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明时分,当第一缕阳光划过布达拉宫金顶的时候,晨光秀丽。在西藏,新的一天都始于点燃一根藏香,此时,我们启程出发,前往日喀则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 从拉萨到日喀则的线路,主要有南北两条,一条是南线,走曲水大桥南面的老路,经甘巴拉、羊卓雍措、卡若拉到江孜,然后,向北经白朗县到日喀则。另一条是北线,即沿改线后的中尼公路主干道,不过曲水大桥,一路沿雅鲁藏布江西进,经大竹卡、过尼木县、仁布县,直达日喀则。相对而言,北线是沥青路面,距离短、路况好、不翻高山,沿途可以饱览雅鲁藏布江风光,而南线是路程远一些,道路条件略显逊色,但沿途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为丰富,值得一走,我们选择走一趟南线。</p> <p class="ql-block"> 途经曲水县雅鲁藏布江大桥,继续驱车十二公里,到达第一个小景点 ,雅江河谷。与其说这里是一个景点,这里更象是一个观景台,纵览整个河谷也算壮观而广阔,河谷水流清澈,两岸黄褐色的远山和岸边的经幡,很美。</p> <p class="ql-block"> 岗巴拉山是前进日喀则途中,我们遇到的第一座山。车子沿着盘山公路盘旋而上,连续拐过许多弯道,到达岗巴拉山垭口。</p> <p class="ql-block"> 到达海拔4799米的岗巴拉山垭口,碧玉般的羊湖便出现眼前,这里是羊湖一号观景台,在这里可以俯瞰羊湖,这里也是朋友圈最常规的视角,众多来到羊湖的人都会在这里打卡。</p> <p class="ql-block"> 羊卓雍错藏语意为碧玉湖、天鹅池,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据说,虔诚的佛教徒每年都要前往朝拜,祈求佛保佑其吉祥如意。绕湖一圈,等于到拉萨朝圣一次。但这一绕,骑马也需一个月左右,徒步就需要更长时间了。</p> <p class="ql-block"> 羊湖之所以被称为圣湖,在藏区崇拜羊卓雍错,更多的是将它奉为羊卓雍措达钦姆,即羊卓雍错湖主多杰盖吉佐(金刚障碍之主),它是藏区的女护法神,因此,羊卓雍错既是龙女的化身,又是女护法神的驻锡地,兼具多重功能或神力。羊湖的形状似耳坠,在藏区也被人称为“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据悉无论你在哪个角度都无法观赏到羊卓雍错的全貌,除非是借助高空或者卫星地图,所以当地人戏称羊湖永远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然而就算没有全貌,就算你只看到其半面,甚至小半面,也能被它的景色所折服。这就是圣湖独有的霸气所在!</p> <p class="ql-block"> 在西藏寻找达赖喇嘛灵童转世时观湖的地方,除了位于西藏加查县崔久乡的拉萨拉措湖,另一个湖就是眼前的羊卓雍错。据说,拉萨拉措湖和羊卓雍错可告知未来,经过灵验的祈祷, 人们可以从湖泊那平静的表面看见将来发生的事件。圣湖能帮助寻找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达赖圆寂后,由西藏上层僧侣组成负责寻找灵童的班子,先要请大活佛打挂、巫师降神,指出灵童所在的方位。然后到圣湖颂经祈祷,向湖中投哈达、宝瓶、药物等,最后,主持仪式的人会从湖中看出显影,指示灵童所在的方位一致,便派出人马,循所示方位寻找灵童。</p> <p class="ql-block"> 湖水平静无波,这样就可以反射出未来的秘密确定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之时,甘丹寺的大住持或西藏摄政要前来观湖,解释各种迹象。大师先感谢班丹拉姆的英明指引,然后按照佛祖的姿势坐在岸边,对着湖面默祷,等待显灵。有时显圣,有时不显圣,如不出现,第二天再重复这一仅式。显现的图像可以是一个宗教的象征,一个藏文或梵文的字母,一个人的轮廓,一处风景,也可以是什么其他的东西。占卜大师向伴随他的抄写员口述他看到的每个画面。待他从出神状态恢复到常态后,回到私宅做进一步研究。他在持续祈请神的指引中,再仔细地回味所见的印象,并与早先的种种预言做一番比较,直到他把所有的线索编排成条理清楚的因果关系,才能得出可以在什么地方,以及什么样的环境里找到转世灵童 。藏传世界的深奥,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受过传授的大师才可破解。