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工作”答家长问——乌鲁木齐市第十五幼儿园线上家长学校活动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幼儿园到小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不是翻山越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不是跳跃大沟深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而是童年生活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20px;">——虞永平</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生节点。前期幼儿园通过召开园级家委会,也有不少家长关于幼小衔接问题提出很多的疑问,幼小衔接究竟“接”什么?该做哪些准备?面对疑问,我园将为您答疑解惑。</p> 幼儿园篇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一、幼儿园主要工作任务是什么?</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幼儿园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span>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二、幼小衔接有何意义?</b></p> <p class="ql-block">  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就是幼小衔接。<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必然要面临许多新的问题,</b>幼儿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建立一套新的行为方式,以满足适应性情况的需要。如果幼小衔接做的好,适应过程就会比较顺利,能够使幼儿入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三、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b></p> <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工作的<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重点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b>引发其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因此,幼小衔接应该<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重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四、幼小衔接应从何时开始?</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理想的幼小衔接,应贯穿至整个学前教育,充分利用三年幼儿教育阶段,</b>培养幼儿扎实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和行为习惯,以及对事物的探究学习兴趣。</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五、幼小衔接工作谁来做?</b></p> <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b>因此,幼小衔接工作应由幼儿园、家庭和学校三方共同配合完成。</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主要做什么?</b></p> <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从<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体、智、德、美诸</b>方面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保持身心和谐发展,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为其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七、幼儿入学后可能会有哪些不适应?</b></p> <p class="ql-block">  对幼儿来说,入小学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幼儿会有很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一是周围环境的不适应,</b>幼儿对小学这个陌生的环境需要适应过程,如小学的教室、校园、课桌椅等与幼儿园有很大不同;<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二是社会关系的不适应,</b>陌生的教师、同伴、新的标准、要求,会使幼儿产生距离感,不太主动亲近他人,影响了建立新的、和谐的师生、同伴关系;<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三是学习方式的不适应,</b>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幼儿园教育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小学教育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进行学习。</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八、幼小衔接工作中容易出现哪些误区?</b></p> <p class="ql-block">  主要误区:</p><p class="ql-block"> 1.盲目互相攀比,忽视自身发展。</p><p class="ql-block"> 2.盲目急于求成,忽视循序渐进。</p><p class="ql-block"> 3.盲目单方教育,忽视多方合作。</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九、幼儿园阶段“超前教育”对幼儿有何不良影响?</b></p> <p class="ql-block">  华东师范大学资深心理咨询师陈默曾指出:<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超前教育的优势只是一种暂时性的。</b>到了某个阶段就会消失,这种状况就犹如揠苗助长。<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超前教育虽然可以让幼儿抢先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治标不治本。</b>同时,提前灌输小学知识可能对以后幼儿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专注性有所影响。”</p> 学校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十、小学与幼儿园的教育性质有什么不同?</b></p> <p class="ql-block">  小学教育<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属于义务教育。</b>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教育是<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基础教育</b>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十一、小学与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b></p> <p class="ql-block">  小学教育以<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课堂教学</b>为主,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教育以<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游戏</b>为基本活动,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十二、小学与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有什么不同?</b></p> <p class="ql-block">  小学课程以<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学科</b>为主,设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部分。国家课程包括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科学、品生(品社)、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含劳动)等学科。