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陈贤富钢笔线描新作 (艺术随笔)

钢笔画家话家

再读陈贤富钢笔线描新作        程庆拾   中国古代白描曾经取得巨大成就,甚至成为古典美术的一大亮点、一方重镇,雄视而独步上千年。它将瘦劲婉约的线的艺术发挥到极致,令后人叹为观止。 一支小小的衣纹笔(叶筋笔),居然具有这样大的“能耐”,要说也是醉了。 可是,钢笔呢?钢笔画呢?作为钢笔画中之一路的“钢笔线描”呢? 诚然,我们不大可能将钢笔线描和传统白描进行一番高低优劣的比较,它们应该分属两个不同的文化语境,好比小提琴和二胡,一西一中,各有千秋。 我们要做的,是尽一切可能,将钢笔线描的技法语言和美感表达发挥到尽善尽美。 可惜,一提钢笔画,"精细加写实"仿佛成了主流,什么速写,什么线描,统统不在话下,小道耳,没有发言权。 可是偏偏有人不信这个邪,一画钢笔画,直接就上线描,已经坚持了三四年,越来越有感觉,渐入佳境,欲罢不能。这人就是浙江宁波的画家陈贤富。 今年暑假,他再度外出采风,在丽水呆了一周,依旧是满载而归。回家后,将所拍照片资料倒入电脑,然后对着电脑进行深度创作,于是有了40多幅的可观“收成”。 贤富将这批新作的一部分发来"求教",一看,我心里就是咯噔一下,这个在钢笔线描的追求之路上勤奋不已的家伙,手上的“活”越发漂亮起来,精准而概括,生动而有趣,的确值得我们肯定。 对于钢笔线描的用线要求,我多次与他深入交换过意见,其优长和需要避免之处,贤富通过自己这几年的探索实践,已经有了相当深透的了解和把握,在创作上更加精熟到位。 这批作品,尤其值得肯定者有五: 一是构图越来越丰富多样,一改过去满纸屋顶瓦片(虽然他也在力求其变化,如虚实留白的处理等等,但也难免雷同,甚至显得生硬)的老办法,将视点调低,左顾右盼,步步生景,甚至从房间内部、院落内部往外、往上看,这样就显得丰富不俗,变化万端。 二是更多加入"活"的元素,鸡鸭、猫狗之类,包括一些当地居民的生活器物,如灶台、桌凳、瓮桶之属,甚至是房前屋后的柴禾以及小小的菜园、花圃,将其置身于这样的古旧民居内外,一方面,这既是生活真实的客观反映,一方面,又增强了画面的生机之美和情趣之美。 三是直接描绘"画中人",或打草归来的老汉,或老宅游戏的孩童,或带女友出行的摩托,甚至是三三两两的游客。当然,这已经不是出于"点景"的考虑,而是将人物与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两者互为生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画面自然有了更多的亮点和看点,更丰富精彩的内涵,作品也就越发有嚼头了。我们从他这批作品中,不难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可读性",而这批作品也因此更见意蕴,审美品位也就更高。 四是在线描的技法处理上,通过线的粗细、劲柔、缓急等方面的多种变化,使他笔下的线更加鲜活生动起来,也更加有"品"。在目前钢笔画圈少有人专攻线描的客观情况下,这样的探索实践无疑具有开拓性意义和价值,使后来者和有心人少走许多弯路。 五是对着自己所拍摄的照片进行二度创作,这样的方法过去曾经遭人非议,但我看没有什么不可以,只要你有能力驾驭和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只要你心中有“画”,只要最后效果理想。 陈贤富兄的钢笔线描之路,已经是曙光初显,旭日临窗。如果照这样既理性又感性地坚持探索下去,我们或许有理由、有信心,对他有着更高的期许吧!          2016年8月7日 立秋         于天山下三即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