达赖不经意间说的一个字,做的一个手势,他遗言的一句话,写作中的一行字,以及他升天的地点,最后一刻带在身上的物件,甚至他持有这些物件的方式,都有可能成为开这个深奥疑团的钥匙。</p> <p class="ql-block"> 圣湖的鱼只可观赏,干万不要动垂钓的心思,藏区的藏民是不会答应的,否则会惹上很大的麻烦。由于当地藏族同胞根深蒂固的信仰,所以不愿杀生,即使湖里的鱼再多也不会去钓来吃,或者捕来吃,也正是因为当地人有着这样的信仰,才使得羊湖的鱼越来越多。全球富含鱼量最多的湖就是眼前的羊卓雍错湖,有数据统计这个湖泊鱼的储量己经达到了8亿公斤,但因为这里没人去垂钓,也没人去捕鱼,所以每年还在不断地增加,也就是说世界上的其它湖泊根本无法撼动它的地位。我们来到湖边,我忍不住俯身探手入湖,掬起一捧水,冰冷清冽直入骨髓,水珠顺着指缝滴滴洒落,拮一口甘甜似茶。这湖水没有一丝杂质,就象一块纯度极高的绿水晶,将阳光射到水底深处,据说羊湖可以一眼看穿14米深,站在湖畔,我极目向湖底望去,确实可以清楚地看到极深水下的鱼游来游去。湖边藏民的牦牛,映在水里的倒影,似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随便找个地方都能享受最彻底、最直接的阳光,圣湖的湖滩上的沙子和石头都被河水和风洗得干干净净,不妨坐下来,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这份平静与惬意,感受一下高原的温暖,不用会被任何人打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赶往浪卡子县途中,环着羊湖水岸行驶,远处的乃钦康桑雪山若隐若现,心境虚无。车内轻声放着《雪域高原》的歌曲,我的心情正如歌词:这里有庄严的布达拉,这里有神奇的朗玛,布达拉吸引着朝圣的人们,朗玛喝着不老的神话,这里有圣洁的雪莲花,这里有浓香的酥油茶,锅庄舞让人年轻,青稞美酒把人心灵净化,这里的天很蓝,这里的地很大,千古圣洁的雪域高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时,我想说的是,愿我的朋友们,有一个坚强的信念,屹立不倒,愿你们的心总是充满快乐,愿你们的歌曲能够永远被人传唱,愿你们永远Forever young。余光中说,旅行的意义不是告诉别人“我来过了这里”,而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思考,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远行中……进入高原,景色变得完全不同,雪域的美一览无遗,蓝天、白云、雪山、湖泊、草地、牦牛。</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乃钦康桑峰,海拔7191米,地处雅鲁藏布江之南,喜马拉雅山以北,也就是拉轨岗日山脉的东段,这是我们前往日喀则方向,遇到的第一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雪山。乃钦康桑峰周围耸立着10余座6000以上的雪峰,山体雄伟。终年的积雪发育了众多冰川,卡若拉冰川即形成于此。</p> <p class="ql-block"> 卡若拉冰川有“最美的天堂在心里”之称。卡若拉冰川,巨大的冰川从山顶云雾飘渺处,一直延伸到公路只有三百米的路边,晶莹幽蓝中,捎来几许凉嗖嗖的感觉。虽然由于长年受公路上灰尘的影响,冰川整体呈黑色公层形态,但冰川上半部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副巨型唐卡挂在山壁上,熤熤生辉。</p> <p class="ql-block"> 卡若拉冰川就在路边,距离公路也就300米左右,眼前的雪山裸露着巨大的山体,只有部分还被冰雪覆盖,所有的冰川都是细细的。</p> <p class="ql-block"> 卡若拉冰川,很多电影外景拍摄地,电影《红河谷》、《云水谣》在这里取景。据说,卡若拉冰川的雪线每年都会上移。</p> <p class="ql-block"> 这个三角形缺口,就是电影红河谷摄制组为了制造出雪崩的效果,用炸药在卡若拉冰川上炸出了一个缺口,这一条缺口也许需要几万年或者是几千万年才能补上。</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离开卡若拉冰川,继续西行,高原一改低调谦逊,肆无忌惮地展现出绝伦风光,路上真正的大美伊始,这一路少有车辆,我们的车子独享苍茫大地,犷美景致,这才是自驾的最高礼遇和最奢移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离开卡若拉冰川,行驶一段路程,河谷变得开阔起来,车子的左侧是满拉水库,在很长的时间里,满拉水库一直伴随着我们。