</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的课程是<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全面的、启蒙性的</b><b style="font-size: 20px;">,</b>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相互渗透,</b>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十三、小学与幼儿园的师资配备有什么不同?</b></p> <p class="ql-block">  小学每班<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有1名班主任</b>,全面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每门学科有1位教师任教。幼儿园每班配备<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名教师和1名保育员或3名教师</b>。教师全面负责班级各项工作。保育员在教师指导下,主要负责照料和管理幼儿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 十四、小学生应具备哪些独立生活能力?</b></p> <p class="ql-block">  当幼儿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后,应该具备以下独立生活能力:</p><p class="ql-block"> 1.知道并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父母姓名、电话,知道学校的校名、班名,认识从家到学校的路线。</p><p class="ql-block"> 2.能认清自己的东西,每天按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会自己削铅笔。</p><p class="ql-block"> 3.会做扫地、擦桌子等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习做值日生。</p><p class="ql-block"> 4.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想办法,会寻求别人的帮助,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十五、小学生应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b></p> <p class="ql-block">  小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倾听和提问的习惯、表达和发言的习惯、阅读和书写的习惯、遵纪和守时的习惯、合作和分享的习惯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十六、为什么要重视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b></p> <p class="ql-block">  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是写好字的基础,也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因为错误的写字姿势会影响学生的视力,造成脊椎弯曲,不正确的握笔方式会影响写字的质量和速度。因此,小学生必须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在教师的指导和家长配合下,通过长期练习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十七、小学的作息时间是怎么安排的?</b></p> <p class="ql-block">  小学的作息时间是以课为单位来安排的,一般每节课<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35分钟</b>,每节课后有10-15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十八、小学生课间应做好哪些事情?</b></p> <p class="ql-block">  下课铃响后,首先要准备好下节课需要的书本,然后再离开座位,有秩序地喝水、入厕。回到教室,同学之间可以做做拍手游戏、说说悄悄话、望望远处等。上午、下午第二节课后要做眼睛保健操。</p> 家长篇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十九、为什么孩子满六周岁才能上学?</b></p> <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不足龄的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如学龄儿童成熟,由于年龄小,大脑的兴奋和抑制机能还不够完善,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差,很难坐在教室听一节35—40分钟的课,况且还需承担正常的作业。过早上学的孩子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不能很快进入小学生的角色,有些方面适应过程较慢,产生挫折感,自信心受损,会逐渐产生胆怯、自卑、不喜欢上学等状况,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及人格发展。</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二十、“幼小衔接班”到底该不该上?</b></p> <p class="ql-block">  幼儿入学前,一些家长往往担心幼儿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应对小学的学习,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知识,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如不遵循幼儿成长的年龄特点,很容易损害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此外,幼儿提前掌握了小学的学习内容后,如:拼音、百以内的加减等,容易使其变得不爱倾听、影响其专注力,降低学习质量。所以说,幼儿的学习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该学什么、怎么学都是有方式方法的,而不应强加于幼儿,否则会适得其反。</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二十一、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应该持怎样的态度?</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上小学的问题,不能单纯以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等表面现象吸引孩子,要通过参观、交谈等活动,正确帮助孩子了解小学及小学生的生活,激发孩子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从而形成正确的入学动机与学习态度。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松懈,要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面对问题时积极与孩子沟通。在幼小衔接这一特殊发展阶段,<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鼓励,</b>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二十二、如何激发孩子上学愿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家长可以常带孩子到附近或将要就读的小学实地参观,与孩子一起熟悉学校的环境,如:教学楼、图书室、微机室、操场等,激发对学校的向往。</b>可邀请周围认识的小学生来家做客,让他们讲讲学校的事情,如:学习、考试、活动等,让孩子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前有所了解,消除对小学的陌生感。<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影响孩子,正面引导帮助孩子了解小学生的生活。</b>通过参观、交谈,激发孩子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从而形成正确的入学动机与学习态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十三、如何减轻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心理?</b></p> <p class="ql-block">  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将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的事情,部分孩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因此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就要试着让孩子从心理上“断乳”,可以有意识地延长离开孩子的时间,增加孩子独立活动的时间。要有意识地给予孩子决策权,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根据课程表带好相应的学习用品等,只要是积极参与,即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作出充分的肯定。