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意识,让学生知道我国的传统美食——饺子,知道饺子的来历、制作方法,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体验劳动的乐趣,3月24日,石洞小学四年级四班举办了“师生齐动手,饺子就到手”的主题劳动实践活动,通过生活化课程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保证活动过程的有序和安全,班主任彭老师发动家委会提前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取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向学校做好报备,制定了活动方案。</p> <p class="ql-block"> 孙校长对本次活动是十分支持,亲自来给孩子们助力,并告诉孩子们:“希望这次活动就像一粒种子在你们心中生根发芽,你们要记得‘盘中餐’的背后有着无数人的付出和奉献”。</p> <p class="ql-block"> 活动从下午2:30准时开始,家长和孩子们快速进入角色。围裙、一次性帽子一上身,48个孩子俨然是一群妥妥的小厨神。</p> <p class="ql-block"> 饺子是我们中国最有特色的食品,它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又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美食,了解它的历史是很有必要的。“小厨娘”李文轩同学给大家讲起了饺子的来历。寓教于劳动,很美!</p> <p class="ql-block"> 为更大程度激发孩子们制作美食的激情,快乐十分钟包饺子比赛开始了,活动被推上一个小小的高潮。每个学生卷起袖子,凝神静气,准备大干一翻,他们和本组负责擀面皮的家长配合默契,表现出来的高涨情绪和略显笨拙而又认真的神情甚是可爱。比赛还评选了优胜小组。老师告诉他们:“此时胜负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参与了……”</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包饺子时,除了会包一般简单的饺子外,他们还设计了一些有特色的饺子形状,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看他们在一起互相讨论、研究,怎样才不会让馅漏出来,怎样煮出来的饺子更好吃,那份认真劲真的让人佩服。</p> <p class="ql-block"> 看看这帮男厨神们是不是更可爱呢?</p> <p class="ql-block"> 其实,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每个孩子也都是发光体……</p> <p class="ql-block"> 一盘盘鲜香的饺子,一张张自信快乐的笑脸,是这次活动最美的答卷。</p> <p class="ql-block"> 美食的快乐就像一束光,温暖了自己也感染了别人。很快,鲜香美味的饺子出锅了,惹得隔壁班的孩子们都来围观。当然,大家一起来分享会更美!四年级各班孩子、学校的老师们都来品尝我们的饺子,一次活动,点燃了几百人的激情。</p> <p class="ql-block"> 包饺子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项生活技能,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与食材的亲密接触,可以全方位地开发运动、情感、创造、想象等多种能力。</p><p class="ql-block"> 事前准备、活动进行和事后清洁工作,又能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秩序和美感,还能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美食的味道和成功带来的喜悦。包好了,还要亲自下锅,翻一翻,尝一尝。饺子🥟一出锅,大家蜂拥而上,你尝尝我的,我吃吃你的,交流交流劳动的收获,自然是美不可言。每个人从头到尾体验了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的全过程,那感觉,就是一个字——爽! </p><p class="ql-block"> 这次活动采取了分组合作的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使班集体更加团结,也让孩子们开始懂得要学会包容别人的缺点。</p> <p class="ql-block"> 家长的大力支持是本次活动成功的强有力保障!大家齐心协力,仅用半天的时间让百人活动顺利进行。活动拉近了家长间的联系,也很好地加大了家校共育的合力,家校合力,陪孩子长大已成美好现实。</p> <p class="ql-block"> 劳动课程就是一门锻炼“十八般武艺”的课程。把劳动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把以劳“树”德、以劳“树”智、以劳“树”体、以劳“树”美的教育理念通过实践传达给了学生。</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在劳动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快乐和成就感,也明白了任何事都需要付出劳动才能有所收获。</p><p class="ql-block"> 活动已结束,但活动泛起的涟漪会一圈圈荡漾开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