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在唇 乡土在心

婉儿

<p class="ql-block">回望千年,沦海一粟,历史长河滚滚而过。现代生活日新月异,而方言总能让行色匆匆的人们暂停脚步,回眺家乡的方向,回味思乡的情感,乡音常在唇,乡土常在心。</p> <p class="ql-block">方言是宝贵的地域文化载体,是中华文化的财富,更是中华精神的体现。 </p><p class="ql-block">“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方言承载着多元纷呈,五彩缤纷的文化传统。嘹亮的陕北方言表达出的是黄土高原上热情豪迈的风土人情,朴素的河南方言传递给人的是纯朴好客的民俗传统,温婉的江苏方言体现的是江岸人家悠久丰厚的文化底蕴。各具特色的方言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风俗的最好体现,是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最好的证明,更能反映出我国从古至今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p> <p class="ql-block">方言是异乡人最好的慰籍,是与故乡连系的一座桥梁,即使身处在远,家乡仍存心间。</p><p class="ql-block">“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闻乡音倍思亲”。身处陌生的环境中,身边形形色色的身影融入车水马龙之中,绚丽的霓虹灯更让人眼花缭乱。独居异乡,无依无靠,浓浓的思乡之情犹如化开的墨水一般肆意蔓延,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免不了会犹豫彷徨,一声乡音,是涌入游子心中的一股暖流,它让身处纷繁世界中的人们不至于迷失自我,是遭受挫折的人们最好的慰藉,即使再苦再累,听着熟悉的腔调,也不禁浮起安心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方言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对增强故乡,民族,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方言,保护传统文化刻不容缓。</p><p class="ql-block">“乡音永流传,文化存心间”。随着被大力推广且广泛使用的普通话在学习、交流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音方言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今,走在大街上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很难再寻觅到方言的一丝温暖,伴随着方言的消逝,传统文化似乎与我们也产生了一丝隔阂,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的消失,更是一种文化载体的湮灭。国家日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方言的淡化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为了留存住这一家乡的羁绊,重新系起与家乡的纽带,各地纷纷开展方言保护活动,开办方言学习交流班,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留存有方言的记忆,都感受到方言寄托的乡愁,都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方言历经千年,早已成为一方人的故乡回忆,成为游子孤独之心的栖息之地,是每个人心中的一丝柔情,更是中华文化的深深依托,中华精神的重要体现。不管世事如何变幻,乡者在唇,乡土就在心。</p> <p class="ql-block">作者:高一(九)班学生 王静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