另外,家长要<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避免诸事都求别人帮忙的现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十四、如何引导孩子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b></p> <p class="ql-block">  孩子每天在学校都有相当长的活动时间,同学之间一起学习、交流和活动,彼此间难免会产生一些小矛盾,加之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因而往往只按自己的想法考虑问题,这就容易造成和同学相处时产生矛盾和摩擦。但孩子之间的小矛盾只需一点点时间就会自然而然地化解,当孩子遇到矛盾解决不了而回家告诉家长时,家长应认真倾听孩子的叙述,客观地分析问题,<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引导孩子尝试自己想办法解决矛盾,</b>不要进行过多的干涉,更不能采取过激的态度和方法,反之,将会影响孩子之间的交往,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 二十五、家长应如何与教师进行沟通?</b></p> <p class="ql-block">  家长应做好与教师的沟通:</p><p class="ql-block"> 1.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多种方式与教师保持联系。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积极提出合理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2.向教师客观地反映孩子在家中学习、饮食、娱乐和休息等各种表现,以便教师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有助于教师形成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p><p class="ql-block"> 3.倾听教师对孩子的评价,并正确看待教师的批评。教师出于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往往会直截了当地向家长反映孩子的问题,家长应真诚地和教师一起进行分析,使双方在教育方法上取得一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十六、孩子入学前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能力?</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学习能力</b>:能自己整理书包、书籍、学习用品,做到有条理。会使用学习用品,用完及时归位。</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生活能力</b>:能自行处理入厕、盥洗,能主动喝水,会系鞋带、穿脱衣服等。知道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寻找老师帮助。</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交往能力</b>:愿意主动跟别人交流,结交新朋友,能正确书写自己的姓名,知道家里的联系电话等。</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 二十七、需要和孩子共同准备哪些学习用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学习用品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要保证使用安全方便又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b>既不能购买一些多功能、玩具化的学习用品,以防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不能盲目的追求名牌、相互攀比。基本学习用品:书包、垫板、笔袋、木质铅笔、塑料直尺、橡皮、文件袋(用于放练习卷或练习本)等。这些基本学习用品,一般每天上学都要携带。特殊学习用品:卷笔刀、剪刀、固体胶、记号笔(粗细各一支)、油画棒一盒、水彩笔一盒(颜色无需太多,体积不宜过大)。这些学习用品,可以根据每日课程表的安排携带。生活用品方面,可以为孩子准备一块小抹布、一个密封好的水壶、一小包纸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十八、如何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b></p> <p class="ql-block">  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和孩子一起按照小学的标准,制定作息时间表,早晨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晚上固定睡眠时间,早一些休息,减少看电视的时间。监督孩子执行,让孩子慢慢有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孩子做得好时要适当给予鼓励。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带头按新的作息时间生活,为孩子树立榜样。</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二十九、如何在家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b></p> <p class="ql-block">  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p><p class="ql-block"> 1. 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的地方应远离过道,避免他人的来回走动影响孩子;墙面布置不应过于花哨;电视、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要摆放在较远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2.在孩子专注于学习时,大人不宜随便打搅,应在告一段落时,再提出要求。</p><p class="ql-block"> 3. 在家中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当事情完成后,家长要及时进行鼓励评价,让孩子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培养孩子形成有始有终做好每件事的良好习惯。</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三十、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b></p> <p class="ql-block">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p><p class="ql-block"> 1.对孩子信任、尊重,多以正面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盲目的拿自己的孩子同别的孩子比较,逐渐树立对孩子的正确评价。</p><p class="ql-block"> 2.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任务,如让孩子动手收拾玩具、书包及文具,整理床铺,洗洗碗筷,这样做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能力,还能使他们从中得到自信,知道有许多事情“我能做好”、“我有能力”。</p><p class="ql-block"> 3.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就要主动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引导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失败,树立再次尝试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4.做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从家长自信的表现中将会获得良性的暗示。</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三十一、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b></p> <p class="ql-block">  家长要掌握正确的书写要求,注重培养孩子画画、书写时的正确坐姿,要坚持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寸、一拳头,书写时要注意:头不得左右歪斜,上身要坐端正,胸部与桌边保持一拳的距离,两臂自然平放在桌面上,两脚自然平放在地面,以与肩等宽为宜。</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三十二、如何培养孩子注意用眼卫生?</b></p> <p class="ql-block">  用眼卫生是指合理用眼,避免眼睛疲劳、酸痛或其它症状的发生,以免导致视力衰退。