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好多年前,作为一个户外和摄影爱好者,我就对地方政府一窝蜂式的旅游开发热情,深感不安。<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尤其是涉及山川河流自然风光,如火如荼的招商引资热浪,让人怀疑那些美好愿景口号背后的良苦用心。</span></p><p class="ql-block">我始终以为,明明白白的产业开发,你非要把它说成是为人民服务?或者原本就是一门普普通通的生意,你非要把它提升美化成一项事业?这就让人怀疑这其中的动机了。</p><p class="ql-block">就算是所谓景区提档升级嘛,如果一味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不注重人性化的服务和质量品质的保障。急功近利就盯住人们的钱包,而不去关注消费者心中的性价比,没有可持续性发展保障基础,这无异于竭泽而渔。</p><p class="ql-block">比如刚刚完成“开发建设”、时隔七年“重新开张”的牛背山……</p> <p class="ql-block">关于牛背山,无论你是否上去过,只要心中有远方的美景,她就是云端上的仙境和圣地,无论是云海还是星河,无论是日出还是彩霞,我们镜头中的牛背山,一直都是天堂一样梦幻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一、 那山</p><p class="ql-block">我一直在想,写出过“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如此温情远眺,浮想联翩之悠悠名句的唐代诗人杜甫,如果站在了牛背山顶,光辉灿烂的唐代诗歌,是不是又将留下另外一段千古绝唱的诗篇?</p><p class="ql-block">我还假设,倘若明代游侠徐霞客有幸登临牛背山。那么他“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样貌似义无反顾的结论,几乎就属于一种臆断,必须一笑了之。</p><p class="ql-block">不过前辈没有我们今天的机会,所以视野迥然。</p><p class="ql-block">关于牛背山,有人说它恍若就是天堂门边的阳台。我以为,一切都是天作之合。从地理学的角度看,横断山脉东部边缘与成都平原西面直接相接,峰峦叠嶂而延绵不绝的雄浑山体,宛若重叠起来的巨大的屏风,不但遽然阻隔了太平洋东南季风的东进,同时,也使群山以东的盆地暖湿气流,在山的这一边集聚起来,使之降雨充沛,空气湿润。而西面则因为暖湿气流无法畅达,加之气流越山下沉,增温减湿作用强烈,于是降雨减少,空气越发干燥,造就了不少“一山阴阳隔,转眼两重天”的山岭。</p><p class="ql-block">自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由此可见蜀山之险峻,纵横交错,群峰延绵。而烟波浩渺、云蒸霞蔚的蜀山之美,何时何地可以一览无余,尽享无限呢?</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上帝之手的巧夺天工了:牛背山,恰巧就在这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漩涡之中,恰巧就在日出而红,日落而金的辉耀之中,恰巧就在千呼万唤那种喷薄而出、人品爆发那无与伦比的心潮起伏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font color="#010101">二、那路<br>这世界上就有一些如此奇妙的地方:魂牵梦绕,日思夜想,还未上路,心已登顶。譬如牛背山,感觉就在家门之外,一旦出发,却又一路惊魂、终身难忘。上去的驴友们说,身体在路上是魔鬼和地狱;下来的摄影家讲,眼睛在山顶是梦幻和天堂。<br>这绝对属于梦想般的诱惑。海拔在3000多米的云端之上,且相对垂直海拔,比起西藏的雪峰,要大得多。所以,牛背山顶非常适宜观山望景。<br>白浪翻滚之际看风卷云舒;在群山辉煌的时候观日起日落……<br>正是如此得天独厚,恰巧在两种地貌的结合部上,牛背山的魅力一经发现,就一呼百应成为万众瞩目之地,你只要上得去,就可以一边饱览天府之国的秀美风光,一边欣赏雪域高原的辽远壮阔。<br>曾几何时,一句“出发吧,去牛背山看风景”的相约,连语气都显得很牛逼。