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潇雨淅淅的日子,去游埠品江南第一早茶!

浪惬静舟

<p class="ql-block">  清代诗人李渔曾有诗:“看一眼不足为奇,看两眼怦然心动,看三眼引人入胜”,诗所描述的是浙江游埠古镇,游埠古镇在古时与乌镇、南浔、义乌佛堂并称为“浙江四大千年古镇”。游埠古镇位于兰溪境内西南,旧时龙游县下游的一个商埠,故得名“游埠”,在东晋兰溪建县之前就已经是繁华的埠头了,明万历年间为“镇”,游埠古镇素有“钱塘江上游第一埠”之称,古镇桥多,自古以来连接着南来北往的客商。当时游埠设有前街码头、大桥街码头、白鹭园埠头、柴市桥埠头、双溪埠头、太平桥埠头等11座埠头,是浙赣闽皖交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主要是两条街,一条叫前街,一条叫后街,前街,现称为中山街,后街,现称解放街,街巷窄小,窄的地方不足3米,宽的地方有9—10米,两条古街南北平行,中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横街,把前后两街相连,形成“H”形。</p> <p class="ql-block"> 古镇的门口,有一个硕大的相机镜头,这是一只观古镇历史的眼睛,可以从前面同时也可以从后面看,从前面可以看古镇悠长的历史文化,从后面可以看古镇的未来。我们在不经意间闯入了古镇的镜头里,放慢脚步,用照片去摄影定格千年古埠精彩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沿中山街(前街)一路慢行,来到游埠酱坊。 酱坊创办于清代光绪30年,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因其需经“三伏”曝晒酱坯后压榨而出,人们称之为“三伏酱油”。</p> <p class="ql-block"> 游埠自古有三缸,酱缸、酒缸和染缸,这三口“宝缸”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游埠人。现在的酱坊和酒坊的前身是“方豫丰酱园”,曾在民国二年荣获两浙盐运使司颁发的《官酱园》司烙印牌一块,1939年又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如今的酱坊依旧延续着原生态的古法酿制,颜色纯正,口感醇香,是美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来到郎静山纪念馆。郎静山是民国时期极负盛名的摄影家,游埠人,曾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他是中国开设摄影教学第一人,融中国画意于摄影,首创了“集锦摄影法”。</p> <p class="ql-block">  提起郎静山纪念馆,不得不提到卜宗元先生,馆内收藏的众多的古董相机是卜宗元先生出资7000万千打造的。卜宗元,浙江桐乡人,是摄影爱好者也是一位相机收藏家,现定居澳大利亚墨尔本。卜宗元曾经来游埠旅行,这一旅行就被游埠的风景吸引了,也被郎静山的作品迷住了,于是有了一个想法,把自己在世界各地收藏的古董相机,在游埠建一个相机主题馆,在社会各界及政府的支持下,卜宗元投资巨额打造了“郎静山影公社”,建起郎静山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古董相机展览馆内陈列着2000多台各种时期的相机,相机不仅数量多、品种全,而且精品颇丰,有的相机甚至目前全世界只有2台,让人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 郎静山先生的大多数作品使用的是暗房叠放技术,用不同的遮光手势,或者做一些剪影,将多张底片上的景色拼凑堆叠在一起,形成一幅崭新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在时光的镜头里,我们穿越千年的古镇,透过陈旧的相机和照片,古镇依旧保留着当初的步调和节奏,古韵长留。</p> <p class="ql-block">  街道两旁徽派建筑的房子,马头墙已经磨平了棱角,少了些张扬,简单古朴,安安静静。</p> <p class="ql-block">  巷子幽深,马头墙与黛瓦白墙相互辉映,纵横交织巷子让人仿佛走在迷宫,时间在这里放得缓慢。</p> <p class="ql-block">  祝裕隆是旧时浙西最大的布店,旧时名声显赫,妇孺皆知,开办的时间大约在嘉庆初年,游埠人祝琪公从嘉海宁迁居兰溪,起初摆布摊,经过艰苦创业,逐步壮大为祝恒源南货店,积累一定资本后,便在兰溪盘下一家三开间、前后共四进的店面,开启了祝裕隆建记布店的辉煌创业史,道光年间和光绪初年,又分别在游埠古镇和金华城里开设了祝裕隆成记和祝裕隆泰记二家布店,建记、成记、泰记三家联号,不分大小主次,无隶属关系,独立核算,均自设染坊,犹如三足鼎立于浙中西部,历经朝代变革、天灾人祸而不倒,全盛时资金达百万银两,绵延七代人,繁荣二百多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来到另一家摄影馆“永济影像馆”,馆内为段岳衡、黄志强两位摄影大师的作品展,这个展览主题名为“墨影”,所有影像只有黑白两种色彩,也将中国山水画和摄影微妙的结合起来,将黑白影像发挥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古朴的前街,烟火气十足,游埠人有喝早茶吃早餐的习惯。