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p><p class="ql-block"> 1.孩子的写字台要安放在室内采光好的地方,光线不能太强或太弱。</p><p class="ql-block"> 2.读书写字时应坚持姿势端正,不要躺着、趴着、走路或在晃动的车厢内看书。连续长时间读书时,应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p><p class="ql-block"> 3.注意营养,多食蔬菜、海产品、动物肝脏,限制甜食。</p><p class="ql-block"> 4.正确做眼保健操。做眼保健操穴位要准,手法要柔和缓慢,做完后最好闭目一分钟,然后再望望远处。同时要注意做操时,手一定要清洁,不然,反而会让眼睛感染上病菌。</p><p class="ql-block"> 5.控制缩短孩子玩游戏机、电脑及看电视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三十三、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b></p> <p class="ql-block">  在孩子刚入学时培养他们良好完成作业的习惯,帮孩子形成责任意识、任务意识非常重要。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p><p class="ql-block"> 1.给孩子创设一个静心学习的环境,准备一个学习的空间,有桌椅、台灯、小书架等,孩子回到家后可以在这个区域安静学习。</p><p class="ql-block"> 2.帮助孩子养成回家后先做作业再玩耍的习惯,督促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切忌边做作业边玩,提醒孩子做作业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任务完成了再去做其他事情。</p><p class="ql-block"> 3.建立“亲子学习”关系,适当陪同做作业,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必须逐步放手,慢慢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三十四、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b></p> <p class="ql-block">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家长和孩子长期不懈地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采用以下方法:</p><p class="ql-block"> 1. 鼓励孩子自己选择读物,定期带着孩子去买书或借书,提供孩子喜欢的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图书。</p><p class="ql-block"> 2.创设静心阅读的环境,合理安排阅读的时间,家长每周可为孩子安排一次或数次专门用于阅读的时间,进行亲子阅读。</p><p class="ql-block"> 3.爱惜图书,保持图书整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三十五、如何帮助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b></p> <p class="ql-block">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p><p class="ql-block"> 1.<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培养孩子运动的兴趣</b>。让孩子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体育常识,感受运动给人带来的活力,从中获得熏陶和感染。</p><p class="ql-block"> 2.<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给孩子创设参加运动的机会</b>。鼓励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照射,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锻炼形式和项目,尝试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或有趣的游戏任务,鼓励孩子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进行锻炼。</p><p class="ql-block"> 3.<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多种锻炼方式相互结合</b>。灵活选择锻炼的地点、时间、伙伴,互相鼓励监督,形成锻炼意识,养成锻炼的好习惯。</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三十六、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自我服务与为家人服务的习惯?</b></p> <p class="ql-block">  尊重并培养孩子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自我服务意识</b>。有些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这样会不断提高孩子自我服务的意识。采用多种趣味形式,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鼓励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洗手帕、洗袜子等;每个月和孩子一起做家庭大扫除,让孩子在亲子活动中享受到劳动的快乐。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致性,自我服务与为家人服务的良好习惯需要长期保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三十七、如何帮助孩子记住家庭住址和父母联系方式?</b></p> <p class="ql-block">  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渗透有关家庭信息,引导孩子观察家庭住址附近的主要建筑物等,加深对家庭附近环境的认识,知道所在城市、街道或小区名称。教会孩子记住家庭成员的名字,熟记家庭电话号码,知道家长的工作单位。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加深印象。同时提醒孩子树立安全意识,不能随便把家里的信息告诉陌生人,以免带来危险。</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三十八、孩子上学、放学期间应注意些什么?</b></p> <p class="ql-block">  对于刚上学的孩子家长一定要亲自或指定专人接送,防止犯罪分子乘虚而入。让孩子熟悉上学、放学要走的路线,记住关键的地点、路标。要提前给孩子讲解上学、放学期间的安全常识,如:不能跟别人走;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看信号灯,走人行横道线,紧跟家长,行走时还要注意防范周围来往的车辆,注意自身安全。不能在马路上游戏、奔跑等,以免发生意外。上学、放学时家长应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在家长止步线以外接送孩子,以保障上学、放学期间的正常秩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三十九、应该对孩子进行哪些饮食安全教育?</b></p> <p class="ql-block">  教育孩子不随便在路边或者商店购买小食品,不吃小摊上的食物。学会认识包装袋上的标识,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告诉孩子不能吃过期或标识不明的食品,学会拒绝陌生人的饮料、小食品和礼物。记住用自己的杯子喝水,饭前便后要及时洗手。</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四十、应该对孩子进行哪些身体部位的自我保护教育?</b></p> <p class="ql-block">  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对自己身体部位的保护意识,对孩子进行直观、形象的性健康教育,利用绘本、动画视频等形式,让孩子了解自己身体哪些地方应该被特别保护。告诉孩子“背心和裤衩覆盖的地方”是身体的隐私部位,不允许别人触摸,如果有人动了自己的隐私部位,应该立即告诉家长和教师。</p> <p class="ql-block">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全面做好入小学各项准备,让科学幼小衔接,落地有声,行之有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幼小衔接 用爱陪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幼小衔接 用心守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幼小衔接 我们在行动</p><p class="ql-block"><br></p>

孩子

幼儿

家长

小学

幼儿园

幼小

衔接

教育

学习

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