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六、吴增元张慧敏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教学视频—左右搂膝拗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搂膝拗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搂膝拗步是重点,肩胯相合是关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命意源头在腰间,上下相随不能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大臂掤尺桡骨转,领直合胯身需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撩掌折臂找准点,搂蹬撑按要连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吴增元张慧敏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教学视频—左右搂膝拗步(横向画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吴增元张慧敏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教学视频—左右搂膝拗步(纵向画面)</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身正形顺 渐悟懂劲(上)</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一、如何能练出太极拳的内劲</b></p><p class="ql-block"><b> 太极拳内劲习练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和功夫。我跟扎西师父学拳35年,时时不敢离开,就是因为这个内劲。内劲方面越说越玄,越说越深奥,越说越有趣味,这里头研悟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在这里只是泛泛的简单提示一下,为大家以后习练起一个引领作用。杨澄甫说:“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拳论中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棉里裹铁,分量极沉。”这种内劲,是轻沉兼备,不柔不刚,急应缓随,虚实变化极为灵活。</b></p><p class="ql-block"><b> 内劲包含:力、形、意、气、心。心是指什么?心有心法,心有心境。力、形、意、气方面,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了,我认为杨澄甫前辈总结的这几句话,对练习太极拳内劲方面非常重要。他在这些方面阐述的很明了,大家在行拳中,要慢慢的认真去体悟。他说:“身躯宜立身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遇开合变化时,须有含胸拔背、沉肩、转腰之活动。初学时须注意,否则日久难改,必流于板滞,功夫虽深,难以得益致用矣。”虽然你的功夫、拳架掌控、拳式熟悉都很好,但是你在身心受用和体用方面却用不上劲。因为你把这个拳打僵滞了,打板滞了。</b></p><p class="ql-block"><b> 他说的是不能偏斜,要立身中正,尾闾还要垂直,这些方面要注意,否则拳架练的再好,不加这些东西,你达不到练太极拳的最佳效果。他前面说的这些,如果做不好就会出现问题。怎样才能做好呢?他说:“两臂的骨节均须松开、掌宜微伸、指尖微屈,以意运臂,以气贯指,日积月累,内劲通灵,其玄妙自生矣。”太极拳那个奥妙,你把骨骼松开,做好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脊柱领直,不偏不倚,再遵循杨澄甫《太极拳十要》第六条:“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拙力,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盖人身上有经络,如地之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而气通。”日积月累练习,就会自得真正的内劲,用意不用力,要领直、要松开,要以意运臂,以气贯指,他把你练出内劲的通灵,练出真正的内劲,指导的非常的完整和全面。</b></p><p class="ql-block"><b> 要得到真正的内劲,第一,要骨骼松开;第二,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第三,骨骼打开,得到练出的内劲。如此练出太极拳那些玄奥、奥妙感觉。大家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想得到内劲,就要在上述三个方面,深深的去悟,细细的去品,严格的去照办。根据老师的经验体悟和他在多年习练中总结积累的一些方式、方法,去对照检验自己的对错。</b></p><p class="ql-block"><b> 我曾经在弟子培训中,给大家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练习太极拳要找到;第二,要守住;第三,要用好。找什么、守什么、用什么?身体不偏倚、立身中正、身体用意不用力。如此离达到练出内劲的结果就不远了。拳架一定要标准中正,没有拳架的中正为载体,我们的那个意就没有着落的点;我们那个形,就没有去指挥其灌输的那个条件,白搭。怎样立身中正呢?傅仲文前辈告诫:“练架子需:轻灵圆活,潇洒自然,端庄大方,精神饱满,要有内涵;气势挺拔,忌萎靡不振。”</b></p><p class="ql-block"><b> 扎西师父的拳架轻灵、饱满、圆活、形神兼备,这些都告诫我们练习拳架的标准、方向和要求。把这些做好了以后,去放松、去领直、去舒展开来,把意加进去,“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我们练的是意、开的是骨、沉的是气、松的是肉。这些方法还有我概况的“虚灵顶劲在式前、沉肩坠肘永不变、含胸拔背有深浅、松腰落胯把裆圆、背要后贴、胯要收、臀要下溜、眼要平视耳后听、百会上领、尾闾垂”。我多年总结和体悟的这些经验供大家学习参考,看这些经验和体悟符不符合《太极拳论》。符合了,你就认真去体悟,这样可能少走很长时间的弯路;不符合了,你就把它抛弃掉,用自己品爵的方法去习练。</b></p><p class="ql-block"><b> 希望通过我的培训,大家能慢慢找到、慢慢的体悟、品爵到练太极拳内劲的那种感受、那种感悟、那种享受到的美好意境,如此投入身心去练。练到肌肉强壮了、肌肉纤维强壮了、练的肌体柔软了、练的五脏六腑强壮了、练的意境心情通畅了。希望大家通过培训,重点的掌握这些。我们在拳架上、拳式上讲了很多,你没有练好这些方面,你迈不上新的台阶和更高的层面。希望大家培训后一定要做好培训笔记,大家互相交流查找自己漏记了哪一句,谁记得那一句,及时补上,并认真研悟。这样品爵并练出了自己的感觉,你再来问我,因为是我教的方法,是我身体体悟出来的东西,我会告诉你,你练的是对了,还是练偏了,还是理解偏了。大家练到了一个感觉后,要及时与我沟通,我会告诉你,你练的是不是和我原来的感觉吻合上了,这样不易出偏颇。还有重要一条,大家要注意,切不可用意过多,用意过多,用意过重,一重则滞,意滞则不流通了,和我总结的行拳理念“拳行有意无意间”是相悖的。 </b></p><p class="ql-block"><b> 《太极拳论》要求我们“无过不及”,365个字那么重要的《拳论》,把这四个字加上去了,可想而知,这个“无过不及”是何等的重要,所以练拳一定要“无过不及”。千万不要练过了,练过了会很麻烦的。再一点,希望大家练拳的时候千万别配呼吸,呼吸应该配上,是练出拳来以后,呼吸自然和拳吻合上的,不是你主动找呼吸,而是你练到一定程度,呼吸自然找你了。不能潜意识的憋着呼吸,憋肯定会出麻烦。大家在这方面不要受伤,不受伤、不出麻烦,就能长功夫。希望大家遵循这些规律,慢慢的去研悟、体悟、去做好,就一定能引领大家早早的、更多的享受太极的奥妙之处,更早的进入扎西师父说的这个更加美好的殿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