<br>信不信由你,无论是从荥经三合乡上去,还是从泸定冷碛上去,通往牛背山的路上都有许多故事,一年四季都在萌芽和生长。那蜿蜒曲折而艰难险恶的山道,承载了多少行者和摄影玩家的千辛万苦与峰回路转。<br>那些崎岖的山道,那些泥泞,那些冰封的陡坡,那些让人晕眩的风云变化,那些让人感动的搀扶着向上的脚步……<br>正因如此,很多人在牛背山的传说面前,迄今为止也就仅仅是在别人的镜头里,叹为观止,略微遐想一番罢了。毕竟追逐牛背风光之路,目前还是一条千辛万苦,风雪飘摇之路。<br>这就是无限魅力所在,牛背山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上去的,但牛背山在每一个季节都有人上去——答案全在这条路上……<br> <br><br></font></h3> 三、 那人<br>好像在摄影江湖上,传说是四川摄影家吕玲珑先生第一个发现了牛背山。时间大约在2005年的秋天。<br>我们无法考证这个传说的真伪。但可以确定的是,当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出那期著名的特别策划之后,牛背山开始跃入人们的视野。从最初的露营玩家到户外摄影发烧友,从十几岁的学生到60多岁的强驴,男女老幼,蜂拥而至。到2013年,牛背山之行已经成为成都许多户外俱乐部生意兴隆的商业拓展项目。<br>如雨后春笋般风起云涌的摄影发烧热,使许许多多酷爱风光摄影的家伙,就像看到了一块风水宝地一样,谈及大片,几乎就言必称牛背山。所以,在四川,假如你从来没有踏上过通往牛背山之路,都不好意思说自己酷爱摄影了………<br>于是,争先恐后上牛背,起早贪黑追日出,不知不觉已经蔚然成风,成为摄影发烧友和户外驴友们魂牵梦绕的浩荡时尚。<br>有朋友、有父子、有师生、有情侣;有搭车的,有徒步的,有骑摩托车的,甚至有扛着山地车爬坡的……<br>那些人,那些向上的灵肉,那些蹒跚坎坷,历尽艰辛而坚毅而上的脚步,已然成为不可多得的风景。<br><br> 四、那云<br>牛背山的云海,浓密而均匀,壮阔而平缓,有时波澜起伏,有时随风飘舞。有时,恍惚凝固的冰川和游走的雪雕……<br>运气好的时候,随处可见的瀑布云,你会看到云浪翻滚如花朵,云海汹涌而辽阔无际,犹如阿凡达中“哈利路雅山”一般,恍惚漫步云端之中,有一种在蓝天和群峰之间飘逸游动的陶醉感,飘然欲仙。<br>那些变化无常的云浪,一会儿奔腾而下,千军万马冲向谷底。转眼之间,又升腾起来,漫过山脊,成为流动的巨大“云瀑”,在我们眼前翻山越岭,滚滚向前……<br>水无常势是相对的,云无常性却是永恒的。牛背山的云,你永远也看不够。每一次,我们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云。而群峰之中云端之上的牛背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又是无法随心所欲就可以轻而易举上去的地方。<br>那么就套一句古旧的老话吧,有时真的很牛逼:牛背山下来不看云……<br><br>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场跨时六年多的户外摄行盛宴,几乎还未尽兴,就偃旗息鼓,在这场新冠瘟疫肆虐之前,它就谢幕了。</p><p class="ql-block">我说的是,2015年10月,牛背山开始对户外驴友和摄影爱好者说“NO”,贴出封山禁行的告示不到一个月,就雷厉风行实施断路设岗,严禁上山。原因很简单,和国内几乎所有人气自然景观,一样的命运:政府相关部门要对牛背山进行一番“高大上”的打造,以期获得最大的旅游商业价值。</p><p class="ql-block">结果可想而知,从此以后,连我们雅安当地的驴友和摄影爱好者,要想登山观云,突然发现,已经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自由户外驴行,我们连上山的权利都被无端剥夺了……</p><p class="ql-block">这一封禁,就长达七年。</p><p class="ql-block">正因如此,有关牛背山禁行并且实施封山的这些年,对于许多户外爱好者和摄影发烧友而言,无疑是极为操蛋的悲催的窘境——这些年来,我们偶尔带上山,还得想方设法去找熟人、通关系。