4点,还好,不到闭馆时间,走马观花吧。我们快步跑入艺术馆,乘电梯到十层,快步浏览之后,步行到八层,在八层蜻蜓近水之后,广播里传来“闭馆时间已到&quot;。唉,走吧。 中华艺术馆之行,虽连蜻蜓点水也算不上,但仅从艺术的外观,就能感受祖国文化的深厚、民族的尊严 和气魄!</h3> <h3>   步履匆匆上海滩 <br>  到达上海 已是万家灯火,那梦寐中的彩灯交错,高楼林立,瞬间变为现实。漫步南京路,感受着十足海派风韵;金茂大厦内两台每秒运行9.1米的直达电梯,45秒内将我们从地下一层送到到88层观光厅。登上金茂大厦,隔着玻璃幕墙凭栏远眺,黄浦江两岸的都市风光以及长江口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夜上海都市风貌一览无余:浦江两岸高楼林立,江面上百舸争流。此时才深切体验到少年王勃笔下的&quot;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quot; 的美妙意境。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外滩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远处高架道路和大桥上的灯火似彩练环绕,与星月争辉。此情此景令您犹如置身蓬莱仙境,与瞬息万变的蓝天白云友好握手。</h3> <h3> 苏州,我的遗憾! <br>  3月29号 <br>  “烟雨迷蒙”固然美丽,但她却给我的苏州之行带来莫大的遗憾!原本畅游定园,但大雨如注至下午三点多,故而在大雨小歇之后,改游“甪直古镇”。 <br> 其实江南处处皆风景。甪直古镇的不期而顾,让我们同样感受到苏州的风采。 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经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来,没有战荒,没有旱涝灾害,人们年年丰衣足食。我也跟它合个影,大概也会从此享受它的庇护,从此平安! 进入古镇,就会感悟到一种舒适感,一种甪直古镇特有的新奇感。镇上河水清清,环境幽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历史景观,鸭沼清风、分署清泉、吴淞雪浪等大部分虽已经被拆除,但仍能找出它们当年的恢宏的风彩。 <br> 水多、桥多、是甪直镇的另一个特色。甪直历来享有江南&quot;桥都&quot;的美称。看了甪直,实际就等于参观了一个古代桥梁的博物馆,其桥梁的密度,远超过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   <br>  古银杏又是甪直古老的象征之一。这不仅是甪直这个历史文化名镇古老的标志,而且为甪直的景色添彩增辉。著名教学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在甪直执教期间写的《高高的银杏树》一文中,对甪直古银杏的评价是“形象高大,意志坚强,气魄宏伟”,因此叶老先生在临终时关照其亲属要将他的全部骨灰安放在四棵银杏树(甪直保圣寺)的地方,所以现叶老先生的墓就安在甪直,当地政府还专门建了叶圣陶纪念馆,以供人们瞻仰游览。</h3> <h3>小试牛刀</h3> <h3>  多收了三五斗 <br> 万盛米行是甪直镇一家老字号店铺,始于民国初年,由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米行规模宏大,是当时吴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米行,成为甪直镇及周围10多个乡镇的粮食集散中心之一。米行的格局为“前店后场”,前面是做买卖的店铺,后面是大米加工的工场和储存粮食的廒仓。米行的河埠头当地方言叫“河滩头”,为装卸谷米的码头。一对新谷登场,这里舟船汇集,就会出现小说中所描绘的热闹场面。 <br>  今天的“万盛米行”,是甪直人民政府为开发古镇旅游业,于1998年筹资改造的,地点在与“万盛米行”原址相隔一百多米的南市河东岸。改建后的“万盛米行”,再现民国年间江南的米市风貌,三开间门面的屋檐下悬挂着“万盛米行”的金字招牌,店铺内设有收售粮食的柜台,上挂“万商云集”牌子。店铺后是宽敞的石槔大院,穿过院子来到“耒耜堂”,堂内陈列着江南旧式稻作农具和加工谷米的器具,成为一处独具水乡风情的“农具博物馆”。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里面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 “早晨的太阳从破了的明瓦天棚里斜射下来,照在柜台前那几顶晃动的旧毡帽上……”  这是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名篇《多收了三五斗》开头的一段描述。小说《多收了三五斗》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进中学语文教科书,其中描写粜米场景的片段以《粜米》为题,也被选进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万盛米行也随之闻名海内外。当年,身为学生的我也曾摇头晃脑地背诵过此文,但那时只不过是纯粹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对于多收的那三五斗,并没有什么太多的认识和思索。十几年后,作为教师,我又亲自给我的学生讲授此文,多收了三五斗却给我的是更多的凄凉和悲愤。