街上的早茶,不止是缥缈香气的茶水,也是老百姓清晨第一顿饭,百年来已成了兰溪人的闲适心胸的美食习俗。游埠古镇早茶街由于本地居民从凌晨便开始聚集,喝茶吃早点,来这里感受浓郁的江南烟火气,得赶早。</p> <p class="ql-block">  凡是来游埠古镇的人,都想品尝古埠江南的早茶。刚才还人迹密的街巷上,现已多了许多赶早来街市喝茶镇民,当然也有众多游客,游客们主要是体验一下早茶、早餐。人流如织,在大街上一字排开的茶桌,长长的桌子占满了整个街巷,望不到尽头,拥挤的人群座得满满当当,若赶得迟,可能抢不到一个座位,一座难求的茶位也许只有这里才出现。</p> <p class="ql-block">  游埠有众多特色小食,千年的历史,让游埠留存了不少风味小吃,这里有游埠酥饼、带饼油条、葱花馒头、鸡子馃等,最有特色的是肉沉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游埠酥饼”,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地道的纯手工梅干菜、绿得发亮的小香葱,一直被包裹进面皮中,包成手心般大小,撒芝麻,拍水,最后放入炭炉烤制。看着面团在炭炉里慢慢膨胀,淌出的油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带饼油条”,长方形的烧饼,比一般的烤饼都要厚实,肉馅的带饼夹油条,香酥有嚼劲,再配个豆浆,无敌三剑客。带饼是游埠的特色小吃,带饼有咸酥、有热辣,还有肉葱香味,在古镇的街巷中荡漾着香味,很多游埠人说:“古镇是被早茶和带饼唤醒的”。揉好的面团铺好馅料,再裹成一个长条在拉伸一点粘上点芝麻,一头稍作封边放入烤炉中,烤两三分钟,喷香的带饼就可以出炉了。经典的吃法是加油条吃,如果剪开带饼夹上油条加点辣椒酱,咬一口,满嘴的葱香、肉香、油香、炭火香,那滋味没谁了。</p> <p class="ql-block">  “葱花馒头”,没有花里胡哨的配料,简简单单,夹一些笋干碎,萝卜丝和鲜肉碎,上锅蒸熟,吃起来香气十足。</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肉沉子”,游埠当地的一道特色祖传小吃,它底汤清甜、鸡蛋滑嫩,肉未鲜美。烹饪它的师傅有着绝佳的手艺,能在生蛋黄塞猪肉未,它做起来非常费精力,早年物质不充裕的时候,只要上门女婿拜见丈母娘时,丈母娘将它作为家中最具有营养的菜肴招待新女婿。</p> <p class="ql-block">  “鸡子馃”,在兰溪方言中的叫法又“鸡蛋馃”,通俗地讲就是我们熟悉的鸡蛋饼。鸡子课的外皮焦脆、薄如寸纸,肉馅与鸡蛋的双重口感令人回味无穷。一口咽下去,鲜美多汁混合着小葱与香油的复合香气,味道妙不可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古街上的打铁铺。铁匠业是民间一门古老的行业,匠人一般将旧铁或废铁作原材料,通过煅造和锤打出各式各样的农具或生活用品。随着时代的变迀,传统铁匠业逐渐没落,仅剩下少数传统铁匠手艺人。</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街保留了不少有年头的老店,比如这家称店,六十多岁的店主人己是这家店的第4代传人,曾经秤店供不应求,但随着电子科出现销路逐渐下降。如今,他依然坚守在这家小店里,近些年结合市场开发了一些旅游纪念品,好看又有好彩头的“称心如意礼品称”,深受游客喜欢。</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这条溪流从建德天池山而来,横贯游埠镇,经上孟塘、下俞,再经游埠至衢江,得溪名“游埠溪”。</p> <p class="ql-block">  埠头也称码头,是古镇昔日水运发达,商贸繁华的印记,明代时,古衢江流入游埠溪,紧靠古镇街市,当时游埠溪就有永安埠头、前街埠头、大街埠头、白鹭园埠头、猪行桥埠头、双溪埠头、太平桥埠头等11座埠头。</p> <p class="ql-block">  永安码头旁边的这座桥,叫永济桥。据传是清代一位打铁的铁匠牵头建造的,以桥为界,把铁店、锡店分开,这座双孔石拱桥工艺讲究,桥拦浮雕刻着“蔡状元造洛阳桥”的故事,人物、桥梁、台阁、花竹树木等栩栩如生,桥墩上伫立着镇桥石狮子,桥身中间镶嵌“永济桥”浮雕石匾,依稀可见游埠曾经的繁盛。</p> <p class="ql-block">  过了桥,就是另一条街后街(解放街),后街隔着溪岸与前街平行。后街建筑稍迟于前街,前街热闹,后街靠近游埠溪,但也不失繁华,这里码头格林立,“门接三衢,途通百越”,云集四方商贾,茶楼洒肆遍布,两街建筑虽然年久,但仍然比较完整的保存着典型的明清建筑特色,马头墙、吊脚楼,青石板,一些老商品的老字号标志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码头一带是喝茶的好地方。旧时码头搬运工凌晨搬运货物结束,喜欢聚在一起吃早餐休憩。兰溪的商人们为了交流商机,也会一早坐在茶馆,天南地北聊个不停,渐渐地演变成了此地特有的早茶文化。