就像我一个荥经本地的摄影爱好者所言:想不到在家门边爬山,都像做贼一样诚惶诚恐、偷偷摸摸……</p><p class="ql-block">蓦然回首,多年前各路户外英豪蜂拥而至,历尽艰辛上牛背,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群峰如聚,尽享天地苍茫之风卷云舒,那种美不胜收的心灵酣畅和视觉震撼,已然成昨日黄花,或者雨打芭蕉流水远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13日,四川牛背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发布一则公告称,牛背山景区将于2月15日起实行观光车收费。</p><p class="ql-block">公告称,根据《荥经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牛背山景区观光车收费标准的批复》(荥发改【2022】86号)精神,牛背山景区自2023年2月15日起,正式开始对观光车进行收费,牛背山景区观光车往返(荥经段云海人家至牛背山顶)收费标准为80元/人·次。</p><p class="ql-block">其实从景区停车场到云海人家,已经有70元强行消费的“观光车”了。这样,加上景区门票和其他进山费用,现在仅仅是上一趟山,我们就得被人硬生生收割300多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凡到过牛背山的驴友,尤其是摄影发烧友,一定深有体会,传说中云蒸霞蔚、波涛汹涌的美景,不是那么轻而易举随时都可以领略的。非但如此,我就碰见过一位倒霉透顶的仁兄,他一年之内千辛万苦上去过3次,每一次都兴致勃勃而去,垂头丧气而归:第一次是三月底,和一群网友坐了5个小时的矿区货车,上山后却大雾弥漫,继而春雨绵绵……</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是6月,还没有来得及上山,就传来前面山路因为暴雨塌方,一时半会儿难以通行的消息,只好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第三次是10月中旬,行前特别仔细查看了天气预报,认真选择了行程日期。但上去之后,一连两天万里无云……</p><p class="ql-block">于是,有关人品的流传和自嘲,渐渐成为牛背山上,一种充满敬畏的期待和祈福。比如当我们的相机镜头捕捉和收获了波澜壮阔的美景,连山顶上的客栈老板,都会来一句千篇一律的吉祥祝辞:你们人品太好了,不错,不错……</p><p class="ql-block">关于牛背山,所谓人品的定义和爆发,其实也很简单,有时候就是一种等待,一次次充满敬畏的守望之后,那种群峰如聚之上,尽享风卷云舒的艳遇!</p><p class="ql-block">多年前,我就曾经在牛背山一连呆过三天两夜,才熬过云雾和烟雨,得以目睹云开雾散,白浪滔天……</p> <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当你掏了几百块钱上山之后,还得看自己的运气。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想在上面待几天,就可以随心所欲待几天了。那时候,住一晚帐篷营地,也就100块钱左右,加上基本的食宿,每人每天顶多200多一点,就可以以搞定。</p><p class="ql-block">而今这一切过往的记忆,几乎都成天方夜谭了。</p><p class="ql-block">据悉观光车开通后,除了酒店、施工等相关单位的车辆和住大、小木屋游客的车辆,原则上其余车辆一律不能上山。这就是说,你连自己带帐篷去的自由,都被剥夺了。</p><p class="ql-block">再看看现在上山旅游酒店消费,其价格之昂贵,足以让普通工薪族望而却步——</p><p class="ql-block">大、小木屋相当于独栋别墅,目前一共只有五栋,每晚的价格是6980元起(切记,这仅仅是起步价!)。2月15日后,前往牛背山一次,仅门票和观光车费就需要310元。这也意味着,如果完成一次牛背山自驾之旅,则需近万元。实际上,自2022年5月1日对外开放后,牛背山景区多次因价格被网友吐槽为“牛贵山”。从当年登顶一次仅需百余元的“穷游胜地”,到如今自驾上山需花近万元,牛背山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牛贵山”。成为富人和权贵们网红打卡地了。</p> <p class="ql-block">对于我来说,肯定是再也没有多大兴趣,去牛背山被他们摁在菜板上狂砍了。毕竟十多年来,前前后后已经上去过不下六次。</p><p class="ql-block">有这些影像记忆为证。</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