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计算是学生必备的数学技能,在双减背景下,为了 使学生清楚理解算理、熟练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唯有深入探究有效的计算作业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达到减负、增效、提质的目的。为此,3月28日,岐山县杏园逸夫小学数学教研组特开展了“优化计算作业设计 助力双减提质增效”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在教研组长魏亚飞老师的组织下,主要由四、五、六年级数学老师发言,与其余老师共同研讨有效的计算作业设计方法、内容及形式。</p> <p class="ql-block"> 吕宏娟老师 结合《解比例》一课谈到解比例是在学习好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学习的。先复习根据比例的意义和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然后告诉学生,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作业设计了多条题目,让学生根据比例式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即根据不同的依据)来填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学生完成的情况非常理想。都能根据题目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其中包括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的。然后让学生把想的过程一步一步写下来,问题出来了,完全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的学生完成得又快又对,而其他的学生要么速度慢,要么转化成方程有一点困难。</p> <p class="ql-block"> 张敏老师谈到:计算能力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心算能力、逻辑思维、归纳推理能力、数学思想等多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计算能力培养是一个多元的教学过程,在作业设计中要善用典型、错题等方式重质而不重量,也可构建开放化的习题训练,与数学活动、实践探究等相联系,保证习题训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计算学习中来,积极钻研,实现自我发展.。</p> <p class="ql-block"> 金瑞敏老师结合《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一课谈了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计算能力一要从基础作业中感知分数和小数,如,画图,培养学生数感。二要分层作业设计,结合学生掌握情况,由简到难分层布置作业,或者布置学生可选择的作业。三要探究调查式作业,结合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小数与分数。并自己进行互化。四要改进作业评价方式,尽量给与学生描述性反馈,如"小数除法计算错误,下次要花几分钟检查","单位名称没有看仔细,下次要细心关注节"等。给与学生的评价要让学生可操作,可改进。</p> <p class="ql-block"> 吴薇薇老师从《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出发,认为作业设计要由易到难,由基本到复杂,由巩固到发展,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让“双减”政策落到了实处。计算作业设计可以分成:基础练习、巩固练习、拓展练习。基础练习:中等及后进生必做,作业内容可设计针对教学内容单纯的计算练习,重点是掌握计算方法,熟悉计算过程,难度较低,减轻他们的压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巩固练习:中等及优生必做,后进生选做,面对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作业内容可设计对算理的剖析练习,及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练习,利用对算理的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在解决问题运用能力,内容属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能力训练,中等难度;提高性作业:优生必做,中等生选做,面对的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业内容主要以综合性、拓展性为主,有一定难度,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多动脑,拓宽他们的思路和知识面,使他们成为数学尖子。</p> <p class="ql-block"> 令学丽老师谈到:计算作业的设计要能够挖掘练习的潜在价值,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即先易后难,先模仿后独立,先单项后综合,先基本后变式,有坡度,深层次认识问题本质)、少而精的、能对比的习题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最重要的是给学生留下数学思想方法;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对自己做题的过程简单地阐述,将方法和同学进行分享。</p> <p class="ql-block"> 陈平利老师谈到:作业可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要合理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以求实效性。作业设计的要求是“紧扣目标、促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即是要关注全体、关注个体差异,努力做到下要保底,还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吃得好,体现分层。</p> <p class="ql-block"> 赵亚娟老师结合四年级的口算谈到:口算需要天天练,课课练,所以在设计口算作业时坚持每天课前3—5分钟的时间内进行练习,每天课后练习一页口算题卡,第二天老师批改、评比,从而激发学生口算训练的兴趣,提高口算速度和能力。</p> <p class="ql-block"> 最后,组长魏亚飞老师小结到: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确定本节计算课的作业设计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对作业进行整体规划,在深入解读课本习题的基础上,通过“调”“删”“增”“改”精心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作业, 在减少机械、重复性练习的同时,提高练习的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计算作业设计的方向,发展了个人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了教师作业管理能力,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图 片: 全体数学老师</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 :魏亚飞</p><p class="ql-block">初 审: 徐银花</p><p class="ql-block">终 审: 周永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