如今,作为游客的我,身临其境,重温此景,不由得感慨万千! 摇着当年的石墨磨,抚摸着那一件件陈旧落后的工具,沉思其间:当年,虽然多收了三五斗,但这丝毫没能改变 “旧毡帽”们的命运。而如今,同样农民出身的我,却能逍遥踏风于人间天堂。新旧社会两重天呐! 夜已经很深,虽然劳累了一天,虽然宾馆的住宿条件是那么的舒适,但依旧没有睡意,万盛米行河埠头那横七竖八的泊船,以及泊船之间的那些泛着泡沫盒烂菜叶,仍旧一漾一漾一漾地荡漾着我的心头......</h3> <h3> 蜻蜓点水——无锡 <br> 3月30号 <br>  大清早起来,吃过早餐,兴致勃勃的我,被一顿争吵浇得心灰意冷。原本“船游太湖,踏寻鼋头渚”的行程泡汤了 ,最后依从老年人的意愿——游览免费景点——惠山古镇。 惠山古镇,是以祠堂群为主,伴以小桥流水绿树成荫,又是一种江南水乡古镇的风范。无锡惠山祠堂群,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明清以来又是全国重要的“米市”、“布码头”,素有“食供四方,衣被天下”之称。祠堂群依托太湖风景名胜,自古以来就是江南重要的名山胜地,惠山祠堂群内有江南名刹惠山古寺、著名的天下第二泉和古典园林寄畅园,使惠山祠堂群具有寺中有祠、祠中有寺、园中有祠、祠中有园的特色,各种类型的祠堂沿河临街、依山就势地密集分布于此,呈现过“出郭楼台三四里,游人不得见山容”的祠堂庙宇林立的盛况。清代康熙、乾隆两位大帝南巡,先后13次临幸此地。惠山祠堂群虽历经佛、道之争、水火灾难和大小战乱,特别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对惠山古镇的狂轰滥炸,但仍较为完整地保存着沿街祠堂群、沿河祠堂群、临泉祠堂群、寺中祠堂群等独特构成,展现沿河、临街、近泉、靠山的景观特色,以及由惠山古寺和天下第二泉为核心,向外辐射的分布规律。它能与周围的江南山水组合成完美的古代祠堂群落形态,能保存至今,确实不可多得。祠堂群中有钦定官设的祠堂、民间联宗立庙所建之祠两大类别,共分有神祠、先贤祠、墓祠、寺院祠、贞节祠、宗祠、专祠、书院祠、园林祠、行会祠等十大类共二十二种祠堂的完整系列和七十多个姓氏,主祀、配祀人物的数量之多、建筑密度之大、祠堂类型之齐全,为国内外所罕见。  <br>  惠山祠堂群内完整地保存着自唐代(公元8世纪)的华孝子祠至1949年在建中的秦周氏贞节祠为止,时间跨度长达1200余年的惠山祠堂群发生、发展过程的历史年轮。惠山祠堂群的发展过程,与无锡较为发达的地域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工商业的兴起有着密切关系,并与江南的宗教文化、园林文化、书院文化、泉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民间曲艺和惠山民间泥人文化等,紧密结合成为一个高度复合型的多元文化体系。因此,对无锡惠山古祠堂群及其古老的文化传统风貌、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无锡市已启动惠山古镇保护工程,将惠山古镇祠堂群,惠山横街,惠山直街并为为惠山古镇文化旅游步行街,并将惠山古镇祠堂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惠山古镇将是无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h3> <h3>   南京,我又回来了! <br> 由于遇雨,在苏州缺少了一个行程,作为家在南京的导游,建议每人再+100元,重游南京。在一番还价之后,每人50,重反南京。 <br>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坐落在南京江东门,是侵华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葬地。 为悼念遇难同胞,南京人民于1985年修建了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扩建。该馆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  <br>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分为外景展区、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个部分。外景展区由群雕、立雕、浮雕、标志碑、纪念碑、诗碑、赎罪碑、枯树、断垣残壁、遇难者名单墙、绿树草坪等诸多景观,构成了生与死和悲与愤为主题的纪念性墓地建筑风格。外形为棺椁状的遗骨陈列室内,陈列着建馆时从“万人坑”中挖掘出的部分遇难者遗骨,是侵华日军大屠杀的铁证。呈墓穴形状且半地下的史料陈列大厅内,陈列着1000余件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图表和见证资料,采用灯箱、沙盘、泥塑、油画、复原景观、多媒体触摸屏、电影电视等现代陈列手段,再现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历史,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血腥暴行。 <br>  历史不会忘记,抵赖在铁的事实面前永远无效。血债要用血来尝!</h3> <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