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王志杰 /文</b></p><p class="ql-block"> 古玉行里有句话,叫“十玉九绺”,这是专指出土古玉而说的。因而许多收藏古玉的朋友就以为出土的古玉必须要有沁色或者绺裂,否则就应该是仿品。</p> <p class="ql-block"> 的确,我们一般看到的古墓出土的玉器,几乎全部是沾沁色的,即使把土以及朱砂等清理掉,完全无绺无沁的出土古玉的确少之又少。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自然而然把墓室和土联系起来,认为只要是出自墓里,就一定会有土沁,但都没有想到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墓是不沾土的。</p> <p class="ql-block"> 南方的悬棺有土吗?许多山洞墓室有土吗?有些洞墓在历史的变迁中,或因山体滑落,或因洞口被打开,墓室与外界通风了,是由于这种墓室极其干燥,玉器无法受沁。玉器受沁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或者是水,或者是潮湿的酸性或碱性土壤,或者是防腐的水银或朱砂,或者紧靠青铜器或铁器,否则就不具备受沁条件。</p> <p class="ql-block"> 顺便说一句,许多人把玉器上的红沁叫做血沁纯属无稽之谈,人死后哪里来的血?当玉器不具备受沁条件的时候,玉只有静静地在空气中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被氧化,这就产生了岁月的痕迹,就像我们爷爷奶奶脸上的皱纹,这就叫“橘皮纹”,这种不规则的“橘皮纹”是任何高手都伪造不出来的。有人说,这太简单了,用喷砂机一喷就有了。</p> <p class="ql-block"> 但如果是平面的玉璧之类,可能喷喷还行,可是面对雕刻细微的圆雕作品,如有些佛的璎珞、朱雀的翅膀、玄武的胡须等,本身已细若发丝,喷砂机一打早就断了,怎么可能保留到今天呢?雕好的玉器为了喷上一层“橘皮纹”冒充古玉,那它在雕工,神韵、细部特征上也会留下破绽的。因为喷出来的效果是非常均匀的,而自然氧化的则是不规律的,它就像春天即将融化而尚未融化的冰面一样,是斑驳无序的,是仿造者难以企及的。</p>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悟,你就会认识这些他人不敢认的好玉器。因为古玉的整体神韵、砣功痕迹、造型的时代特征哪一点都难以推翻它的历史痕迹,那我们要是还不敢认的话,就只能与珍品擦肩而过了。</p> <p class="ql-block"> 因此,无绺无沁也有古玉,而且往往是上好之玉,莫错过呦。</p><p class="ql-block"><b> 作者:宁夏玉文化研究会会长</b></p><p class="ql-block"><b> 编辑:席亚栋|责编:席浪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