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之先生考古笔记之安康大将军李迁哲

独鹤与飞

<p class="ql-block">李迁哲</p><p class="ql-block"> 安康大将军李迁哲</p><p class="ql-block"> 李迁哲,字孝彦,是南北朝时期陕南出现的一位著名历史人。他出生于安康(今石泉东)的一个豪族家庭。父亲李元直是南朝梁的大臣,先后作过东梁州(今陕西安康)和衡州(今湖南衡州)刺史,并被封为散骑常侍沌阳侯。李迁哲生活在这样一个豪族家庭,自然会受到父亲的文化人格影响,以建功立业为人生目的,从而实现名垂千古的儒家价值人格取向。</p><p class="ql-block"> 据唐·李延寿巜北史》卷十六载:迁哲"少修立,有识度。慷慨善谋画,在部曲中很有威望"。因此其父为衡州刺史时,留迁哲在安康监统部曲事。当时他才二十岁,就特别注意与士卒联络情感,了解他们的苦衷。史称其"抚驭羣下,甚得其情"。是以梁大同二年(536)便成为"安康郡守"。三年,"加超武将军"。到太清二年(548)就擢升魏兴(今安康市)、上庸等八郡诸军事,袭爵沌阳侯。不久朝廷又迁李迁哲为"持节信武将军散骑常侍,都督东梁、旬、兴等七州诸军事暨东梁州刺史。</p><p class="ql-block"> 就在李迁哲任职期间,梁朝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乱"。面对繁复纷杂的局势,他拒绝侯景诱迫裹胁,始终保持自已的准确判断,不仅没有加入候景叛乱,反而将部属组织起来,加强戒备,防止流寇袭扰,陕南得免战火之乱。大统十七年(551),北魏大都督宇文泰(即后来的周文帝)把持北魏朝政,遣将达奚武、王雄等南侵陕南,攻城掠地,长驱直入。李迁哲奋起反抗,不幸兵败被俘,随即押解到京师长安,宇文泰亲自接审他,问他何不早降?李迁哲回答说:"我本来就为不能战死疆场并保持名节而感到惭愧"。作为阶下囚又面对生死的考验,李迁哲敢于这样说,无疑显示出特有的儒家人格光芒。宇文泰大为感动,也十分敬佩。不仅释放了亨迁哲,而且还拜他为"持节车骑大将军散骑常侍",封沌阳伯。李迁哲也被宇文泰的君子情怀所感动,不仅把宇文泰视作治国平天下的英雄,而且还把宇文泰视作知己。从此以后,李迁哲参与了宇文泰集团的许多重大军事行动,如平定直州(今石泉池河)人乐炽、洋州人田赿、金州人黄国等连结发动的叛乱;攻占巴州、信州;降服黔州蛮人;保卫江陵等,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为北周政权的建立和稳固,做出了巨大贡献,论功进爵安康郡公。</p><p class="ql-block"> 但是,南北朝时期陕南安康人的生存理想毕竟与秦汉不同,长时期的军阀割据斗争所造成的严酷的生存现实,使得安康人比较珍惜个体的有限生存,热衷于个体的身心享乐,而李迁哲则不能不受这种时代氛围的影响。史载:李迁哲个人生活相当奢华,他娶了一百多名女子作姬妾,沿着汉江千余里建造了无数宅院府邸,让这些为他生了孩子的姬妾分别住在里面,各有僮仆侍婢,他本人与姫妾相会时,前后有人吹笳鸣号导引,被众人簇拥着朝众姬妾住所走去,去后则纵酒寻欢,满足声色感官享受。至于在儒家正统观念中非常重视的子女问题,李迁哲也加以淡化。一百多名姬妾为他生了六十九个儿女,但每儿女次参拜他时,他总是记不起他们的年龄和名字,以致不得不令人拿出记录本来对照。李迁哲身上的确集中地表现了南北朝时陕南人的文化人格变化。北周建德三年(574)李迁哲卒于襄州,时年六十四岁,赠封金州总管,谥号曰"壮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