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吴增元张慧敏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教学视频—如封似闭

雨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九、吴增元张慧敏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教学视频—如封似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如封似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左掌放平腋前穿,身体后坐胯平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左手横掤右下抽,后移坠肘两掌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两掌内旋一平拳,坐掌坐腕胯根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腰胯催肘掌前按,前撑后蹬合胯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吴增元张慧敏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教学视频—如封似闭(横向画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吴增元张慧敏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教学视频—如封似闭(纵向画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吴增元老师讲授如何学好太极拳(二)</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再次,要积极探寻和遵守太极拳的行拳规律和原则。</b></p><p class="ql-block"><b> 太极拳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之内家拳术。太极拳遵循阴阳之规律,虚实之转换,开合之变化。求以肢体运动之平衡,身体脏腑协调之平衡,气血运化之平衡。为求在运动中达到的这个平衡,须以立身中正安舒为前提,拳式变转周身松沉为根本,这才是真功夫,这就是练内家拳功夫松为手段之目的。只有在静中松、松中静、松中沉、沉中松,才能松透、松空、松沉到脚底。只有通过千万遍套路的练习,练出中正安舒、练出轻灵自然、练出形神兼融。可求心意气力之大道,性命双修之真功。太极拳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习练中,提炼出来的经验总结,且是用身体来说话的一种内心性命双修的一款运动,所以在这个方面,希望大家一定要遵循太极拳的行拳规律。</b></p><p class="ql-block"><b> 杨氏太极拳有高、中、低架之分。按个人体质灵活掌握。练拳是为了增强内劲,不可使架子过低而造成肌肉过分紧张,影响放松。随着功力的增长,架子逐渐放低,一般练第一遍稍高,第二遍适当低些。总之以中正安舒为原则。但切勿忽高忽低。我练太极拳的原则是,不要求把腿抬的多么高,步幅迈的多么大,架式压的多么低,我希望练这样一个身心舒适的太极拳。</b></p><p class="ql-block"><b> 但是,我不要求的那些方面,并不等于没有那方面的规则、规律。不需要步子迈得那么大了,但你试了后步子迈的又小了,也起不到作用,最好的办法是适度,看你整体拳架幅度,步幅展开的大小,拳架的高低,你周身的柔韧性和肌肉的承载能力,如果达到这种承载能力,低一点比站高点效果好。对已经四、五十岁半路出家的人来说,你还想像年轻人的那种肢体型态去练的话,那可能效果差一些,因为你过了学习太极拳的最佳年龄段,身体的柔韧性己经退化,这就要求习练者,要量力而行。扎西师父说,即要坚持,同时还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要靠身体练出来。我一再强调练拳一定要养中练,练中养,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步提高它的运动量,不能超负荷的练拳,这样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的。对于年龄大的拳友,一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个高架位去习练,把身体练出身心愉悦、舒畅的感觉。</b></p><p class="ql-block"><b> 也就是自我感觉身体不困、不乏、不累,感觉身体一天比一天状态好,这就是办法找对了,这就说明你已经入了太极拳的门了。相反你练着练着感觉挺好,可是你身体状态越来越差,练拳没有改观,或者出现逆转,那你就需要进行调整,一直调到感觉太极拳练的是一种劲道,太极拳练的是一种味道为止。在这里我再强调一点,练拳架无论高与低,都必须符合拳理拳法,拳架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要改变那种站着打和趴着打的错误认识。无论拳架高低,都必须符合拳论、十要、拳理、拳法等理念上的要求,按这一要求去对上骨骼。根据你自己的力量和柔韧性拳架可以低,但是低了不能趴,拳架放的低低的是可以的,对年轻人来说,柔韧性、力量允许和自己的爱好,可以低拳架,但是有一条规定,千万不能拳架低了,人也趴下了,那就不符合拳理拳法了。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你的力量不足,柔韧性也不好了,而且你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了,你可以选择高拳架,拳架可以高高的练,但是有一条不要拳架高了你就站在那里打。总之,拳架低了,不能趴在那里打;拳架高了,也不能站在那里打。站在那里打的高拳架和趴着打的低拳架与符合拳理拳法的高拳架和低拳架说起来都不是一回事。</b></p><p class="ql-block"><b> 现在人们好说,站着打拳,或者是趴着打拳,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太恰当,应该定义为高拳架和低拳架。因为高拳架、低拳架它里面就包含着拳理拳法的要求。所以大家要多注意这一点,我们习练当中可以高拳架,但是你必须符合拳理拳法;可以低拳架也必须符合拳理拳法。但高了后一定也要骨缝打开,虚领,胯的分开沉落,腰的领直。无论是高架还是低架都要符合拳理拳法,不要准备高架了你就站着打,胯也不松,脊柱也不直,腿也松沉不到位,虚领也做不好,这都没有用。不要把站着打和高架混为一淡,也不要把趴下来和沉下去与低架混为一谈。扎西师傅说的胯要松沉平开,腰要松沉直顶。这些东西都不能抛弃掉,一定要严格的遵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