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黄埔军校

几够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看的电影大多是战争片,看完《小兵张嘎》,回家后立马找木头自己也做一把“手枪”,靠嘴巴“叭一一叭一一”配合开枪;中学时用铁丝做手枪外型,借助橡皮筋的弹力把子弹(纸质)发射出去,射程可达五六米;后来再发展自制“火药手枪”,拆下若干节废旧自行车的链条用皮筋捆扎一起,每节链条有两孔,一孔用铁丝穿过以固定枪管,另一孔用于撞击针击发时的通道,在手枪前的第一节填装一根火柴,再借用皮筋的弹力带动撞击针,当撞击针撞击火柴时发生燃烧,推动火柴杆飞出,并伴随响声,一把玩具火力枪即告成功。</p><p class="ql-block"> 长大后,仍然喜欢战争片,影片中常有黄埔军人英姿呈现,好生敬佩,后来知道有个黄埔军校,心生羡慕,若能亲临军校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可惜当时只能梦中想念,梦中奢望……</p><p class="ql-block"> 前些年,由于缺乏资料、没有百度,还以为黄埔军校是设在上海的黄浦江边……哈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的前夕,2023年3月17日,在广州工作的小钟,热情地安排我们去游览广州黄埔军校,以了却多年心愿。</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小钟的信息指引下,我们在广州地铁5号线鱼珠站会合,出站后行走至附近的鱼珠码头,乘轮渡约5分钟到长洲码头,上长洲岛后往右沿军校路行走约2公里即到军校旧址,一路上有指示牌及宣传牌。</p> <p class="ql-block">  原来黄埔军校并不在黄埔村,而是在长洲岛。 黄埔村位于广州海珠区琶洲岛上,传说,古时有一对凤凰飞到琶洲岛,该岛从此人丁兴旺五谷丰登,村前是一片泥滩(也称埔),于是取名“凰埔”,又因该村黄氏村民较多,后来演变为“黄埔”。隋唐时期,在黄埔村建有港口,称“黄埔港”,后来因水道堵塞,清同治年间,港口搬迁到斜对岸的长洲岛,但仍称“黄埔港”,孙中山在长洲岛建军校,因“黄埔港”名声大,所以军校也通称“黄埔军校”。</p> <p class="ql-block">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桂林向孙中山提议,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p><p class="ql-block"> 1924年1月30日,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军官学校,培养军事干部,6月16日,在苏联顾问及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成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先生携夫人宋庆龄参加开学典礼并致词。校址设长洲岛,通称“黄埔军校”,学校宗旨:创造革命军队,挽救中国危亡。校长蒋介石。</p> <p class="ql-block">  黄埔军校,大门坐南朝北,面临珠江,风格朴实,门额上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大门前放有两个黑色木制哨岗,为站岗哨兵遮风挡雨。</p> <p class="ql-block">  军校大门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为“革命者来”。此联现已另做大门模型放置在景区外,却把“怕死”改为“畏死”。</p> <p class="ql-block">  进大门后,两边各有一平房,为卫兵室。</p> <p class="ql-block">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军校把孙中山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挂于大门。此联现已书写在大门两边房墙上。</p> <p class="ql-block">  在二门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二门右侧墙壁上,挂着蒋介石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p> <p class="ql-block">  军校原址为清朝陆军小学堂,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建筑面积千余平方米,军校内办公室、教室、阅览室、饭厅、宿舍等功能齐全,整齐干净。</p> <p class="ql-block">  军校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军校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宪兵、政治等科。</p><p class="ql-block"> 建校初,张申府(原共产党人)为政治部副主任,负责了军校一期的招生工作,因与戴季陶不合,又看不惯蒋的为人而辞职,离前极力推介周恩来接任,得到孙中山和廖仲恺的首肯。</p><p class="ql-block"> 1924年11月,26岁的周恩来奉命从欧州回国出任黄埔军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在职期间建立起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加强政治课的教学,使黄埔军校的学生们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他还从军校的第一期毕业生中抽调部分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作为骨干,改组铁甲车队,使之成为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p> <p class="ql-block">  1926年10月,国民党中央决定扩大招生规模,陆续在潮洲、南宁、武汉、长沙、洛阳、成都、西安、新疆等地创办分校。