过去,这里只是一连串的海子和浅滩串成的布隆错,后来修建了水库,水满起来了,成了满拉水库,当地人仍然称它为布隆错。</p> <p class="ql-block"> 以前去日喀则公路的路况很糟,远没有今天好。现在的路都是沥青路面,汽车开得像内地一样的感觉,仿佛已经远离了高原的险峻和艰难,而这一些仅仅是幻觉,眺望两边群山连绵,并且有不可穷尽的感觉,狭窄的两岸组成的河谷,是一条狭长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阳光晴朗,虽然河谷里迎风的风,阳光之下的道路依然多了些温婉与从容,白云以飞快的速度掠过河谷,不知所终,那些沿着河谷遍布的砾石和戈壁滩,成为一路向西最初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满拉水库是一个小众低调的景点,海拔也是4200以上,这个水库以灌溉发电为主。当满拉水库的全貌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内心很是感叹,这就是西藏随时都可以遇到的惊喜,谁能想到,在荒僻的大自然中,会有一个澄清湛澈的湖泊。</p> <p class="ql-block"> 一块石碑“斯米拉神山”,山口的风特别大,一层层经幡在风中舞动。</p> <p class="ql-block"> 斯米拉神山的下面就是满拉水库,从山上往下看,整个水库就是缩水版的羊湖,非常漂亮。俯瞰水库,如绿松石镶嵌在苍茫的山体中,水面平静如丝帛,不染一点人间和尘烟。阳光拂过,撒上一层淡淡的金粉,更添一份柔美。</p> <p class="ql-block"> 车子走了很长时间,到浪卡子县,这个县属于山南地区,过了浪卡子县就进入日喀则地区江孜。浪卡子县是一个很小的县城,车子穿过整个县城也只是十多分钟的时间,过了县城,我们在浪卡子县郊一家小店吃中饭。</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房子大多数为白色,饭店也是白色的藏房,用来构建梁架的木柱取自当地山林,黏度较强,湿度适宜的山地棕壤土被用于夯筑墙体,使用年限可达上百年,而浇注墙体的白色“阿嘎土”和粉刷门窗的颜料皆是直接提取的黏性矿物质,防晒防雨,美观实用,一户一座的L形白色藏房坐落在高原上。在藏族的信仰中,石头是有灵性的。</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藏房,与之前拉萨的藏房,很大的不同,这一路上的房子看上去明显要简陋的多,原生态的乡村风貌。推开双开木板门,我们进入屋内,老板起身热情的招呼入座。饭馆四壁很有年代感,上一时代的木质框架房梁上悬着老式的白炽灯,屋内光线昏暗。灯下几张饶有年头的饭桌,漆面龟裂脱落,条凳、独凳随意散放屋内,屋中间一个大火炉,高高的烟囱耸向屋顶延伸至室外。炉火熊熊,炉台上两把怀旧风格的铝合金水壶,沸水翻腾,壶口呼呼地向外喷着水雾,壶盖噼啪作响。伴着厨房沸油炸裂和锅勺碰撞之声,香辣的油烟味道瞬间弥漫整个小屋。我斜倚着凳子,点燃一支烟,惬意地深吸一口,闭目仰头慢慢地吐喷空中,多巴胺和尼古丁竟让大脑飘然了。恍惚之中,犹如身处物质匮乏而精神丰富的时光里。</p> <p class="ql-block"> 吃过中饭,胃肚得到了满足。我们继续上路,一路上,阳光寂静、沉重、刺眼,虽然我们戴着墨镜,仍然被阳光的强度所震憾。皮肤似乎在迅速地缩水干燥,脸上也开始脱皮,暴躁在外的皮肤感受到一种针灸的刺痛感和烧灼感。不久,到达江孜。</p> <p class="ql-block"> 进入日喀则地区的江孜,江孜县文化资源积淀深厚,最为著名的有宗堡抗英遗址、白居寺、帕拉庄园等。它们与加日郊老街一起构成了江孜的主要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道路上的一个地理坐标性的古堡,著名的宗山古堡就坐落在这里,进入江孜县城就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 江孜宗堡原是江孜宗政府所在地。1904年英军人侵西藏,路过江孜,遭到江孜地方军民的英勇抵抗,抗英军民固守宗山城堡与英军展开殊死搏斗,最后殉国就义。由此,江孜宗山作为抗英遗址而被列人首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由于宗山城堡是现存最为完整的西藏封建农奴制的宗政府(宗,是旧西藏地方政府的一级行政机构,相当于现在“县”政府)机构,也是难得的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 江孜原为西藏三大城市之一,处于亚东、拉萨、日喀则和择当的中间位置,是亚东口岸至几个城市的交通要道,雅鲁藏布江支流年楚河从东往西于江孜西南折而向北。