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贵州云南行(十二)

清泉河邱久远

<p class="ql-block">  很多游客到云南,石林是必去的景点,这不奇怪,因为石林的名气实在太大。但你要问去过元谋浪巴铺土林吗?估计很多人都会摇头,感到很茫然。我们这个团队的团员多数人都是旅游达人,有的云南也来过多次,但是来浪巴铺土林很多人都没听说过,我也是在和旅行社的杨总设计这条线路的时候才知道浪巴铺土林这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我们本来是准备住在元谋县城的,县城的居住条件比浪巴铺土林好,但从元谋县城到土林汽车开回要将近半天,这样一来一回折腾人不说,游玩的时间也会大大缩水。听说土林的日出日落都很壮美,我们干脆住进了景区内的月亮湾客栈。说是客栈其实估计是原来的办公楼改建的,设施比较简陋,但还算整洁干净,最重要的是离景区近,出门不远就能看到土林。</p> <p class="ql-block">  元谋土林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支流龙川江西侧,并沿分支水流的河谷、冲沟的边缘而分布,其中规模较大,发育较典型的有浪巴铺、班果、虎跳滩(芝麻)、弯保、小雷宰、新华等土林群落。这些群落的面积,均在5平方公里左右。土林柱体高大挺拔,每棵"林柱"均有独特的造型,形成了风姿各异的土林奇观。这些林柱,有的像古城堡,有的像殿宇,有的像宝塔,有的像巨剑冲天,有的像刀脊横地,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戴头盔的纠纠卫士,有的像摇扇苦吟的书生,还有"玉女观云"、"母子偕游"的立体群像,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浪巴铺土林的老总杨红君本来准备安排一个导游引导我们,得知我们是来自江苏的朋友,他改变主意,决定亲自带我们并给我们做导游,他说他就是这里的活地图,他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他知道太阳光线落在什么位置拍照最好看,他知道哪个角度能拍到最美的照片。他说转一圈土林全程6公里多,要我们跟着他一起踏着夕阳落山的脚步去看土林的落日。</p> <p class="ql-block">  浪巴铺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土林一般在盆地或谷地内出现,以近年在中国云南元谋发现的为最典型,反映了古地理变迁和地貌发育过程。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元谋成为了东方人类的故乡。</span>元谋土林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一大奇妙的自然奇观,在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地壳运动后,风雨之神把元谋的土地雕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元谋浪巴铺土林原始粗犷,雄浑壮观的地质奇观,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近年来,随着摄影家和影视剧组的到来,元谋土林才慢慢揭开神秘的面纱让世人知晓,成为名副其实的摄影天堂。</p> <p class="ql-block">  据杨红君老总介绍,浪巴铺土林全程有6个观景点,走完全程约2个多小时。如果是下午来的话,最好是跟着太阳落山的节奏,随着太阳光线的变化去观赏土林会更有味道,等走到最高处的6号观景台正好看到太阳落山,这样一点都不会有遗憾。我们跟着杨总从1号观景点开始,一路听他介绍土林的景点和发展历程。每到一处他都会给我们耐心介绍景点的特点,指点我们哪个角度拍照最好,还亲自给我们每个人拍照。我一开始对他并没有太多的注意,觉得他就是一个尽职的老总,随着他一路走来的解说,我发现他对土林的感情是那么的深厚,对土林的了解是那么的透彻。从他历经风吹日晒略显沧桑的脸上,我感受到了他的艰辛和不易。我悄悄打听了他一下,他是1997年7月从云南民族学院完成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学业,同年9月走上旅游服务管理工作岗位,曾做过涉外星级酒店的人力资源总监、执行总经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副总经理、总经理。</p> <p class="ql-block">  2005年,他通过公开面试竟聘加入云南元谋旅游经营有限公司,并先后出任元谋物茂土林风景区副总经理、元谋浪巴铺土林风景区总经理。在他的努力和各方的支持下,景区一步步完成了土林风景区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和软件服务的提升改造工作,完成了景区客源市场由国内向国外双向辐射的双向开发,使景区面貌焕然一新,品位和档次得到极大提升,并形成了集吃、住、游为一体,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的知名旅游景区,景区的游客接待量也从2004年前的每年一万多人次,增加到了每年150多万人次,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大提升了景区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p> <p class="ql-block">  杨红君不仅熟悉旅游服务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而且还具备优良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是元谋土林风景区有口皆碑的“老黄牛”。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旅游业界,杨红君不仅是一位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优秀管理者,同时还是一位勤奋好学,追求上进,锐意进取,在旅游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并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学术翘楚。在元谋土林工作的18年时间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无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杨红君总是早出晚归与光阴赛跑,争分夺秒的给土林拍照留念,18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他成功拍摄了20多万幅形态各异,精美绝伦,记录土林春夏秋冬,日出日落,大地变迁的珍贵照片。这些凝聚了杨红君诸多心血和汗水的摄影作品,有的成为了孤本;有的成为了记载土林地貌演绎发展的地理坐标;有的成为了土林对外形象宣传的旅游名片;有的成为了央视、香港卫视、马来西亚国家电视台、《中国摄影报》等主流媒体上一道耀眼绚丽的旅游风景线;有的则成为了伴手礼,被诸多外宾和政要纷纷收藏。</p> <p class="ql-block">  如今, 土林已成为提供古人类、地质、地理、环境保护、观光旅游等学科开展科研的大型基地,更是省内外众多知名旅游院校和艺术院校指定的高校教学实习基地。</p>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风景叫高度,有一种高度叫境界,有一种境界叫奉献。细数杨红君多年来无怨无悔坚守在元谋土林的艰苦岁月,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种默默无闻、持之以恒的责任与担当,这让我不禁想起泰戈尔的诗句:“天空中不会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骄傲,因为我飞翔过。”仿佛这就是杨红君心灵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将藏在深闺的浪巴铺土林推荐介绍给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已是杨红君的一项重要工作,他也因此成为了土林的形象大使,下面就分享一下他所拍的一些珍贵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通过以上这些照片我们可以看出杨红君对他管理的这篇土林爱的是那么的深沉和炽热。这让我想起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著名诗人艾青说的一句话,</span>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p> <p class="ql-block">  浪巴铺土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让我记住了杨红君。要说有什么遗憾,我觉得没和他一起合个影是个缺憾,因为当时我看到土林的美景光顾着拍照了,没想到和杨总拍个照,等想到了已经在回昆明的路上了。留个念想也好,什么时候有机会再去浪巴铺土林我一定先和杨总合个影再说。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