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悠悠秋千情 文/卢振祥

云水禅心

<p class="ql-block">  “一百五,燕子来到青州府”。清明节携着乡思,念着过往,向我们一路走来。大地春意盎然,梨花盛开,河岸柳叶新绿,百卉含英。节前,我们驱车回到了梦牵魂绕的农村老家,看望年迈的母亲,再亲近久违的乡情。疫情原因,不知不觉,我已经有三年没回老家过清明节了,平时回家看望老人,也是行色匆匆,以至于村里的小孩儿见了也用异样的眼神打量着我们这些“陌生人”。老父亲已于四年前去世,守望在屋后的大榆树也因村里硬化街道被割掉了,但故乡对我依然牵情,依旧刻骨铭心。那是我的根,我的魂,有我曾经的过往,更有我童年的秋千……春风骀荡,漫步在熟悉的乡间小道,看着别样的风景,吸几口新鲜空气,心中暖洋洋的。简朴而富有乐趣的生活,浓浓的家乡味,感觉真好。</p><p class="ql-block"> 岁月恍然若梦,清明节的记忆却永远萦绕在我的心头。“一百五,去添土”,这是我们老家最重要的清明习俗。过去,每到这天,父亲都是带一把铁锨,提前给先人打扫卫生、修补“房子”。据说这样做会使家族人丁兴旺,也算是寄托哀思,追念祖先的恩德,尽“思时之敬”吧。按照习俗,“一百五”这天只添土,不上坟,次日寒食节纪念介子推,亦不烧纸钱,所以,祭祖当在清明节这天。现在的人们忙于工作,就不再有这些讲究了,往往添土和祭祀一块儿进行。儿时的清明节别有情趣,一大早,母亲就分给我两个期待已久的红皮鸡蛋,吃罢水饺,就跟父亲去墓地祭祖了。供品摆放好后,烧纸、放鞭炮、祭拜。祭祀结束后,父亲总对我讲述祖上过去的那些事,告诉我爷爷是如何被日本鬼子杀害的……无形中感受到亲情逝去的悲伤,懂得父辈们为何痛恨日本人。这种民族认同,让孝道、亲情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何尝不是父亲的良苦用心。</p><p class="ql-block"> 清明不光有“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心境凄冷,还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人间美好。在祭亡酹地,缅怀追念之际,也不乏热闹与浪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男女交往都比较含蓄和羞涩,没有太多的花前月下。秋千是刺激的,秋千是诗意的,秋千更是浪漫的。清明秋千为青年男女交往、相识相恋创造了机会。他们相互推送,零距离接触,情愫暗生。据说,当年村里就有小伙子,通过秋千结缘,为后人</p> <p class="ql-block">津津乐道。</p><p class="ql-block"> 秋千在我们老家俗称为“悠千”。节前,好多人家在院中或门前空地上吊起悠千来。我家院中有棵大枣树,每年的一百五,我们姐弟几个就早早地在大枣树下用火箸穿好柱窝,父亲找来大木棍、鞠子、大麻绳、悠千板子等,给我们吊悠千。大枣树下的小悠千,像个“月亮船”,伴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当然,最刺激惊险的还是村里吊的大悠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村的悠千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翻悠千”、“转悠千”隔年交替搭建。过去,每逢清明节,村里非常热闹。听老人们讲,明朝末年,我们祖上在选择墓地时请来大师看风水,最后确认崇山之阴为先祖长眠安息的地方。据风水大师说,这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象齐备,先人头枕崇山,山岭左右护卫,中间地势宽敞,前面流水环抱,此象能出“八抬大轿”,是非常理想的风水宝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抬大轿”没出,村里倒出了八家专门为婚嫁提供完备仪仗的赁铺。赁铺内官轿、花轿、八抬大轿一应俱全,十里八乡名声大振,生日倒也红火。后来,族人又请高人指点,风水先生看出了端倪,因为坟地中间修了一条路,使“地脉受损”,破坏了风水,所以出假了。是江湖术士的信口胡诌,还是真的?我不懂堪舆,不敢妄言。但八个赁铺确实存在。长长的轿杆搭建起了我们村独具特色的“悠千”。从此,每年一度的悠千盛会就这样延续下去。</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打悠千是女人和孩子们的最爱,东西两庄的大闺女、小媳妇打扮得花枝招展,清明节纷纷前来游玩,尽情享乐。本村的老少爷们也齐上场,孩子们也跟着疯狂起来。村里王姓族人是吊“转悠千”、“翻悠千”的传人。兄弟们年年带领村民在村西南角的大碾前搭建“悠千”。“转悠千”杆高十多米,基部用大碌碡安转轴,上部的横杆用铁丝捆绑成十字挑翅,四个挑翅的末端,拴着近3米长的大绳,大绳栓着的4个“牛锁头”做悠千板。推动大杆,悠千索上的人就飞转起来。</p><p class="ql-block"> 早饭后,大街上的人越聚越多,都想凑个热闹。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清明节的上午主要让外村来的人先玩,本村的“志愿者”进行服务。“志愿者”主要是村里的年轻人和孩子组成,他们喜欢热闹。此时,男女老幼“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断轮换,都上来转几圈过过瘾。悠千在转动,姑娘在飞舞,上面叫声越尖,下面推得越</p> <p class="ql-block">欢。笑声和尖叫声连成一片,四周看热闹的人群更是爆笑不断。</p><p class="ql-block"> 女人们更喜欢打直悠千,直悠千危险性小一些,自主性强一些。“悠千荡得高,日子过得好”。一些年轻胆大的媳妇们青春绽放,放下矜持,双手撑绳,双脚用力前蹬,一曲一伸,悠千驱得虎虎生风,借力越驱越高,周围惊呼声、喝彩声不断。直到驱得快要平梁,才停止动作,随着秋千的惯性变小慢慢减速。女孩子则喜欢双人驱,两人面对面站在悠千板上,一拉一蹬,配合默契。“无风一上秋千架,小姝身材比燕轻”。她们的衣衫、围巾随风飘动,摇曳多姿,飘然若仙女下凡,颇有情致。就连年近八旬的“老白头”爷爷也满怀兴致,发科打趣,吆喝着要和同辈的老奶奶做个“菠菜把”,惹得老少爷们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吸引人的当属独具特色的“翻悠千”,能让孩子们乐翻天。它以木作架,呈纺车状。挑翅两端栓有悠千索,乘坐四人,人随“车"上下飞动。上升时那种“腾云”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下降时俯冲的失重,更似灵魂出窍。就像坐在大明湖西畔的大型游乐设施“狂呼”上,惊险、有趣、刺激!我甚至想,“狂呼”的设计是不是借鉴了“翻悠千”的制作工艺。小伙伴们为了过足悠千瘾,不等悠千停稳,就急不可待地去争。我身体灵活,争得悠千最多,着实当了一回“悠千摽子”。翻悠千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喜庆,惹得四周看热闹的男女老少流连忘返,午饭都忘了吃。</p> <p class="ql-block">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现在年轻人大多进城就业,村里基本只剩下落单的老人,平日里,乡间悄然无声,热闹不再。清明节的悠千只留存在我的记忆里。但很多年过去了,童年的悠千依然无法忘怀,多想再次参加家乡的“悠千盛会”,感受打悠千的乐趣啊。</p><p class="ql-block">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家乡建设得越来越美好。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必将增添新的魅力,绽放出昔日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温馨的家园,难以割舍的乡愁,你是我永远的牵挂!</p>