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心理学上来解释,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这种意识指孩子能够理解明白,同时也能表达出来,且行动上也会去遵守规则。</p> <p class="ql-block">家里的规则和幼儿园的规则</p><p class="ql-block"> 规则会使人形成一种程序规范的自我意识,以及主动遵守规则自我约束的意识。对于幼儿来说,还尚在一个雏形的阶段。规则意识是要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培养,逐渐形成的一种规范化的行为模式。对于幼儿来说,在家里和在幼儿园是不同的。在家里面需要逐渐培养起规律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以及和家人良好的互动模式等等。进入幼儿园之后,就需要逐渐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各项的规定规则。同时也要学会和同伴相处的各种规则,例如游戏的规则、同伴相处的规则、集体活动的规则等等。</p> <p class="ql-block">规则意识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1、规则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p><p class="ql-block"> 2、规则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适应社会,更好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3、规则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p><p class="ql-block"> 4、规则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p> <p class="ql-block">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p><p class="ql-block"> 1、父母以身作则 想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在生活中自己就要有规则,比如取拿有序、说话算话等。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熏陶孩子比说教更管用。</p><p class="ql-block"> 2、接纳孩子,和他们共情 家长在生活中要学会接纳孩子,不要总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孩子。包容他们的缺点,发现闪光点。设身处地替他们着想,利用同理心和他们共情。利于孩子规则意识的建立,也更容易接受建议。</p><p class="ql-block"> 3、适当的激励政策 想要建立规则意识,光靠强迫和生硬的说教是没有用的。要奖罚分明,严松有度。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指出问题,用温柔的态度,告知其问题的所在。家长要做好,监督的工作。不要一味的纵容,建立合适的激励政策,可以利于孩子形成规则意识。</p><p class="ql-block"> 4、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要清晰而具体 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征求他们的意见。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写具体,千万不要过于笼统、模棱两可。一定要写清楚怎样做,最终目标是什么等。制定的规则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树立的规则也不同。考虑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p><p class="ql-block"> 5、利用图书、谈话等方式知道规则的作用 生活中家长可以买一些规则的图书,和孩子一起观看。多和他们沟通,让孩子明白规则的作用。让其知道规则无处不在,守规则才能获得更多的朋友,也能尽快地融入集体。</p><p class="ql-block"> 6、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从小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适当地学会放手,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实践和尝试。通过自己体验的方式,养成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自己穿衣、吃饭等。这些习惯的建立,利于培养孩子规则意识。</p> <p class="ql-block"> 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饮食规则、行为规则等。“规则意识”的树立利于孩子的成长。想要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家长要为其树立正确的榜样。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尊重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在孩子触碰规则的时候,严松有度,赏罚分明。让孩子明白规则的意义,慢慢地让孩子守规矩懂规则。“规则意识”也会也会慢慢地建立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