公元967年,吐蕃赞普后裔班阔赞在江孜宗山,建造宫堡,统治年楚河流域。后宫堡又经过扩建,使江孜宗山成为卫藏13大宗之一。</p> <p class="ql-block"> 走在距今1000多年的江孜县加日郊老街。“加日郊”在藏语里是“围墙后面”的意思,即指位于宗山城堡城墙与白居寺城墙之外沿着宗山山脚修建的历史居住区,街区内建筑几乎都是旧时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一幢幢藏式楼房鳞次栉比。每幢建筑,不论大小,布局自然随意,“上宅下店”“前铺后宅”“前店后院”的建筑形式,重重院落,巷道幽深,给人一种宁静安逸。加日郊老街作为贸易集散地,既有商店、摊点,又有手工作坊,与老街建筑共同构筑了江孜古镇独特的古朴。</p> <p class="ql-block"> 白居寺,位于加日郊老街西端宗山脚下,通过长长的加日郊老街与东南面的宗山城保相连。白居寺藏语全称是“吉祥轮胜乐大寺”。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德十年,历时10年竣工,藏语简称“班廓德庆”,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德十年,历时10年竣工,这是一座塔寺结合的藏传佛教寺院,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白居寺的独特之处是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噶当派、格鲁派三大教派和平共存的一座寺院。这种情况在西藏其它寺院尚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 白居寺亦称“十万见闻解脱大塔”,简称“白塔”,亦称“白居塔”,白居寺就是因为这座塔才格外富有魅力,此塔又称“十万佛塔”,在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珍品。拥有十万佛塔美誉的白塔,本名菩萨塔,共有九层77个殿108个门,每个殿堂内部都有一尊佛像和四面墙的壁画,所绘的佛像数量多达十万余幅。</p> <p class="ql-block"> 整个寺院由吉祥多门塔、白居寺大殿、扎仓建筑和寺院城墙构成。“扎仓”是藏传佛教寺院中僧人学习和生活的单位,其设置相当于现在大学中的二级学院,其组织机构完整独立,有经学、佛像 僧伽和法学系统,且有自己管辖的土地、属民、庄园等。白居寺鼎盛时有17个扎仓,分属萨迦、夏鲁三个不同教派,这是它的一大特点。</p> <p class="ql-block"> 年楚河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当地人称“年曲”、“酿曲”、“娘曲”。曲指的是河,汉语加个河字,称为“年曲河”、“酿曲河”、“娘曲河”,发源于西藏中南部的宁金沙冰川,不丹边境,河流全长217公里,年楚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就是日喀则,著名的江孜城位于这条河的中游,该流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就是西藏的粮仓。</p> <p class="ql-block"> 江孜是西藏著名的青裸产地,沿途绿油油有青裸,乍一看有点象北方的小麦,接地连天的青裸无穷碧。拉萨有拉萨河,日喀则有年楚河,日喀则藏语意为“最富饶的庄园”,也全归于这条河。</p> <p class="ql-block"> 这一带,有人家的地方就有广袤的青稞麦田。金黄的秸秆,沉甸甸的麦穗,风一拂过,伴着沙沙的声响,麦草垛静静地堆放在田埂上。在这里,人文和自然有一个黄金分割点,雪山、高原、青稞地、藏民彼此和谐极致。</p> <p class="ql-block"> 阳光穿透云层,普照万物之前的时段,最让人迷恋。天空初现浅浅的靓蓝,最上层的云朵探头弊见阳光,洁白如絮远处草甸浅睡,山峦起伏。</p> <p class="ql-block"> 傍晚6时许,前面一座牌坊“吉祥日喀则”,风尘仆仆的我们,终于辗转到了日喀则市,这座号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3800米,第一次来到这里,让我们有一睹为快的欲望。