</p> <p class="ql-block">  古埠的店铺多,茶馆也多,当地茶客们每天按惯例喝早茶,泡茶馆,不将就,简陋一些也无妨。有的干脆坐在屋檐下的一排石墩上,悠闲自在地饮茶。他们或独自品茗,或叙谈农事、家事,听听新闻旧闻。腾腾的水汽中,一杯清茶,一个带饼夹油条,就是当地人一个上午的“配料”,主料也有,就是随着国家大事或者家长里短,不断变化着。</p> <p class="ql-block">  不仅本地的人喝茶,周边附近的村庄的人们每天也来到古镇,泡上一杯茶,坐上二至三个小时,在闲情逸致中过着美好的市井生活。</p> <p class="ql-block">  太平桥,建于宋朝,俗称炭市桥,相传朱元璋小时候讨饭时曾在此桥休憩,两手两脚摊开,头顶一根打狗棍,以身形在这里躺成“天”、“子”二字,民间亦称此桥为“躺字桥”。桥东设有“放生池”。</p> <p class="ql-block">  游埠过去水路纵横,溪上五座桥,沿着游埠溪“太平桥”、“永安桥”、“永济桥”、“永福桥”、“潦溪桥”依次排开,姿态各异的五座桥,总称“五马归槽”,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  游埠古商埠的建筑形式也多样,尤其是十字、丁字路口的铺面,随街转折,立面丰富,斗拱、栏杆、柱础、马头墙等都显示出丰富性与传统性,许多商号如祝裕隆棉布号、协通大当铺等,规模之大、建筑之精,保存之完好,实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  永福桥,旧称柴市桥,建于明朝,是米、猪、竹、木、药、茧“六行”物资运输的水上枢纽。据说,此桥为一名夏姓的寡妇所建,她用结蒲鞋、打草鞋的一生积攒下来的钱,出资造桥。初时称夏氏桥,因方言谐音成了柴市桥,人们后来人又念及夏氏造福邻里的德行,改称为“永福桥”。</p> <p class="ql-block">  柔暖的水波在清澈的河里荡漾,一艘艘小船穿越一座座石拱桥,小桥流水,人在舟上,摇曳双桨在波光粼粼中飘浮,水岸的杨树垂柳,斑驳老墙之间的石板路在不断延伸,还有木雕精美的民居在古镇上静静矗立着……古埠就是这样一个梦幻的水乡!</p> <p class="ql-block">  游埠作为钱塘江诗路的一个重要埠头,引无数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来此,杨万里、杜荀鹤、刘基、贯休等人先后留下诗文,古埠墨香沉淀丰厚。唐朝诗人贯休,出生于游埠,自言“青山万里竟不足”,曾写有游埠的诗:“河北江东处处灾,唯闻江南少尘埃。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贯休唐大中年间到和安寺出家,一生苦节厉行,云游各地,能诗善书,又擅长绘画。在后街的水岸边有一栋旧房,这便是贯休祖庭。</p> <p class="ql-block"> 著名诗人杨万里在游埠留下诗歌,《舟过柴步》无疑是最亮眼的:“野寺隔疏樾,远舟见深埠,朝来经云根,尘思起清羡。野夫三二辈,走过疾於箭,俛仰二十年,今老怀昔健” 。 今天的石壁山位于面江古河道边,同样在衢江古道边的柴埠头,也是游埠一个很古老的地名。柴埠头,宋代叫柴步,大诗人杨万里坐船路过时候,写“柴步滩”,描述就是游埠一带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不独文人墨客和凡人,统兵十万的将帅也钟情于游埠古镇。唐朝,辅国大将军胡风,不知道是不是被游埠独特景致所吸引,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居然让这位将军动念在游埠置产居家,不畏千里劳顿,在此处筑宅而居,将游埠作为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  桐雲书屋,独栋老屋,白墙青瓦,在这里,不仅能够读到文化、艺术的各种书籍,还能看到承载着古镇文化的各式文创物件,更能感受到其中浓浓的古镇情绪,在古建筑里面感受新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小的书馆角落,安安静静阅读片刻,让内心世界收藏无穷大,读书是一场未知的旅行,不知道目的地在哪,更不知道目的地的风景如何,应该把自己放低,低在尘埃里,文字可以陪伴我们走的很远,这种价值对于每一个人的人生改变或许难以言表,但时常乐在其中,或许,这就够了!</p> <p class="ql-block">  在古街,安坐,多晒晒太阳,特别是这样的季节里。就像今天,现在,我坐在街巷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太阳照得我头顶的休闲帽又静惬又温暖,仿佛心底那个紧绷又快乐的小人儿,也被温煦的阳光照得张开了四肢,照得全身松松软软。生命就是无数个普通的时刻堆积而成的光影,如果在追求中感到虚妄,那就在现世里寻找实感。一座桥,一条溪,一叶扁舟、一栋古居、一场风,一米阳光、一本书、一段生动的文字,一件没来得及收的风物,都是留住你的理由,都是你存在的理由。除了用自己的方式去热爱生活,还有什么是可为的呢?</p><p class="ql-block">  这里,或秀美、或烟雨、或幽深、或泼墨山水的美丽画卷。“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