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蒹葭读书会</p><p class="ql-block">2023年(总)第四十七期读书活动通知</p><p class="ql-block">时间:三月二十六号,星期天,上午十点半至十五点。</p><p class="ql-block">举办读书活动:</p><p class="ql-block">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近日春雨连绵,我们期盼雨过天晴的春天,期盼每月一度一起读书的时候,生命在读书中高贵优雅,生活让我们离不开读书,让我们一起享受读书生活的美好吧!</p><p class="ql-block">集合地点:远洋大厦写字楼,香港路145号</p><p class="ql-block">报名接龙</p><p class="ql-block">1·汪骆雅红 《开启易经思维》</p><p class="ql-block">2·金娣朗读《今天是你余生的第一天》</p><p class="ql-block">3·叶子朗诵《解智伟诗集》经典片段</p><p class="ql-block">4·付丽娜 阅读《散文 春风 作者 老舍》</p><p class="ql-block">5·艾梅解读《新篆香谱》</p><p class="ql-block">6.李书兰 赏读《苏轼词传》四海一生踏歌行</p><p class="ql-block">7·王华 诵读牛均富的《读<满江红>致岳飞》</p><p class="ql-block">8、杨祥润《春》朱自清</p><p class="ql-block">9. 四叶草《杂谈再读1984》</p> <p class="ql-block">享受读书时光的快乐宁静</p> <p class="ql-block">时光不老,我们不散!</p> <p class="ql-block">本群活动主持人:白云(王华)老师</p><p class="ql-block">主持人语:</p><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的武汉,是樱花绽放的季节。无论是五大的珞珈山,还是东湖的樱花园,或者是大大小小超市里的上空和地面上,到处都樱花灿烂,到处都飘满了粉色的云霞。应了这个粉色的三月,我们又走到了一起,把花瓣一样的文字,互相分享,你说我听、我读你听,大家读大家听,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就让我们开始读书吧!</p> <p class="ql-block">朗诵牛均富的《读满江红.致岳飞》</p> <p class="ql-block">围桌读书,喜欢这样的氛围,真的很好。</p> <p class="ql-block">汪骆雅红老师解读《易经》,开启易经思维……</p> <p class="ql-block"> 金娣老师朗诵 </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你人生余下的生命的第一天。》节选 文/佚名</p><p class="ql-block"> 在一位医生拥挤的候诊室里。一位老人突然站了起来。走向值班护士。“小姐,他彬彬有礼的说,我预约的时间是三点,而现在已经是四点,我不能再等下去了,请将我的预约改为明天“。</p><p class="ql-block">这时,一位妇女转身对他身边的人小声说,他至少也80岁了,现在还有什么要紧的事儿?那个老人转向他说,我今年已经88岁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能浪费一分一秒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谁能在生活的时间之外,真正拥有永恒呢?只有孩子和上帝。不在乎时光流逝?在孩子的眼里,岁月是无穷无尽的。孩子会长大,我们终将失去童年。我们的童年是在我们明白自己。毕竟会死去的那一天结束的。自从失去了童年,我们就失去了永恒。我们不是上帝,我们知道,终究有一天我们将死去。但我们总把这一点想的极其遥远。大多数人把神仙视为当然。我们处于精神活泼、身体轻快的健康状态,死亡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很难想到它日子延伸到无穷无尽的远景之中。所以我们总是做一些无价值的工作,几乎意识不到我们对生活懒洋洋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每一天,可以是生命的第一天,也可以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人心不只是活一次,他像璀璨的清晨,可以重复的活许多次。每一个早晨都是新的,当我们从清晨醒来,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孩般降临到一个新的世界。经过一夜安眠的法术,我们再生,让人感受又一个新的早晨,带来新的希望。迫于生计。我们必须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一定要珍惜活在世上的每一天,把握生命的每一刻,我们将不枉此生,因为我们知道,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会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可贵</p> <p class="ql-block">叶子老师朗诵解智伟诗集片段</p> <p class="ql-block">付丽娜老师诵读老舍的散文集,《春风》</p> <p class="ql-block"> 杨 祥润老师朗读</p><p class="ql-block"> 《春》.节选</p><p class="ql-block"> 朱自清</p><p class="ql-block">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p><p class="ql-block">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p><p class="ql-block">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p><p class="ql-block">“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p><p class="ql-block">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p><p class="ql-block">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p><p class="ql-block">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p> <p class="ql-block">艾梅老师解读《新篆香谱》</p> <p class="ql-block"> 李书兰老师 解读 苏轼词传</p><p class="ql-block"> 四海一生踏歌行</p><p class="ql-block">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本书以苏轼的词为主题,再现了苏轼以文传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的形象。他一生仕途坎坷,却用豁达的人生态度对待这些不幸,他的人生哲学寄语于作品中。读他的词可以医心;品他的人生让人奋发。</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 今天赏读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与书友们分享: 大江东去,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时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 苏轼有报效疆场之志,却壮怀难酬。他或许知道,即使有机会,他也没有上场杀敌的本事。苏轼是文人的命,终究做不了文武双全的周郎。他意识到了自己好“多情”,意识到了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洒下的是对周郎梦的不舍。</p> <p class="ql-block">四叶草的人生杂谈 2023-03-22 17:47 发表于湖北</p><p class="ql-block"> 再 读《1984》</p><p class="ql-block"> —极权是否还会回归</p><p class="ql-block"> 本书简介</p><p class="ql-block"> 《1984》(Nineteen Eighty-Four)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出版的长篇政治小说。</p><p class="ql-block"> 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彻底剥夺,思想受到严酷钳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下层人民的人生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循环。</p><p class="ql-block"> 《1984》与1932年英国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叶夫根尼•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通常也被认为是硬科幻文学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1984》已经被翻译成至少62种语言,而它对英语本身亦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书中的术语和小说作者已经成为讨论隐私和国家安全问题时的常用语。例如,"奥威尔式的"形容一个令人想到小说中的极权主义社会的行为或组织,而"老大哥在看着你"(小说中不时见到的标语)则意指任何被认为是侵犯隐私的监视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p><p class="ql-block"> 他的代表作《动物庄园》和《1984》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名著,其中《1984》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p><p class="ql-block"> 1903年生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与绝大多数英国孩子不同,他的同情倾向悲惨的印度人民一边。少年时代,奥威尔受教育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后来被派到缅甸任警察,他却站在了苦役犯的一边。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因属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派系(第四国际)而遭排挤,回国后却又因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他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 </p><p class="ql-block"> 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仅以《动物庄园》和《1984》而言,他的影响已经不可估量。以至于为了指代某些奥威尔所描述过的社会现象,现代英语中还专门有一个词叫"奥威尔现象(Orwellian)"。如果说,贯穿奥威尔一生的作品主要是反映"贫困"和"政治"这两个主题,那么激发他这样写作</p> <p class="ql-block">听汪老师解读《易经思维》,大家议论纷纷,各述己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