</p> <p class="ql-block"> 日喀则是一座漂亮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城市,在高原上,在藏区见到这么靓丽的城市的确让人眼前一亮,车子缓缓驶在日喀则的街道上,浓郁的藏族风情满满的映入眼帘,让人记忆深刻,道路两旁藏式多层建筑,这里除了极具藏区民族风格,清爽舒适一点不亚于东部沿海城市,其中最亮眼的就是藏式建筑、藏族同胞鲜艳的民族服饰,以及城市周围的高山。</p> <p class="ql-block"> 日喀则,藏语意思是“水土肥美的庄园”,单单从名字上就可以得出这厚重而特殊的历史文化积淀,日喀则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其实城市不大,你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小城,没有内地的城市那样巍峨的高楼,繁华拥挤的街市,这里城边的年楚河静静地流过。</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和唐王朝共存两百多年的吐蕃,在九世纪末期开始陷入持续的分裂割据和连年战乱,最终演变成了卫藏、康巴和安多三大藏区,这里的“卫藏”指的是藏民族最核心的区域,也就是存在于元明两朝的“乌斯藏”,即现在西藏的拉萨、山南和日喀则等地。那么"卫藏"又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是"卫”和“藏"的合称。“卫”来自于乌斯藏中的“乌斯”,具体指吐蕃发源和崛起的拉萨和山南,也就是所谓的“前藏”,而乌斯藏中的“藏”则专指西藏的日喀则,也就是所谓的"后藏”。乌斯藏或卫藏就是前、后藏的合称。</p> <p class="ql-block"> 日喀则拥有西藏最多的县,多达十七个,还不包括市府所在的桑珠孜区。在这十八个区县中,有着西藏最丰富多元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比如江孜保卫战的宗山古堡、作为布达拉宫修建样板的桑珠孜宗堡、西藏最奢华的贵族庄园帕拉庄园、中印边界乃堆拉山口等等。</p> <p class="ql-block"> 早期的日喀则因处年楚河下游而被称为“年曲麦"或"年麦"。比之吐蕃王朝起家的山南雅砻河谷和后起的拉萨,当时的日喀则仍是荒野之地。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奠基人莲花生大师进藏路经日喀则,修行讲经时预言雪域高原的中心在拉萨,其次在年麦日喀则,这个预言,现今成了真。</p> <p class="ql-block"> 比预言更让人信服的是日喀则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禀赋。在藏语中,日喀则的意思是"土质最好的庄园”,在西藏算得上“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可谓是西藏的粮仓。但日喀则拥有的远不止这些,这座城市隔着喜马拉雅山和不丹、印度、锡金及尼泊尔等域外相邻,历史上一直是西藏对外交流的必经之地。</p> <p class="ql-block"> 下午6:30点多钟,我们在日喀则的青岛路选了一家藏式宾馆入驻,这里离日喀则最大的商业街一一喜格孜步行街的前门很近。由于时间问题,今天游览喜格孜和扎什伦布寺时间太晚,只能安排明天。在宾馆的门口,远远的可以看到扎什伦布寺,它静静的伫立于日喀则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你能在日喀则远处这形式城堡的寺庙,在傍晚的日光下寺庙的金顶闪闪发亮。</p> <p class="ql-block"> 夜晚,日喀则的星空,与别处不同,很清晰,整个星空如水洗般干净,万里星空熠熠生辉,细看上去密密麻麻、低垂天际,似乎摇摇欲坠,仿佛可以一伸手便摘下来,然而越看越是遥远,越看越是深邃,那漆黑中的点点亮点,给内心一种深深的平静。</p> <p class="ql-block"> 仰望星空,其实也是一种接近冥想的状态,看着看着,本来空空的脑海深处渐渐起了波澜,我伫立在星空下,不禁感叹世间一切的发生流光勿勿,人生苦短,“令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头顶上这片闪烁的星空啊!见证了多少尘世沧桑,离情别绪,又衍生了几多美丽与哀愁,真美与虚伪,但无论怎样的呈现,漫天的繁星永为见证。极目仰望雪域高原的星空,那一片璀璨的星海里,哪颗星是我的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敬请关注(第三集《尼色日山桑烟升起之时,走进班禅驻锡地扎什伦布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