</p> <p class="ql-block">  1926年11月,在武汉分校招收了第一批成建制的女兵,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军事院校女兵队伍——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p><p class="ql-block"> 女生队为黄埔六期,从入学到结业,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却培养了不少巾帼英雄。如赵一曼、胡筠、郑梅仙、胡兰畦、曾宪植等人,从事了军事、政治、妇运等工作,成绩卓著。</p><p class="ql-block"> 武汉分校的代校长是邓演达,恽代英任政治总教官,分管女生队,徐向前任政治大队第1队队长,陈毅任军校文书。</p> <p class="ql-block">  军校毕业证书及委任状</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园内还建有孙总理纪念碑,碑文为胡汉民的笔迹,东面刻有孙中山弥留之际呼唤的七字“和平、奋斗、救中国”,碑身背面刻有总理像赞,是孙中山一生的写照,西面刻有总理训词。</p> <p class="ql-block">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黄埔军校迁至武汉,后又迁至南京。</p><p class="ql-block"> 1931年3月,黄埔军校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抗战时黄埔军校迁成都。</p><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黄埔军校改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黄埔23期部分学员提前毕业,部分学员迁台。</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以“中国台湾地区陆军军官学校”名义在高雄凤山区“复校”,并续办24期,自称为黄埔延续。</p> <p class="ql-block">  军校<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大陆共办23期,为共产党和国民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约90%的黄埔军人牺牲在战场。 </span></p> <p class="ql-block">  解放军五元帅:叶剑英、聂荣臻、陈毅、徐向前、林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黄埔“三杰”,三人均为湖南人,均为黄埔一期毕业生,将先云于1927年在战斗中牺牲,陈赓为解放军大将,贺衷寒为国民党中将,1949年赴台。</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毕业的共产党军官</p><p class="ql-block"> 左权、陈赓、周逸群、萧克、徐向前、林彪、蒋先云、刘志丹、罗瑞卿、黄公略、周士第、王尔琢、王良、许光达、陈伯钧、宋时轮、杨至成、郭天民、陈奇涵、陈浩、陶铸、程子华、廖运周、冯达飞、蔡申熙、曾中生、许继慎、赵一曼(李淑宁)、赵尚志、宣侠父、阮山(越南)、李运昌、段德昌、贺声洋、萧方、周维炯、杨其纲、彭干臣、阎揆要、郭化若、陈毅安、王诤、谭希林、彭明治、曹渊、唐天际、张宗逊、刘畴西、卢德铭、李之龙、张子清、余洒度、徐彦刚、曾士峨、朱云卿、陈东日、曹福昌、邓萍、唐澍、姜镜堂、常乾坤、伍中豪(排名不分先后)。</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党军官</p><p class="ql-block"> 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毛人凤、关麟征、贺衷寒、乔家才、邓文仪、李仙洲、李默庵、陈明仁、康泽、郑介民、李延年、李弥、胡琏、唐生明、俞济时、黄维、戴笠、郝柏村、蒋仲苓、王升、黄珍吾、彭孟缉、桂永清、谢晋元、范汉杰、邱清泉、蔡文治、李桂丹、廖耀湘、郑作民、王竣、黄翔、曾泽生、徐会之、赵子立、阙汉骞、董钊、李铁军、罗奇、贺忠汉、胡靖安、王慧生、宣铁吾、黄梅兴、姚子青、钟彬、陈颐鼎、李以劻、肖赞育、戴安澜、萧作霖、唐生智、林伟俦、吕旃蒙、覃异之、贾伯涛、郑庭笈、陈修和、文强、杨伯涛、侯镜如、王耀武、孙元良、刘戡、黄杰、陈大庆、刘安祺、高魁元、蔡炳炎、廖运泽、曾扩情、酆悌、张耀明、廖昂、吴起舞、彭士量、邱行湘、孙明瑾、李文、王怀义、王敬久、滕杰、唐纵、蒋孝先、郑蕴侠(排名不分先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经查找有关资料,于都籍黄埔军校的学生只发现2名:</p><p class="ql-block"> 李英,于都县贡江镇窑塘村人,黄埔四期经理科,毕业后回于都领导农民革命。</p><p class="ql-block"> 邱倜,于都县利村乡里仁村人,黄埔四期,退学后转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后回于都领导农民革命。</p> <p class="ql-block">  1938年军校被日军炸毁,广州解放后,修复了军校部分建筑,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原地址、原尺度、原面貌”重建校本部,使军校旧址恢复昔日风彩。</p> <p class="ql-block">  99年前,孙中山先生带领一群爱国志士来到这座小岛,探索强军富国之梦。</p><p class="ql-block"> 孙先生生前修正原“三民主义”内容,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使国共合作有了政治基础,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亮点,有了新的希望,遗憾的是孙先生去世太早,国民党的继任者忘记了孙先生的初心,改变了原来的使命,逐步走向了反共反人民的邪路,最后崩溃败退于台湾一隅。</p><p class="ql-block"> 在新的时代里,黄埔正以崭新的面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黄埔精神,继续追寻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之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部分资料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